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一首描写契丹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反映出()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
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2.京剧《澶渊之盟》歌词中有“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其中的“寡人”是指()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答案:B
3.1115年,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政权。阿骨打属于()
A.契丹族
B.党项族
C.蒙古族
D.女真族答案:D
4.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阿保机——契丹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座城市B.元昊——西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答案:D
5.下列是某历史论坛有关“靖康之变”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A.1125年,金灭辽
B.1127年,金灭北宋
C.1234年,元灭金
D.1276年,元灭南宋
答案:B
6.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那么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为()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国家统一
D.宋代民族融合
答案:A
7.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技术条件的伟大发明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C
8.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答案:A
9.《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答案:C
10.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皇帝曾对大臣说:“应派能干的官司员去管理市舶机构的事务,鼓励外商前来贸易,这样既可获利,又可减轻百姓负担。”这表明()
A.秦国政府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B.西晋政府顺应人口南迁浪潮
C.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D.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11.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主要原因是()
①宋朝政治经济重心南移②泉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
③南方相对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12.从东汉末年到南宋,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并最终超过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南迁②民族交往
③南方相对稳定④南方生产技术历来比北方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13.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宋代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黄河、长江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
B.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D.江南新辟许多茶园
答案:A
14.(2016·江苏连云港)“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
A.拓印刻石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双套印
答案:C
15.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C
16.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①铁木真统一蒙古②马可·波罗来华③设置澎湖巡检司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⑤建立行省制度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答案:C
17.2013年11月3日,第九届中美电影节开幕式在洛杉矶举行。《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A.统一蒙古草
B.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C.建立蒙古国
D.灭西夏、金,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
答案:B
18.西藏在元代正式纳人中国版图,元朝专门设置哪一机构加强对它进行管辖()A.宣政院
B.伊犁将军
C.驻藏大臣
D.军机处
答案:A
19.驿站,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更换马匹和休息、住宿的地方。下图是元朝的乘驿金字圆牌。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到中国各处旅行
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元朝战争频繁
B.元朝交通便捷
C.元朝商业繁荣
D.元朝农业发展
答案:B
20.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答案:D
二、材料分析题(60分)
21.(28分)阅读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12分)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4分)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2分)
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自然条件优越;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培育;统治者的重视等。说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太湖流域。
(2)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景德镇成为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广州、泉州等地造船业发达。
(3)交子。
2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谚语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材料四:南宋纸币铜版拓片(下图)
材料五: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1)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4分)
(2)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关系?(12分)
答案:(1)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或经济重心南移)。
(2)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设市舶司进行管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3.(16分)阅读材料:
瓦子建在大城市中,内设茶楼、酒肆、、商铺和供各种演出的勾栏,所设勾栏,少的一二座,多的数十座,大的勾栏能容纳数千观众。勾栏在中小城市也有独立设置的。勾栏内终年有文艺表演,尽管以营利为目的,却能满足各阶层人士的不同爱好,迟到当时有“勾栏不闲,终日团圆”的谚语。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瓦子”“勾栏”是一种什么场所?(3分)
(2)它在宋朝城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9分)
(3)从它的内容上看主要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哪两个方面?(4分)答案:(1)是娱乐兼商业场所。
(2)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