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人才助推山东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
高端人才助推山东省“双一流”高校建设的现存问题与优化路径
作者:李辉 高俊杰
来源:《科学与管理》2022年第01期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高端人才;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
        0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1]。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拉开了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序幕。同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印发该方案,将原“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纳入“双一流”建设中。2017年1月24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3]。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了首批“雙一流”建设高校137所,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以及465个一流建设学科[4]。而后,各省(市、自治区)和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双一流”建设方案。至此,“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从挑战和机遇来看,《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出“打破身份固化,建立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有进有出动态调整机制”[5],这说明“双一流”不同于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它既是一个相对概念,也是一个发展概念[6]。“双一流”的遴选认定不是一劳永逸、静态固化的,而是在每轮评定中有进有出,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
管理。“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的机制为高校特优势学科提供了“弯道超车”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意味着高校、学科间面临资源差距不断拉大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高端人才成为高校资源获取、动态评定、指标衡量的关键角。通过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形成高校和学科的竞争优势,成为高端人才助推“双一流”建设的关键。
        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的山东省也在高校“双一流”建设大潮中迎潮而上,先后出台系列方案。2016年,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通知》,并在“十三五”期间多渠道筹集50亿元资金支持“双一流”建设。2020年,山东省又相继出台《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山东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期望能在“筑高峰”“冲一流”“强特”的战略下进击“双一流”2.0时代。但与一些教育强省相比,山东省高端人才引进与管理方面依然存在提升空间。那么,从竞争优势理论的视角出发,山东省高端人才助推高校“双一流”过程中存在哪些困境?应如何突破困境,通过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形成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竞争优势?
        1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1.1文献回顾
        从“双一流”建设研究来看,尽管我国“双一流”建设自2015年才正式提出,但有关世界一流大学的理论研究在本世纪初就已展开。起初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与本质[7-8]、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要素[9]、国外一流大学形成的路径与条件[10-11]、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践探索[12-13]等方面。自“双一流”建设在国家文件中正式提出后,理论研究逐渐转向“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涵[14]、目标建设[15-16]、制度评价[17-18]、策略研究[19-20]以及“双一流”大学现代化管理研究[21]等方面,特别是对“双一流”建设策略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但现有文献对于地方间、高校间“双一流”建设竞争优势的探讨较少,只有部分研究从负向竞争扭曲的角度,提出对“竞争失序”[22]“恶性竞争”[23-24]等现象的反思。从正向的竞争优势理论视角看待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成果尚不充分。
        从高端人才研究来看,国内外高端人才研究尽管起步时间和发展程度不同,但都大致沿着三条路线展开。一是对高端人才的内涵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地位的认识[25-26]。二是对高端人才引进与集聚、培养与管理过程中障碍因素及挑战的分析。如“重引进而轻培养”[27]“片面追求高端人才,致使人才结构失衡”[28]“缺乏高端人才配套支持政策”[29]等。三是对借助高端人才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模式等的探索。
        如金南顺、丁云鹏借鉴发达国家高端人才的管理经验,提出应采取新型引才模式,拓宽引才渠道[30]。
        从高端人才助推一流大学建设来看,目前高端人才助推一流大学建设的研究成果尚不丰富。现有成果对高校高端人才引进和管理中存在问题、引发矛盾及潜在风险的关注较多。如发展战略层面的“学术权威”与“行政权威”的矛盾,学科建设层面的“守望者”与“拓荒者”矛盾[31],但对高端人才助推一流大学建设的机制、模式的探索尚待加强。特别是由于对高校高端人才价值偏好、行为模式及其工作机制的探索尚不深入,所提对策的科学性和解释力有待提升。
        综上所述,尽管人才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研究价值已获得认可,但是竞争优势理论视角下对于高端人才如何在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发挥助推作用还有待深入探讨。在具体研究中,应对高端人才如何助推双一流建设进行具有解释力和验证性的拓展。
        1.2分析框架
        从概念上看,竞争优势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经济学家E.Chamberlin的《垄断竞
争理论》,认为竞争优势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相对于其他企业获得目的性资源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性状态[32]。1978年,Hofer和Schendel将这个概念引入到战略管理中。在前人基础上,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MichaelPorter于1990年正式提出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理论(亦称“钻石模型”,DiamondModel),用于分析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形成自己的整体优势、核心优势,最终在某种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崭露头角[33]33-64。随着国家间、地方间、企业间各方面竞争的日益普遍,Porter的竞争战略以其经典理论的延伸性和解释力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情境、不同主体和不同维度的竞争分析中。将竞争优势理论中的要素嵌入至不同的竞争情境,是应用这一理论的基本“要领”。
        在Porter看来,国家或企业建立的竞争优势包括四个关键因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结构以及同业竞争)和两个辅助力量(机会和政府),六项要素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互相促进的“钻石模型”[33]65-69。具体来看,四个关键因素不同阶段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机会是随机物件,可遇不可求;政府政策的影响则不可忽视和小觑———六项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特质作用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它特质的状况,从而构成一个互相促进增强的“钻石模型”。此外,该系统还是一个动态体系,它内部的每个因素都会相互推拉,影响到其他个体因素或最终整体的表现。
        经典理论的魅力即在于在其他领域具有伸延性和解释力,Porter的竞争优势理论同样能够为高等教育系统提供启发。把视角与逻辑转向我国“双一流”建设潮流中的高校竞争,我们会发现:为什么有的高校异军突起,而有些高校止步不前甚至落后退步,让高校趋向不同道路的因素是什么?究其原因即为高校是否具有竞争优势,且这个竞争优势是否具有可持续竞争力,是否符合有价值、稀缺性、不完全模仿以及难以替代性。所以,高校想要發展必须努力营造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而该优势的获得又需要基于高校自己核心竞争力的维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解构高端人才如何在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竞争优势时,应根据竞争战略中各要素的内涵,结合人才引进和“双一流”的实际做出相应的转换(图1)。
        1.2.1战略条件:“双一流”建设总体导向
        战略包括“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的条件,以及研判竞争对手的条件如何”[33]101。根据竞争优势理论,组织内拥有更多的竞争者将更有利于“优胜劣汰”机制的实现,而想要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更佳的竞争力,有赖于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和结构,通过战略“创造别人无可取代的地位”[33]33-64。在高端人才助推“双一流”建设中,“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大国迈向强国地位相称的世界级大学”这一战略是“双一流”建设的总体导向方针。但各高校
还会依据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具体战略。在战略导向下,高校人才引进与管理等各项工作都应努力与发展战略相契合,进而促进竞争优势的形成。
        1.2.2要素条件:政策的吸引与激励
        在竞争优势理论中,Porter将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密集型劳动要素等)和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讯设施、高等人力资源、各大学研究所等)。Porter认为“一个国家想要经由生产要素建立起强大又持久的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33]74-75,揭示出人力资源、知识等高级生产要素的重要地位。在山东省高端科研人才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如果说战略条件是“双一流”建设的总体导向方针,那么要素条件则是各个高校人才引进的具体政策。基于人才引进政策在竞争优势理论中的重要性,将高校人才引进政策所产生的直接吸引和激励(如薪资、福利待遇等)看作要素条件。这种吸引和激励在政策规则的设计下,能够激发、引导、规范、鞭策人的行为,最终实现组织的目标愿景与个人的自我效能感。
双一流名单2022初公示        1.2.3支持条件:平台支撑力
        Porter认为,相关产业及支持性产业是保持国家优势来源的第三个关键因素,它是指与某个产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和互补性产业[33]95-99。而在山东省高端人才助推“双一流”建设中,平台是为高校提供竞争优势、具有很强互动性质的核心舞台,是基于高校与高端人才之间的资源提供和价值创造的互动模式。平台的基本结构=参与者+价值单元+过滤器,发挥吸引(Pull)、促进(Facilitate)和匹配(Match)三个关键功能[34]。其中,参与者是高校和高端人才;价值单元即高校为高端人才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过滤器则是把各有需求的高校和高端人才匹配起来。吸引功能表现为高端平台在人才引进上具有更强的能力。促进功能表现为平台具有放大效应,即人才在优秀的平台上,价值会被放大很多倍。而匹配功能则体现为高校会不断发展与高端人才相契合的平台,平台的发展也会倒逼高校寻求高端人才来应对新挑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