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
简述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
 1.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1926年~1951年)
  欧洲运动员创造的削球打法成为了当时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重要技术创新。根据削球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来判定,这个阶段成为削球打法的主导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削球技术比较完善外,技术类型打法的竞技优势,也得到了器材的有利支持。
  这25年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共举办了1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其中17次在欧洲举办,1939年第13届在埃及举行,参赛的运动员主要来自欧洲。欧洲运动员取得了全部117枚金牌中的109枚。其中匈牙利队获得58.5项冠军,捷克获得25.5项,英国获10项。除欧洲外,只有美国获得过8项冠军。在这一阶段,削球打法成为优势打法。
    1936年第1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决赛时,罗马尼亚和奥地利参赛的三名选手均为削球打法。由于水平接近,比赛连续进行了三天耗时31小时,结果奥地利以5:4取胜。男单半决赛两个削球手更是在一分的争夺中耗时2.3个小时。第1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时,由于长时间未分胜负,大会决定以抽签决定冠亚军,但双方都不同意,因此,这一届比赛没有冠军。
  针对乒乓球比赛中这种“马拉松”式的比赛事例,1937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代表大会的各会员国一致同意,决定对比赛器材和规则进行修改:球由软球改为硬球,球网高度由17cm降为15.25cm,球台宽度由146.4cm加至152.5cm,三局两胜制的比赛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五局三胜制的比赛不得超过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如果在此时间内没有结束比赛,则比分领先者为胜方。
  通过对规则和器材的修改,有效的促进了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在这个阶段,开辟了新技术新打法的发展方向。
  2.日本乒乓球鼎盛时期(1952年~1959年)
  这个阶段是日本运动员采用的中远台单面长抽打法最辉煌的时期,日本为乒乓球运动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1937年国际乒联关于对球台、球网高度和比赛用球规则的修改,更是为这项先进技术取代削球打法打下基础。
  在1952年第1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日本运动员佐藤博治使用一块8mm的软海绵,这块黄的海面充分发挥出球拍力量大、速度快的特点,结合中远台长抽打法夺得男单冠军。在
乒乓球混双比赛的规则本届世乒赛中,日本队凭借海绵拍以及自身灵活脚步移动,一举获得女团、男单、男双、女双四项冠军,成为最大赢家。在1952年~1959年间,国际乒联共举办了7届世乒赛,其中日本运动员获得了全部49枚金牌中的24枚。
  日本使用海绵拍取得了出的成绩,颠覆了欧洲运动员削球打法的统治地位,因此,一些欧洲乒乓球人士则呼吁禁止使用海绵拍,但同时一些支持这种在木板上覆盖海绵及胶皮做法的声音也是此起彼伏,他们的依据则是50年代出奥地利选手即使用海绵拍但并未遭受非议。
  当时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主席蒙塔古充分肯定了海绵球拍为乒乓球运动发展做出的积极作用,这也就巩固了长抽打法长期存在的意义。乒乓球运动从此进入到追求力量、速度的时期。
  3.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崛起(1960年~1969年)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近台快攻打法在世界乒坛开始展露头角。我国自从于1952年加入国际乒联,通过几届世界锦标赛的磨练及总结,逐渐形成了自己“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1959年我国运动员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比赛中接连战胜诸多世界好手,为
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1960年至1969年国际乒联共举办了5届世锦赛,中国运动员参加了其中的3届,获得了21枚金牌中的11枚。这些优秀的战绩显示出我国近台快攻的打法技术优势。
  我国这种新技术的成功是建立在海绵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选手战胜了日本的中远台长抽打法,又通过了欧洲削球关,并结合自身技术水平及特点,逐渐形成了这种站位近台、左推右攻为主的近台快攻的技术风格。这种打法充分发挥出海绵拍速度快、力量足的特点,同时又很好的解决了反手位的不足,中国队优异的战绩体现出这种技术打法顺应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1959年,国际乒联就球拍构成材料、种类、海绵和颗粒胶皮厚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结束了近6年的争论,同时为刚刚成熟起来的正胶海绵拍近台快攻打法稳定了外部环境,有利于这种新技术的发展。
  4.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1971年~1979年)
  50、60年代,欧洲各强在相继败于日本的长抽打法和中国近台快攻之后,经过反复摸索,
兼取了中国快攻和日本弧圈球打法的优势,创造出弧圈球与快攻相结合的新打法,终于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第31届世乒赛上,瑞典19岁小将本格森接连战胜中国和日本的诸多强手,一举夺得男单冠军;第32届世乒赛,瑞典男队夺走了由亚洲保持20年之久的团体冠军;第33届男单决赛,是由两名欧洲选手争夺冠军;在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匈牙利队在失去此项冠军达27个年头之后,从中国男队手中又夺回了斯韦思林杯。而南斯拉夫男队在经过25年之后重新夺得男双冠军。
  欧洲乒乓球运动的复兴,也促进了中国、日本、朝鲜及世界各国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在此阶段,中国在保持近台快攻打法原有技术特点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继承的前提下针对弧圈球技术特点创造出所谓的新近台快攻打法。这种新型打法存在两个方向:一种是在传统正胶近台快攻打法的基础上,提高回击弧圈球的能力以及进攻下旋来球的技术能力,这种针对弧圈球的新技术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另一种是在结合弧圈球技术的基础上对我国传统正胶海绵拍近台快攻打法进行合理改造,采用反胶海绵拍,把正手的拉打及反手推挡结合起来,这就形成了直拍反胶打近台快攻的打法,这种新打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70年代的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共获得全部35项冠军中的16.5项。
  乒乓球拍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在覆盖物上主要使用的是正、反胶海绵拍,在球拍材料的选用上,开始将碳素纤维加入到底板中,在一定程度上,它既提高了击球的力量、速度,又能够保证击球的质量。因此,各国的乒乓球器材生产商加大科研力度,针对不同打法研制出不同型号的产品,满足着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要。
  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对不同性能球拍在比赛上的使用进行了限制。
  1979年,第35届国际乒乓球联合会代表大会中规定:一场比赛时,第一次使用一个球拍前,若对方要求,应出示球拍的两面。
  1982年,规则规定比赛中,第一次使用一个球拍前,应允许对手或裁判检查。
  1983年~1985年,规则进一步规定比赛开始时或比赛过程中,无论何时运动员需要更换球拍时,都必须向对手和裁判出示,并允许他们检查。
  1986年对击球拍面进行了限制:规定必须用黏合有覆盖物的拍面击球。
  5.欧亚对抗,中国抗衡世界(1980年至今)
  1988年,乒乓球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大大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进一步发展。世界各乒乓球强国更加重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和提高。欧洲职业化进程逐渐加快,各种赛事不断,欧洲选手凭借其良好的体力,特别是快速、凶狠加弧圈技术,进一步促进了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欧洲男队囊获了团体前五名,以瑞典为首的男队,已经领先于中国和亚洲各队。
  90年代初,中国队走出低谷,在第42届世乒赛上,中国男双项目上终有所突破,获得了男双的金、银、铜拍及混双金牌。
  从43届到47届世乒赛,中国队除了44、45、47届失掉一块男子团体、两块男子单打金牌外(47届团体未举行),共获得30块金牌,重新登上世界乒坛高峰。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瑞典为代表的欧洲弧圈球进攻打法,在世界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国队通过技术和打法上的不断学习创新,弧圈球技术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事实证明,弧圈球进攻打法无疑成为了这个时期的主导。这个时期世界各国的主体打法都趋向于弧圈球进攻打法,同时,各国也保留了各自原有的打法特点。
  这一时期,乒乓球竞赛规则也有了一些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乒乓球技术打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992年~1993年规则规定:球拍表面的两面颜必须一面为鲜红,一面为黑。这一规定就限制了使用两面不同性能球拍进行倒板的打法。同时,这也相对为弧圈球打法在发展道路上消除了障碍。
  1998年,国际乒乓球联合会通过了“把球拍覆盖物正胶的几何图形中关于正胶胶粒的粒高和胶粒顶直径之比从1:3改为1:1.1。”的提案。这也就结束了自1961年来长胶的使用使命。
  2000年,国际乒联规定比赛用球由原来的直径38mm改变为40mm。由于球体增大,球速变慢,有利于增强弧圈球打法在力量上优势,使得弧圈球打法中以力量为主的运动员技术得以充分发挥。
  2001年9月1日,开始实行11分制。乒乓球比赛进入到进入状态快、发球接发球转换快、比分变化快、竞赛节奏快的特点中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