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初中物理苏科版试题答案及解析
1.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
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
C.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的 |
D.将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在运动 |
【答案】C
【解析】A.错误,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恒星的静止是相对的;
B.错误,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正确,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构成;
D.错误,是因为分子的引力原因;
【考点】分子动理论
2.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 的自然科学.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 ,提出了相对论.
【答案】运动规律;爱因斯坦
【解析】解: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的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的运动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自然科学;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从根本上冲击了经典的物理学体系,动摇了人们所熟悉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
故答案为:运动规律;爱因斯坦.
【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同时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
3.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哪位著名的物理学
家说的( )
A.哥白尼 | B.伽利略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答案】C
【解析】哥白尼是伟大的波兰天文学家,是日心说的创立者,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伽利略最主要的三大成就:1、伽利略通过斜面实验认为: 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重量无关。 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大小相同重量不同的小球,如果同时开始下落,重球应比轻球先落地”的观点。即提出了“落体定律” 。2、伽利略又通过斜面实验确认了惯性定律。 3、伽利略的第三个重大贡献是提出“相对性原理”。这一原理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之一;
牛顿的贡献:1.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建立牛顿力学。2.发现万有引力定律。3.建立行星定律理论的基础。4.致力于三菱镜散之研究并发明反射式望远镜。5.发现数学的二项式定理及微积分法等。6.近代原子理论的起源。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笛卡儿和伽利略等人的的研究结果前提下推理得出的;
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是《相对论》。还有:(1)E=mc2 物质不灭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质量不灭;能量守恒定律,说的是物质的能量守恒。(信息守恒定律)(2)光电效应 光照射到某些物质上,引起物质的电性质发生变化。(3)宇宙常数。
【考点】物理学史
4. 1530年波兰的科学家哥白尼提出 ,成为了建立自然科学的体系的先驱.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 提出了“相对论”,为科技的发展建立的新的时空体系.
【答案】日心说;爱因斯坦
【解析】知道物理学家的名字并且知道物理学家的贡献.本题根据对重大贡献的科学家的认识写出答案.
解:
哥白尼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爱因斯坦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和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并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故答案为:日心说;爱因斯坦.
【点评】此题属于物理学史的考查,出题意图是为了让同学了解物理学史,对于此种类型的题,学生要加强记忆,灵活运用.
5.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 B.猜想假设 | C.进行实验 | D.分析论证 |
【答案】C
【解析】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要做到规范操作、安全操作,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解: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属于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环节.
故选C.
【点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知识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
6.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生活和生产可以充分的利用和消耗. (判断对错)
【答案】×
【解析】水资源通常是指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因此真正可利用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解:地球上的水资源通常是指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储量并不丰富,占比例最大的海洋水并不能被人类所直接利用,因此,生活和生产中应注意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故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评】了解水资源的真正含义,知道水资源是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叫水资源.
7. 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 | B.提出问题 | C.进行实验 | D.分析论证 |
【答案】A
【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是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
第二是猜想与假设.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
第三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是实验的核心.
第四要素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在实验中加强实验规范操作、安全操作的指导,实验数据及时填入记录表中.
第五要素是分析与论证.实质就是对探究的数据进行描述,对探究现象归纳总结的过程.
第六要素是评估.评估的实质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讨论科学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获得的发现和改进建议等.评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养成对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结果有评估的意识.
第七要素是交流与合作.全班或同一组内围绕得到什么结论,如何得出结论,有什么体会等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解:
对于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的影响因素,小明认为可能与颜有关,是对影响因素的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第二环节猜想与假设.
故选A.
【点评】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不只是记住有关的探究步骤就能解决的,必须在探究实践中不断积累.
8. 下列实例与所利用的物质的属性不相符的是 ( )
A.热水壶的手柄常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
金箔画制作 B.电线的内芯常用铝或铜制作,是因为铜或铝的导电性好 |
C.眼镜框常用金属钛制作,是因为钛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好 |
D.机器的底盘常用钢铁制作,是因为钢铁的密度比较大 |
【答案】A
【解析】胶木属于热的不良导体,故A不相符;金属材料都是电的良导体,故B相符;钛的延
展性和耐腐蚀性很好,是制作眼镜框的好材料,故C符合;钢铁的密度比较大,用来制作机器的底盘可以起到稳定的作用,故D符合; 应选A。
【考点】物理性质
9. 下列实例中,材料的选用与描述的物理属性不相符的是( )
A.电线的外皮用橡胶和塑料,是因为它们的绝缘性好 |
B.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是因为胶木的导热性好 |
C.黄金可以制成很薄的金箔画,是利用了黄金的延展性好 |
D.划玻璃的刀刃用金刚石制成,是因为金刚石的硬度大 |
【答案】B
【解析】电线的外皮用橡胶和塑料,是因为它们的绝缘性好;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水壶的把手用胶木制成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对电水壶来说,利用胶木的绝缘性质防止人体触电;二是利用胶木热传导系数低,避免烫伤,B符合题意;黄金可以制成很薄的金箔画,是利用了黄金的延展性好,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玻璃刀刀刃用金刚石,就是利用了硬度
大的性质,耐磨,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物质的基本属性
10. “削铁如泥”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刀具品质优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明制作刀具的材料 比铁大。
【答案】硬度
【解析】物体的物理性质有:形状,颜,质量,密度,体积,可溶性,熔点,沸点,硬度,状态,比热容等。“削铁如泥”是说明刀的硬度大,可以切下铁等坚硬的物质。
【考点】物质的物理特征
11. 小敏想探究小球滚上斜面的最大高度与斜面倾角和小球质量的关系,将两个斜面AO与OB对接成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让质量为5g的小球,在斜面AO上高H处静止释放,沿斜面滚下,经O点滚上斜面OB,测量小球达到的最大高度h,将数据记录在表中;改变斜面OB的倾角θ,重复实验;
②用质量为7g的小球重复上述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 序号 | 小球质量m/g | 小球在斜面AO上 释放高度H/cm | 斜面OB 的倾角θ/o | 小球在斜面OB上 的最大高度h/cm |
1 | 5 | 10 | 40 | 9.0 |
2 | 30 | 8.6 | ||
3 | 20 | 8.0 | ||
4 | 7 | 10 | 40 | 9.0 |
5 | 30 | 8.6 | ||
6 | 20 | 8.0 | ||
(1)比较实验1、2、3(或4、5、6),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_______有关。
(2)比较实验2和___(选择序号),说明小球在斜面OB上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与小球质量无关。
(3)如果斜面没有摩擦,小球在斜面OB能达到的量大高度是____cm。
【答案】(1)斜面OB的倾角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