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安越族史迹与诸暨地名
杨士安越族史迹与诸暨地名
渡荆门送别翻译杨士安:越族史迹与诸暨地名
00
早在越国建立之前,我地乃为诸稽(暨)国之域。传统说法以为,公
元前2068年即少康22年,封庶子无馀于越(此据1941年版《辞海?中外历史
大事年表》说),自此始有越国之设。清据学家、诸暨郭凤沼云:“诸暨
即诸稽,为得其实。盖大彭、豕韦,近在王室,迭为商伯。诸暨僻居夷狄,故
莫之数矣,《路史》于‘高阳氏后’载:‘沂之承有?亭,即古暨国,彭姓,其派者为诸暨,有概浦、诸山,隶越’。又于‘夏后氏后’载:‘诸暨,秦县,
界有诸山、概浦,允常之都’。按少康少子所封,初在(诸暨)县北一隅,与
今山阴、会稽两县连界,自外皆诸暨地也。及商灭诸稽,而夏后氏后并有其地,以至于允常,此实录也”(清郭凤沼《诸暨青梅词》自注七)。《竹书纪年》载:“周成王二十四年於越来宾”,这位使者就
是从诸暨走出去的(陈桥驿语)。自於越立国至句践迁都山阴,其间1570余年中诸暨均为越族活动中心。越国先后在诸暨埤中、大部、句乘等地建立都城。句践的迁都山阴,完成了从
山区走向平原的历史发展进程。迁都后即筑“句践小城”,随即又在小城以东
筑“山阴大城”,因“小城”和“大城”皆由越王句践命越大夫范蠡兴建,故
亦称“蠡城”。句践在绍兴建都共18年,至其在位之二十七年(前472)又迁
都琅琊。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越地置会稽郡,诸暨于是年设县。
春秋战国时越王句践以诸暨为基地,实施了生聚教训、兴越沼吴大业,诸暨经济、社会和文化在越国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大批相关人文地名和
自然地名亦由此而产生。如巫里、蠡湖、苎萝山、若耶溪、浣纱江、西施滩、
西施坊、西施殿、白鱼潭、范蠡岩、范相庙、杭坞山,等等等等,不胜枚举。
消防安全知识手抄报宋施宿《嘉泰会稽志?衢巷》卷四载:“诸暨县,二十坊。八如《旧经》,九更名,三创立。招贤、西施(以西子所游处名)、范邻(以近范蠡坛名)、永宁、临津、永寿、安仁、劝农,旧。制锦、集货
、华缨、浣溪、彩织、道山、台辅、使星、芝山,更。相门、神秀、状元,创。……凡此诸县坊曲所以得名,不能
尽举。若诸暨之西施、范邻,……盖古迹尤著云。”文中所言之“如旧、更名、
创立”三类,实际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地名的命名规律。如其中“‘西施’以西子所游处名、‘范邻’以近范蠡坛名”,盖因“古迹尤著”,突出了地名
的人文内涵。兹择数例述之:
埤中。越国早期都城,在诸暨县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篇》卷40载:“夏后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为越,世历殷周,至于允常,列于春秋。允常卒(前497),句践称王,都于会稽。《吴越春秋》所谓越王都埤中,在诸暨北界。山阴康乐里有地名邑中者,是越事吴处”。相传公元前2068年(即夏少康二十二年癸卯,此从1941年版《辞海》说),少康恐禹迹宗庙祭祀之绝,于是封庶子无馀到诸暨,与原先生活在这里的诸暨国土著共同建立了越国,定国都于诸暨之埤中。《路史?国名记》载:“越……一曰於越,处埤中,号无馀”。埤中地当今与绍兴县相接之店口、阮市一带。今人陈桥驿《绍兴史话》也说:“诸暨境内的埤中,曾经都是部族酋长的驻地”,并有《暨阳随笔》诗曰:“於越流风远,埤中在暨阳;西子音容邈,典范照故乡”。
大部。大部为越国中叶之都城所在。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载:“诸暨县,越旧都之地也……诸暨东北一百七里大部乡有古越城,周回三里。《地记》云,越之中叶,在此为都。骊宫别馆,遗基尚在。悉生豫樟,多在门阶之侧,行位相当,森疏可爱。风雨晦朔,犹闻钟磬之声。百姓至今多怀肃敬,其
迹繁矣”(见《钦定四库全书?法苑珠林》51卷12页)。《光绪诸暨县志?坊
宅志》载:“古越城在大部乡”。可以看出,越之中叶,都城大部已颇为繁荣,直至唐代,依然“骊宫别馆,遗基尚在”,栽种于“门阶之侧”、“行位相当”的“豫樟”(樟树)依然“森疏可爱”,以至百姓依然“多怀肃敬”。当然,
道世所引之《地记》一书,时代或应更早。南朝宋山阴孔灵符(?-465)《会稽记》载:“诸暨东北一百七里有越古城,越之中叶,在此为都。离宫别馆,
遗基尚在。悉生豫章,多在门阶之侧,行伍相当,森耸可爱。风雨晦朔,犹闻
钟磬之声。百姓至今多怀肃敬”(《三宝感通录》引《地记》,见《鲁迅全集?会稽郡故书杂集》8卷106页。与《法苑珠林》所载,文字稍异)。清乾隆年
间著名地理学家洪亮吉(1746?1809)在所撰《东晋疆域志》第一卷中亦载:“诸暨……有大部乡古越城”(见《丛书集成新编》274页,新文丰出版公司版)。惟因时异境移,沧海桑田,越国中叶之都城“
大部”已难寻觅,但作为
乡名、弄名,一直为后人延用。
句无、句乘。山名。主峰海拔660米,今为诸暨市安华镇、牌头镇与义乌市之界山。宋《嘉泰会稽志?山?诸暨县》载:“句乘山,在县南五十里。《旧经》云,句践所都也。《国语》云‘越臣于吴,吴更封越,南至句无’,
即此山也。其山九层,亦名九层山。南有句无亭”。句乘亦作句无。《水经注?渐江水》云:“浦阳江……东经诸暨县,与泄溪合……县临对江流,江南有射堂,县北带乌山,故越地也。先名上诸暨,亦曰句无矣”。《浙江通志》:
“句乘山南有句无亭”。清《光绪诸暨县志?坊宅志》载:“句践栖迹,在二十六都句乘山麓”。后人亦有以“句乘、句无”指称“诸暨”者。句无即句乘。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诸暨……亦曰句无矣”。明《万历绍兴府志》云:“山有九层,俗呼九层山。山南有句无亭。相传越王句践曾栖于此。今岗上有
excel 密码破解古坟遗址,俗名越王墓”。明钱人楷诗云:“句乘山水毓秀,主为旷代佳人;
耿耿丹心常捧,猗欤越绝忠臣”(见《苎萝志》)。清《光绪诸暨县志?坊宅志》云:“句践栖迹,在二十六都句乘山麓,相传为句践栖妻子处。句无亭在句乘
山东”。清屠倬《题浣江村店壁》:“句无城外秋水阔,句无城南雨初歇;浣
江不见浣纱人,片石城南紫苔活”。其山层峦叠翠,巍峨峻拔,是一处风光秀丽、文化内涵深邃的风景旅游胜地。句乘山又为宋汝章栖隐处。山下有摇石头,中有石,大数围,或谓风吹则摇。灿烂的历史文化,必然会孕育出美丽的神话
传说。句乘山下千古流传的“刀劈石”、“射箭岩”、“马蹄印”等故事就是
其中之一。又,今安华镇有地名“矿亭”者(“矿”,方音读gueng,不读kuang),或曰为“句无亭”之谐音焉。
苎萝。苎萝山在今诸暨市区,为西施之所出。《越绝书》载:“美女西施、郑旦……出于苎萝山”;《吴越春秋》载:“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唐代,李白有“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之作;宋之问有“山薮半潜匿,苎
萝更蒙遮”之篇;李欣谓:“薄暮归去来,苎萝生碧烟”;李商隐云:“亦若
唱片业暨罗女,平旦妆容颜”。苎萝者,苎麻也。晋郭璞《本草注》云:“苎,江东
人呼为苎罗。”苎萝,又作苎罗。据《弘治绍兴府志》载:苎布,会稽郡“八
邑皆有之,诸暨产最精,俗传以为西子遗习”。海拔52米,山下有浣纱石、西施殿。
若耶溪。若耶溪是一条与西施有关的河流,又称浣纱溪。西施浣纱若耶,才改名为浣纱溪,若耶应是浣纱溪的古名,即今浦阳江流经城区江段。至
于绍兴的若耶溪,则是地名学上“地名迁徙现象”所造成的结果。清代语言学
家、会稽范寅(1837-1897)在其所著《越谚?地部》中对绍兴若耶溪也有记载:“若耶,音辣茄,在城中缪家桥畔”(见中卷5页)。明崇祯年间诸暨知县张?诗云:“金屋婵娟何处有?若耶溪畔采莲人……可怜东城一片石,犹存西子千
秋迹”。明句容人、戊辰(1628)进士、南昌府推官李长华《西子》:“若耶
之水,依稀醉舞之新状;苎萝之山,掩映愁颦之眉黛”。《光绪浦江县志?山川》载:“五泄溪……折而东五十里,经诸暨县竹桥入若耶溪,即浦阳江下游也”(卷2第51页)。《东阳白石斯氏宗谱》所载诗人斯一绪(1555-1628)《浦?渔舟》诗云:“溪流直到若耶津,云接苎萝山暮春”。
杭坞山。或作坑坞山。杭,即航,渡船也;如言“一苇杭之”。又,杭抗古通,故亦有作抗乌山者。《越绝书》载:“杭坞者,句践杭也。……度贵州 旅游
之会夷”(1985年版63页)。相传此处为越王句践系舟之坞,故名杭坞也。
杭乌山位于诸暨市北部。海拔583.8米。为湄池镇与次坞镇之界山,更为诸暨
北部之屏障。《康熙诸暨县志?山川志》论曰:“诸暨为县,左浣江,右长山……由五泄而鸡冠诸山,亘五十馀里,又当渔橹山之北,复参天而起,是曰有关国庆节的黑板报
抗乌山,实为县之后屏。抗乌之后,西则道林诸山,东则紫岩诸山,犬牙鸾翥,而大江出其中。大抵县治坐渔橹,外屏抗乌,面白岩(巢句),内案苎萝诸山。”《乾隆诸暨县志》称杭乌“绵亘花山、义安、紫岩三乡。山势雄峻,县
北之镇”。
浦阳。《越绝书》载:“浦阳者,句践军败失众,懑于此”。浦阳,即诸暨浦阳江。
范蠡岩、范蠡祠、陶朱公庙。清《光绪诸暨县志?山水志》载:“范蠡岩,岩有洞,俗呼虎头山,腹背岩石崭绝,峰峦参差,横衍四五里许。……山
前有陶朱公庙。《嘉泰志》作范相庙,亦称范蠡坛。……翠峰寺,旁有范蠡祠,祠中有鸱夷井。范蠡侨宅也。旧有范仲淹题诗石刻”(卷8第又8页)。
鲤湖。清《光绪诸暨县志?山水志》:“即宋之鲤湖里,亦作蠡湖
(卷5第12页)。相传为范蠡养鱼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