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名家名作》·杂谈
极面给予更多关注,对其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进行消除,进而增强汉语言文学的整体发展效果,使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对网络语言中优秀的部分进行提取,并对其灵活运用,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最终使其与汉语言文学有效结合,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完善与全面发展。应以严肃的态度对待汉语言文学,在使用场合上要对两者进行明确区分,不应混淆。
(三)对汉语言文学的包容性进行提升
汉语言文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较强的,同时其还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和可革新性,因此在时代发展背景之下应该丰富汉语言文学。基于此,在网络语言快速普及并广泛使用的时代之下,汉语言文学想要获得进步和发展,就需要对自身的包容性进行提升,在对网络语言进行融合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使汉语言文学能借助网络传播的优势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在与网络语言进行有效融合后,使自身的体系结构得以构建与完善,使现阶段网络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在原有的汉语言文学体系中体现出来,使汉语言文学更加丰富和多元化,最终使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四)提高对汉语言文学规范的重视程度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使大众的现实生活受到较大冲击,需要在教育领
域多加重视,只有加强对汉语言文学的重视程度,才能在时代浪潮中获得更大的发展。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应对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从而使其适应网络时代发展带来的冲击,促进汉语言应用以及发展空间的拓展。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应首先对网络语言具备的价值、影响力等进行科学系统的有效评估,在实际工作中适当地引入,对汉语言文学的内容进行拓展,进而对汉语言文学的时代感进行突出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给予汉语言文学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科学化发展,促进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深入了解与认知。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汉语言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对网络语言的精华与可取之处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对语言的时代性进行彰显。除此之外,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汉语言工作者有必要保持严谨、科学的心态,在认识汉语言文学重要地位的同时,有效避免对两种语言的混淆使用。
(五)促进汉语言文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
网络语言在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生,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其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实际交流中人们可以在口语中加入幽默诙谐、无伤大雅的网络语言,从而拉近彼此的关系,获得良好的交流效果。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很多优秀的电视综艺节目也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如《汉字英雄》《中国成语大会》,让人们更加了解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在观赏综艺类节目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语言文字认知和运用能力得到提升。而《朗读者》这种文学情感节目,能让人们在欣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有专业知识、诗词歌咏、戏剧演绎等类
型的汉语言文学表现形式,能让人们近距离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进而消除网络语言的不良影响,促进汉语言文学的稳步发展。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网络语言被普遍使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汉语言文学的改革与发展。网络语言在大众的生活中已经随处可见,且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基于此,在使用网络语言之前,我们应对网络语言进行全面了解,并主动规范日常生活中的用语,以促进网络语言内容与汉语言文学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汉语言文学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琴.探究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作家天地,2022(22):101-103.
[2]王一朱.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中关村,2022(8):102-103.
[3]蒋华芳.新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研究[J].快乐阅读,2022(6):66-68.
[4]卓玛草.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22(6):95-97.
[5]陆秋春,王珍珍.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传播措施[J].名家名作,2022(7):111-113.
作者单位:昌吉学院国家通用语言教育学院
131
[摘 要] 唐代丝绸之路在促进当时世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唐代丝绸之路演变及对西北市场格局变动具有现实意义。从唐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时间段对丝绸之路的变迁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从西北市场白银货币化、唐对外经济转型等方面说明了丝绸之路演变对唐代社会和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
[关 键 词] 唐代;丝绸之路;西北市场
唐代丝绸之路演变与西北市场格局的变动
吴丽敏
丝绸之路在我国古代、近代历史中的地位非常高,这条路线非常长,可以说横贯东西,成为古代东方和西方交流的主要陆上线路。凭借丝绸之路,东西方国家进行贸易交往,在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不断的努力,目前“丝绸之路”已经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在“申遗”成功之后,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唐代这个重要的时期。在唐代,丝绸之路沿线的地区和国家的贸易往来尤其频繁,让世界了解了当时的中国。唐代丝绸之路与其他历史时期有着显著的不同,西北地区
的市场格局在丝绸之路影响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沿线城市的社会开放意识较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也比较频繁,因此研究其市场变动可以为分析当时的经济、文化等提供一些帮助。本文首先对唐代丝绸之路的变迁过程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丝路交通对西域地区市场格局变动产生的影响,希望为学者深入研究唐代丝绸之路提供借鉴。
一、唐代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
(一)唐代初期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618—755年)我们研究唐代历史,一般从隋朝开始,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点。隋唐王朝的建立,使中国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动乱后再次迎来了统一,这就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发展条件。国家统一后,隋唐领导者开始致力于发展西北经济,丝绸之路的议程被再次提出来。据《西域图记》记载,唐初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路线,都能通往西域,实现了古人从长安、敦煌到西域的愿景。隋文帝的时候,帝王大力拓展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缓和与东突厥的关系,使得草原丝绸之路变得畅通,减少了阻碍。但是随着东突厥的再次动乱,新的上任者开始雄踞北方,再一次隔断了草原丝绸之路,当时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无暇顾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影响。正是因为丝绸之路短暂的发展,开辟了一
条新的贸易通道,也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隋朝覆灭之后唐朝建立,唐太宗李世民高瞻远瞩,先后平叛了高昌、突厥之乱,设置了安西和北庭都护
府加强治理,沿线建立了很多驿站,这使得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国家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经济,而不是进行战争。通过史书可以看到,在唐前期,西北地区有各种驿站,出现了烽燧不断的情境,丝绸之路自隋之后迎来了再次发展。唐初期丝绸之路非常全面,各条路线纵横交错,犹如现代的铁路网,西北区域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深入交往,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区域文化得到了渗透,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的丝路主要有陇右河西路、吐谷浑路、回纥路三条。陇右河西路是主要的交通线路,起始点为长安,经过西北的河西走廊后到达西域各国,主要经过的城市包括如今的凤翔、乾县西北、天水、武威、宁夏固原等;吐谷浑路自长安经如今的青海地区通往西域,主要经过的城市包括今临夏、永靖、乐都、西宁等。回纥路同样以长安为起点,向北行走经灵州并越过阴山,经过大漠到回纥,经过的主要城市包括今延安、山丹县、白城子等。唐初期三条丝绸之路使得西北地区各个城市连通起来,西北经济也开始进入繁荣发展期。
(二)唐代中期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755—840年)到了唐中期,唐朝国力日渐衰落,安史之乱使得唐两京衰落,唐将主要精力用于维护国内政治统治上,同时将河西、陇右、安西等地方的军队调离西北,由于西北地区军力薄弱,吐蕃攻陷西北的很多重镇,尤其是将连接东西方交通干线的陇右河西道纳入自己的版图,唐与西域各国的联系通道彻底断裂。这个时期,为了与西域取得联系,促进贸易的发展,唐朝开始开辟丝绸之路上的另外干线,取道回鹘,每年赐给回鹘大量绢帛,重新确定了丝绸之路的线路。回鹘不仅得到了唐朝的大量
132《名家名作》·杂谈
丝绸,同时作为中间联系国,也为唐朝商品的输出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条丝路的起始点为长安,经过灵州后到回鹘,沿线经过的城市包括今彬县、庆阳等。这条丝绸之路虽然路程较远,沿途经过的城市比较落后,但是却成为西方了解唐朝的主要通道,唐朝的丝绸、瓷器、画卷等也开始进入西方社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繁荣发展。
虽然唐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起源于“安史之乱”,但是“安史之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安史之乱使得内陆频繁战争,但是海上贸易受到的影响并不大。随着唐中期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在这个时期我国与东南亚、非洲大陆的贸易分别展开,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海上丝路代替了陆上丝路。根据《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唐时,我国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各国的航线,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由于这个时期唐代对外贸易以丝绸为主,因此,我们习惯地将其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代,瓷器的出口大大增加,人们又把这条路线叫作“海上陶瓷之路”,而随着对外贸易的频繁,唐中期以后我国也从国外大量进口香料,因此也有研究者将其叫作“海上香料之路”。可以说唐中期是丝绸之路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虽然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世界经济朝好的方向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丝绸之路的成功。
(三)唐代后期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840—907年)唐朝后期国家政局混乱,战争不断,国家的经济水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座城市平也因为常年战争有所下降。公元840年,回鹘被其他部落所征服,向西迁往河陇一带,唐中期建立的回鹘路也随之消亡。在武宗会昌年间,长期对唐朝形成威胁且影响丝路发展的吐蕃发生了内乱,走向了衰败,唐军趁此收复了河、渭、灵、夏、凉等地,河西东通长安驿站等又重新形成了,为开辟新丝路打通了通道。但是到了唐朝僖宗年间,吐蕃又重新攻克了今梧州等地区,河西东通再次阻隔,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丝绸之路断断续续,但是从来没有真正阻断过,这条路线一直存在于西夏时期。
唐后期,领导者看到了对外贸易的重要性,为了将唐朝的丝绸、瓷器等运到西域以换得钱财,唐朝又在河西走廊上开辟了一条灵州道。灵州道通向西域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自灵州到凉州经河西走廊向西去,另一条经灵州到甘州经河西走廊向西去。唐后期,由于其他路线被阻断,人们就通过该路线与西域国家进行贸易的交往,维护着西北地区的经济繁荣。但是这条路线路程较长,经过的城市也较多,一次贸易往往需要大费周折。具体的路线为:自长安北经奉天县、永寿县而上,经庆州、环洲等到达灵州,再经过灵州渡黄河,穿过腾格里沙漠,最后渡过白亭河到达凉州。虽然道路艰险,但是百姓并没有屈服,当局部路线被阻断时,他们就走别的路,总能将货物送到西域等国家,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可以说正是由于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不会因为战争而断裂,让古代中国的发明创造被世界所认识。
二、唐丝绸之路对西北市场格局变动的影响分析
(一)西北丝路贸易使唐白银货币化
唐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在研究唐史的时候,我们往往注重研究其政治和对外开放,忽视其他方面,尤其是商品货币化方面。随着唐代在西北丝路贸易的开展,其与西域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拉开了对外贸易的大幕。到了唐中期,随着西北地区的丝路出现阻断,海上丝路开始兴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又频繁起来,贸易范围扩大到了印度洋和波斯湾。但是海上丝路的发展离不开陆上丝路,尤其是西北地区早期建立的各个通往西域的丝路。到了唐代后期,我们会发现各个国家的商人遍布西北地区,尤其是长安,当时我国稀缺的香料、珠宝和药材等通过西北丝路进入了各大城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繁荣了地方经济。但是随着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各国因为货币的不统一而影响了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当时西域国家购买西北地区的丝绸等用的是白银,而我国用的是铜钱,白银与铜钱的交易过程非常复杂,这主要与世界上没有统一的货币有很大关系。唐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活动的开展,开始使用“分量计值”的银锭来实现货币的兑付业务。这个时候白银开始以商品的形式加入折价交易中,唐朝的白银实现了货币化转变,西北地区的政府也因为频繁的丝路交易而增加了白银收入,经济相比沿海城市要强很多。可以说白银货币化是西北丝路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西北市场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沿海地区也开始效仿西北地区的贸易政策,在海上丝路中尝试进行货币对等交易。到了唐后期,虽然国内政局并不稳定,但是对外商品贸易并没有停止,而且经济贸易的区域也因为白银货币化而进一步扩张,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二)唐丝路促进了西北河西地区发展
在古代,河西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区域,尤其是丝绸之路贯穿全境,使得该地区成为西北地区发展经济的标杆。河西丝路始终繁荣不断,与隋唐初期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