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3篇)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三年级《古诗三首》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的读音和用法。
  3.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4.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能根据图片和关键词的意思理解古诗的大意。能联系诗句,说说诗中的秋天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山行描写了哪四种景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一年有四季,四季各不同,你喜欢哪个季节?说一说理由。
  四季风景如画,四季都是诗情画意的。在这美好的秋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三首关于秋天
的诗歌。
  板书,齐读课题。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诗歌《山行》。
  二、整体感知
  1.认识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大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你还知道杜牧的其他诗歌吗?
  预设:《清明》、《秋夕》等。
  2.听《山行》的朗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3.自由朗读《山行》:
  (1)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图文对照,作者在山里行走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4.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好节奏。
  预设: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努力把*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径、斜。
  领读生字,注音拼读。
  结合图片,理解生字的意思。
  径:小路。
  斜:不正。
  石径斜:石板小路弯弯曲曲。
  2.你认为哪些词语的意思比较难懂,小组内相互质疑解答。
  预设:
  生:产生,生出。
  坐:因为。
  晚:晚秋。
  于:比的意思。
  四、研读古诗
  (一)诗人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景物?
  预设: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结合图片,解释重点词语。
  寒山:深秋的山。
  霜叶:被霜打过的枫叶。
  (二)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山行》中的风景。
  学生结合景物提示,描述风景。
  (三)小组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四)抓字眼,晓诗意。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
  预设:
  “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
  “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
  “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
  学生看图思考,然后表达观点。
  预设: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五)入诗境,悟诗情。
  1.出示古诗,简析诗歌中的风景。
  前两句和后两句写景有何不同?前两句和后两句诗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预设:
  前两句抓住“寒”字,描绘了一种辽阔深远的远景。
  后两句抓住“红”字,描写了一种秋比春美的近景。
  2.你更喜欢哪两句?为什么?
  预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