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清末新政(1901—1905)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统治危机严重;
(2)目的:挽救清朝危局,维护专制统治
(3)范围: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
(4)特点:比戊戌维新的改革举措更为广泛深入。
(5)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到真正的出路。
(6)影响:①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
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
近代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新军
BBA逐渐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日本
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哪天是七夕理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意义: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3)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
大震动。
三民主义的评价:
积极性: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④推动了革命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
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任务。
3.“预备立宪”(1906—1911)
(1)背景:革命运动高涨。
(2)过程
①1906年9月,预备立宪。
②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推进立宪运动。
③1908年8月,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④1911年5月,组织“皇族内阁”。
(3)结果:清政府无意推行立宪,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
4.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
路权收归“国有”,引发保路运动)。
归纳:辛亥革命的背景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1901---1911),阶级矛如何修改主页
盾激化。
3、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
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7、军事基础:同盟会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火把节是几月几号8、:四川保路运动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第一。
概况: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影响: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1)袁世凯的优势:①同盟会组织涣散,成分复杂,很多人把推翻帝
制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
湖南高考成绩查询入口②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的发展会危及自
己的利益,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
③列强的支持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
(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帝逊位诏书》的颁布宣告清王
朝结束。
(3)结果: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
大总统
3、发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中国电视机质量排名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共和政体的确立;
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