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之都—西安》说课稿
一、 说教材
《开放之都——西安》一课是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六大古都》中一子课题。 编写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六大古都在中国历史上多次作为古代各朝代政权的首都,集中代表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勾勒出中国历史的剪影。 通过历史和地理知识的整合史地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对祖国的历史和地理产生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学生分析
介绍本班学生年龄、已有的知识储备、个性特点、学习态度、信息素养等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2、知道张骞通西域的故事
3、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利用课件学习的过程 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西安这座文化名城的热爱之情。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秦始皇兵马俑;知道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知道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知道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教学难点:
认识到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认识到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旅行前应做好哪些准备,今天我们就正
式开始“中华古都游”,进入第一站开放之都——西安(打开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在中国地图上到西安,它大约在什么位置?
师:同学们说的很准确,中国的大地原点和国家当时的中心就在西安,西安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千年的辉煌,东方的神秘,熔铸着历史的古意,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西安。(播放荣耀西安)
(二)通过刚才的宣传片我们大致地了解了一下西安,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在刚才的录像中我们看到是古老的西安,可是现在却称他为开放之都,这是为什么呢?现在大家就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开放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生:要有国家要国家,如果国家不统一,战争四起,就谈不上开放了,即使是想开放,也没人敢来呀。我认为要开放,国家的实力还要强大,能吸引别人。还要有对外交流的使者能把我们的先进文化和文明传播出去。 师:谈到统一中国,沃恩不得不说道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首先,我们打开书,自学33 页的内容,出能体现统一的句子并标注出来。
秦始皇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对秦始皇还有哪些了解呢?(生汇报,并出示课件) 刚才这几位同学表现得非常好,值得表扬,第一、课前准备充分,资料收集的非常好;第二、积极发言,非常有自信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们学习。正向同学们说的那样他从国防、文化、经
济和防御方面实现了统一,可是呀对外开放光有统一还不行,还要有强大的实力,通过你对西安的了解,你认为强大的实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从秦始皇兵马俑可以看出当时我们国家军事实力,可以感受秦始皇的霸气。
师:今天,让我们再次伫立于秦俑坑前,来检阅这支蓄势待发两千多年的秦国大军吧。(播放幻灯片)秦始皇兵马俑以他那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阵容,旷代绝世的艺术造型,体现了西安的实力,也成为华夏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有着先进的文化和文明,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我们的繁荣和先进的文化带出去,再把别人的文明带回来,这就需要对外交流的使者,我们在讲中物西传的时候讲到过一个人和一条路,他们是谁啊?(生答)对了,我们一起来走近张骞和丝绸之路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学34页了解一下。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
生:现在的西安是就是古时的长安,是西汉初年刘邦所起的名字,意思是长治久安,明朝初年改为西安。
生:讲述书中张骞的故事
师:老师也在网上搜集了一个张骞使西域的资料(路线)你还知道哪些通过丝绸之路进行文化较交流的使者?
生:玄奘西游、马可波罗
(三)开放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正是有了这种开放的精神,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商业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使得汉唐强大,世界闻名,作为都城的西安成为中国历史的博物馆,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西安各个景观的资料,谁愿意来汇报一下?
西安,这座古老的城市,这片神秘的土地,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这里拉开序幕,炎帝和黄帝在这里缔造了最初的华夏文明,如今西安已不再是我国的首都,但他在海内外还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国际友好交往不断扩大,我们相信西安的明天会更好!如果你们对西安感兴趣,我们课后还可以去查询更多的资料。让我们重温西安的神奇与美丽,结束我们的西安之旅!
三、全课总结环节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就象一扇敞开的大门为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说上海、深圳是当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那么西安就是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所以
历史上称西安为开放之都。
《开放之都——西安》教学反思
通过《开放之都——西安》的教学,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品德与社会》作为人文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
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座城市"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