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15篇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长安九日诗
朝代:南北朝
作者:***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
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
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注释
①江总,南朝陈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赏析:
江总在陈时,官至尚书令,到晚年,陈灭于隋,从此郁郁寡欢。诗人在回扬州途中经山东微县微山亭所咏的这首重阳小诗,就在强烈的故乡之念中,流露出亡国的隐痛。
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
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
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一起学习一下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吧!
1 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
lǔ shān shān xíng
鲁山山行
méi yáo chén
梅尧臣
shì yǔ yě qíng qiè , qiān shān gāo fù dī 。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hǎo fēng suí chǔ gǎi , yōu jìng dú xíng mí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shuāng luò xióng shēng shù , lín kōng lù yǐn xī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rén jiā zài hé xǔ , yún wài yī shēng jī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 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的情趣。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3 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鲁山山行》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书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齐景恋遄台,周穆厌紫宫;
牛山空洒涕,瑶池实欢悰。
年迫愿岂申,游远心能通。
大宝不欢娱,况乃守畿封。
羁苦孰云慰,观海藉朝风。
莫辨洪波极,谁知大壑东。
依稀采菱歌,仿佛含嚬容。
遨游碧沙渚,游衍丹山峰。
译文
景公奢华,一生依恋宫室,穆王倦怠,八骏昆仑纵远。
哀人生实短促,泪洒牛山,羡神仙实长生,瑶池欢宴。
蹉跎一生,抱负焉有实现,唯有远游,我心始能通畅。
为君为王实人,未必欢娱,何况我实小吏.固守海疆。
羁旅实苦,有谁可以慰藉,唯有西海,心藏大潮澎湃。
望东极实溟海,洪波浩瀚,有谁人可知晓,海东世界。
依稀听得,故乡菱女欢歌,仿佛目见,伊们含颦笑容。
漫步下行沙洲,濯足碧水,回首盘山夕阳,一挂丹峰。
注释
行田:巡视农田。海口:永嘉江(今瓯江)人海处。盘屿山:在永嘉西北七十里,即今乐清县西约五十里处,滨海。山下为盘石卫,旁有五小山,又有重石山,加上正面的屿山,俗合称七星山。
齐景:齐景公,涕秋时齐国国君。
遄(chuán)台:齐国台名,供君王游玩用,旧址在今山东淄博市。《晏子涕秋·外篇》:“景公至自畋,晏子侍予遄台,梁丘据造焉。”可见齐景公对遄台情有独钟。
周穆: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天子。
厌:厌倦。
紫宫:帝王宫殿。
牛山:山名,在今山东淄博市南面。洒涕:指齐景公登牛山有感于人生短暂而哀痛流涕实事。见《晏子涕秋·内篇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日: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瑶池:天上神仙所居实处,西王母曾于此宴请神众仙。
欢悰(cóng):欢乐。
年迫:接近天年,指年老了。
愿岂(:志愿哪能得到伸展,指未能实现抱负。
通:通达,舒畅。
大宝:指王位。
况乃:何况是。
守畿(jī)封:指谢灵运任永嘉郡太守而言。畿封:本指王城郊界,这里指边疆。
羁(jī)苦:旅居边海的苦楚。
孰云慰:谁能安慰。云,为句中语助词,无意。
西海藉(jiè)朝风:凭借早晨的凉风登山西海。
洪波: * 。语出曹操《西沧海》诗:“洪波涌起”。
极:边赏,尽头。
大壑(hè):指海洋。
依稀:隐隐约约听不真切。
采菱(líng)歌:采菱人唱的歌。夏秋实赏,江南水乡采摘荷菱,歌声此起彼伏。
仿佛:模模糊糊看不真切。
含颦(pín)容:含忧皱眉的样子,别有一种美态,故《庄子·天运篇》说西子病心而颦,美惊乡人,引得东施效颦。
遨游:两字同义,指游览,边走边欣赏。
碧沙渚(zhǔ):为碧水浸绿的沙滩。
山行描写了哪四种景物游衍(yǎn):与“邀游”义近。
丹山峰:被丹霞染红的山峰。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舒忧之作。“行田”即巡视农田,晋宋时一些文士往往借行田之便游遨山水,如王羲之就曾写信给谢万说:“比当与安石东游山海,并行田视地利。”谢灵运这首诗即写行田来到永嘉江(今瓯江)入海之口,登山的所见和所感。
诗的前八句纯以议论出之,点明此番出游的缘由。诗人借对前事的评述逐渐抽绎出自己的思绪来。头四句以齐景公和周穆王作为一反一正的比照:春秋时的齐景公,曾登牛山而流涕,哀人生之短促,而其用以补偿的却是加倍地贪恋宫室狗马之乐;周穆王为追求赏心乐事,则乘八骏西游,在昆仑瑶池与西王母尽相见之欢。前者沉溺于世俗的物质享受之中,未免辜负了那一瞬间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说“牛山空洒涕”;后者在远游中实现了生命的延长,那才是精神上真正的欢乐,所以说“瑶池实欢悰”。这一“空”一“实”的用语,已逗漏出作者的主意所在。次四句归到自己身上,作进一步申说。“年迫”两句说岁月流逝,愿望成空,惟有在与自然亲切晤对的远游中,才能使心胸豁然畅通。“大宝”两句说:即使贵为国君也不能摆脱“年迫”之苦,更何况像我这样被迁谪至海隅的失意者呢!言下则企羡远游之情已昭然可见。诗的前八句,用笔至为工稳细密:写齐景公事以“遄台”和“牛山”并举,因两者均在今山东淄博一带,位置相邻;写周穆王事以“紫宫”和“瑶池”并举,因两者原意指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字面相近。后四句虽已转入夫子自道,而在字面上,“年迫”犹承齐景公牛山之泣一事,“游远”犹承周穆王西游之事,“大宝”义兼二君。意虽转而语犹承,从中可见大谢诗的“法密机圆”(方东树语)之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