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练习题
1. 课内阅读。
    啊,雷锋!
    你,《国际歌》里的一个音符,
    你,红旗上的一根纤维;
    你,花丛中的红花一瓣,
    你,浪花里最清的一滴。
(1)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诗歌中的“《国际歌》”象征______ , “红旗”象征______ , “花丛”象征______ , “浪花”象征______
(3)你对“一滴水”是怎样理解的?
(4)诗歌赞扬了雷锋的什么精神?[
2. 按课文《江南》填空。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给这首儿歌划分朗读节奏。
(2)课文写了鱼戏莲叶______、莲叶______、莲叶______、莲叶______。
3. 课内阅读。
小小的礼物,
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
正如春雨绵绵,
不断地滋润着我小小的心田。
(1)文中的“关爱”的意思是______;“期盼”的意思是______。“正如”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是______。
(2)在这一小节中,小作者把______比作______,这种修辞手法是______;使“我”体会到了:长辈对______。
4.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____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_____
(2)连一连
故园无此声______ 山一程,水一程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 夜深千帐灯
行军之艰难______ 气候之恶劣
队伍之庞大______ 思乡之情切
(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行军在外时的强烈思乡之情。在本学期的古诗词积累中,你还读到了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请将印象最深的一句写下来。
5. 下列对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B .《山行》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C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初秋山林景的小诗。
6.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给生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乞:______
碧霄:______
(3)《乞巧》这首诗表现人们过节时______心情和______的心愿。
(4)你认为人间女子除了会乞求心灵手以外,还会乞求些什么呢?
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雪梅•其二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解释词语。
日暮:______
十分春:______
(2)把“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改写成现代汉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从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认为“十分春”的组成部分包括(  )
(4)你还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8. 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千里共婵娟。
(2)______,今夕是何年。
9.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的作者对柳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各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了什么?
10. 阅读下面的古诗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2分)
(2)“遥型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句的?(3分)
 ______
(3)本诗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2分)
11.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12. 读课文《树叶》,按课文填空。
                                   长在树上,
                               树枝拿它当_____。
                                   落在地上,
                               小虫拿它当_____。
                                   漂在河里,
                               鱼儿拿它当_____。
                                   飞到天上,
                               小鸟拿它当______……
                                   树叶说:
                                 “大家都喜欢我,
                                   我真高兴!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______  高兴——______​
(2)将诗歌补充完整。
                                   长在树上,
                               树枝拿它当______ 。
                                   落在地上,
                               小虫拿它当______ 。
                                   漂在河里,
                               鱼儿拿它当______ 。
                                   飞到天上,
                               小鸟拿它当______ ……
                                   树叶说:
                                 “大家都喜欢我,
                                   我真高兴!
13.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②回,乡音③无改鬓毛④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______(shǎo  shào)       ______(xiānɡ   xiànɡ)
(2)从诗中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14. 默写填空。
(1)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
(2)这首诗的颈联是______,______。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 , 诗歌写的是惠崇的一幅描绘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 , 动的景物有 , 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到来了。
(2)这首诗第二句的意思是。
(3)这首诗中写诗人的想象的是第句。
(4)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之情。
16. 请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意欲捕鸣蝉,______。
(2)两岸猿声啼不住,______。
(3)______,闻歌始觉有人来。
1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写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诗人______。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①题:______
②缘:______
③不识: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
(4)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18. 填一填。
(1)与人善言,______;伤人以言,______。(《荀子》)
(2)牧童骑黄牛,______。意欲捕鸣蝉,______。(《所见》)
(3)水光潋滟睛方好,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4)一时强弱在于力,______。
(5)诗人杜牧停下车来欣赏枫林,是因为“______”。(填诗句)
19. 对“光持石击瓮破之”理解正确的是(  )
山行描写了哪四种景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