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只有两个声调:第一声和第三声。
kā:咖、喀、裃、咔、㮟。
kǎ:卡、咔、胩、垰、鉲、佧、咯。
1、咖
拼音是kā,gā,源于闽南语(泉州、厦门、漳州、台湾、潮汕等地),是“脚”的意思,闽南俚语有“大咖”,“咖”在此处为“人物”的意思,网络上延伸在“咖”之前加上形容词指代的就是一类人的意思,如:“社会咖”,指的是在社会上混的人(圆滑、势利等)。恰的拼音和组词语
2、喀
拼音是kā。
释义:
(1)呕吐、咳嗽的声音;
(2)笑声;
(3)地名用字,多用于音译地名。
3、裃
kā mī xī mō
上衣和裙裤。
(江户时代)武士的礼服。(日本汉字)
4、卡
拼音是qiǎ、kǎ,为多音字,意思较多。常用的意思有适用于写或印刷的小纸片、在交通要道设置的检查或收税的地方和夹住或被夹住,不能活动。
5、咔
[ kǎ ]
〔咔叽〕英语音译词。也译作卡其。一种质地厚实的斜纹布。叽(jī)。
[ kā ]
拟声词。物体碰撞的声音:~的一声,把他的手铐上了。
6、佧
kǎ,汉字生僻字,读音三声,本义为佧佤族。
7、胩
kǎ
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无液体,有恶臭,溶于酒精和乙醚,容易被酸分解。
8、鉲
kǎ
化学元素“镉”的又译。
1905年,德国科学家维斯巴赫从氧化镱中分离出的一种新元素,符号Cp,曾一度获得承认,译作“鉲”,后确定它就是“镉”,故此名称被舍弃。
9、㮟:㮟㮟,kā,方言。角落;缝隙。也喻指狭窄或偏僻的地方。《川剧喜剧集·萝卜园》:“重重府门结灯彩,㮟㮟角角挂花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