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望洞庭中班古诗教案
幼儿园望洞庭中班古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中班幼儿能够:
1.掌握古诗《望洞庭》的词句;
2.了解洞庭湖的地理环境;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
4.《望洞庭》古诗(附件1);
5.描述洞庭湖地理环境的图片(附件2);
6.幼儿古诗相关的绘本。
三、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7.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谈论水蓝蓝的湖泊和蓝天白云的美景,激发他们对自然风景的兴趣;
8.利用绘本引导幼儿欣赏古诗《望洞庭》。
正文(40分钟)
9.学唱古诗《望洞庭》(5分钟)
–老师鼓励幼儿跟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学唱《望洞庭》;
–分段教唱,保证幼儿能够掌握词句和曲调。
10.讲解古诗《望洞庭》(10分钟)
–老师先简要介绍洞庭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并展示相关图片;
–针对古诗的每一句进行解释,让幼儿理解其中蕴含的意境。
11.练习朗读古诗(15分钟)
–分组进行,每个小组面对小镜子,相互朗读对方朗读古诗的动作和表情;
–鼓励幼儿模仿古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将古诗中的意境通过表情和动作展现出来。
12.编创古诗(10分钟)
–利用课堂上所学的古诗语言特点,鼓励幼儿编创自己的小诗;
–引导幼儿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写出与自然景相关的诗句。
小结(5分钟)
望洞庭的古诗意思
13.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丽的自然景的魅力;
14.结合绘本再次欣赏古诗《望洞庭》。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了解到古诗《望洞庭》以及洞庭湖的美丽风景。同时,通过练习朗读和编创古诗,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诗歌欣赏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可能有些紧凑,可能导致有些幼儿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古诗的意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延长时间,给予幼儿更多的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以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古诗的魅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