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碎片化
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
摘要:这是一个信息传播碎片化的时代,微博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的盛行集中体现了信息碎片化传播的特点,本文借助微博这一传播工具,试从信息传播碎片化表现及产生原因入手,分析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关键词:微博;传播;碎片化;
微博,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集合了博客、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的特长,赋予了普通人即时、快捷地与外界交流信息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信息传播与共享。
国内“微博”网站自诞生之初便发展迅速,数量和速度十分惊人。以国内最知名的新浪“微博”网站为例,自2009年8月28日推出服务以来,截至2011年4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超过1.4亿。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与时代相契合的新兴媒介,微博信息的传播也更加碎片化。三言两语、现场记录、随时播发,晒晒心情、谈谈感慨,而且这种传播方式在现代社会的传播系统中,愈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一、信息传播碎片化表现
(一)形式碎片化
这里的“形式”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从微博网站自身形式来讲,虽然微博是博客的一种类型,但和博客使用的传播媒介并不一样,微博以手机为主,博客以网络为主。使用媒介从根本上决定了微博非常强大的即时通讯功能,用户可随时随地收发信息;而且微博没有那些强调版面布置的繁琐程序,内容编排只是只言片语,不受文体等限制。新浪微博评论不了
另一方面,从信息生产传播形式来讲,首先对于信息发布者,微博门槛很低,对受众基本上没有学历等要求,任何人只要愿意,即可开通微博,阐发自己的观点;其次对于发布内容,用户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可以以文字、视频或图片等形式畅所欲言;再次在时间上,该平台保持持续的开放性,参与者随时收发随时更新。
(二)内容碎片化
内容碎片化作为微博信息传播碎片化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传播内容本身只有寥寥140字左右,只言片语、表情符号即可。而且页面上的文本多是不成系统的,不涉及文体、章法,意思阐释清楚即可。
另一方面,内容所涉及话题也极具碎片化特点,公众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也可以提出议题,这些都是不受限制的。因此涉及的议题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以及闲言碎语的唠叨和琐碎的生活细节。
(三)意义表达碎片化
微博开放互动性的特征消解了精英人物对信息的控制权,打破了传统媒介的话语垄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通畅的表达意见,不同的声音在这个平台上竞相涌流。
意见表达的众多性同时便意味着意义表达的分散性和碎片化,相对于传统博客来说,再加上微博的用户都是作为平等的信息发布主体及意见领袖作用的削弱,除少数话题形成共识,微博上的大部分意义表达属于碎片花的表达,个人唠叨、闲言碎语、宣传推广等等。
二、信息传播碎片化原因
(一)时代原因
互联网时代,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新思维的碰撞与迸发,打造了当下全新的社会形态。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交互出现;媒介生产方式不断演进,形式不断革新;“自媒体”风行,社交媒体扩张,大众信息收发达到了惊人的速度,迅速颠覆了原有的传播格局。
新的网络文化几乎不设门槛,既无“把关人”之碍,又无专业身份之限,精英垄断式的话语被打断,平民也可发出自己的声音,多元的意见与观点并驾齐驱,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多元的网络舆论场。
与此同时,信息在交互与分享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陷入“碎片化”,海量的信息面前,人们的注意力显得愈发匮乏。1971年,经济学家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对现代人的注意力匮乏症做出了最好的诊断: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崛起进一步加速了时代的碎片化进程,突出表现为:人们每天通过网络传媒了解、阅读大量的信息,但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这些信息很快就会成为过眼云烟,现代人忙碌于获取与遗忘之间。
(二)公众原因
公众原因事实上是作为社会原因的主观方面出现的。时代在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从单一的受传者到互动的传受双方,再到如今的主动传播者,身份的转移更替很大程度上是理念与思维的变化,当今公众已不满足于媒介提供什么我就看什么,而是积极投身传播洪流,真正达到信息的共享。
现代社会除了被冠以“快节奏”之名外,还有“读图时代”、“注意力经济”,等称谓,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受制于这个时代,注意力难以持久,孩子们养成了超文本链接的浏览习惯,很难按照一个逻辑推演过程完整地看一本书。
信息焦虑是诱发信息传播碎片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对于有限的接受能力,人们产生了对遗失信息的恐慌。“时刻在线族”也由此诞生,他们每时每刻都保持在线,生怕遗漏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对于报纸类深度的解读却没有耐心接受,习惯的是浮光掠影的碎片消息。
(三)媒介原因
时代的发展使受众需求碎片化的信息,浅尝辄止,媒介受市场驱动自然主动迎合现代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同时两者又相互作用,媒介进一步使受众产生媒介依赖,从而使信息传播碎片化成为一种大的趋势。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需求由低级向高级逐渐向上。以微博为代表,微博具有的海量信息特点,使受众可以获得各种信息,满足了受众对认知周围世界,获取有用信息,害怕被孤立的信息需求,从而也满足了受众的安全需求。除此,我们知道,微博最大的特点便在于超强的互动性,信息发出后的瞬间便可以收到博友的“关注”,无疑极大满足了用户地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更重要的是,作为Web2.0时代新兴起的一种社交服务,微博具有受众“自我推广”功能,为受众提供即时展现自我的窗口极大地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三、信息传播碎片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以微博客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碎片化既是时代发展、用户信息需求“碎片化”、的结果,同时又是诱发众陷入信息碎片化泥沼的原因。
(一)同质化、无用信息泛滥
微博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特征使得这一公共领域中信息超载现象比较严重。从信息传播的数量和质量看,大量同质化、无用的信息更新导致信息泛滥。
同质化信息首当其冲,比如2010年金庸“被逝世”事件,事后被证明是虚假信息,但当时有上万用户在新浪上转发,这些大量同质化信息,由于缺乏过滤并且无法过滤以井喷状大批量涌现,关注、转发或者稍加改造上传,原始信息以这种方式“滚雪球”,形成庞大的信息流,极易淹没有效信息。
此外很多用户发言属于豪无意义的嘀咕,如“这一觉睡醒了”、“中午吃什么饭呢”等等。个人琐事的信息占据传播内容的80%以上。这些都属于无用信息,极易引起用户倦怠。
同质化、无用信息的传播对网站本身的成长极为不利,很容易使网站丢失用户。而信息碎片化传播更是极易诱发现代人的信息焦虑增加寻有效信息的成本。人们每天浮光掠影地阅读非常多信息,可是,除了增加一些谈资外,回想起来,似乎并没有记住多少东西。
(二)诱发“新媒介依赖症”
依托便捷的传播媒介,手机的随时随地性得以使微博以其碎片化的传播优势很好的满足受众在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下表达与倾诉沟通的需求,这点从微博极强的用户黏着性即可得到证明。同样,也正是这个特点,诱发了用户新的媒介依赖。
媒介依赖症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②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依据;③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④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由信息传播碎片化引发的媒介依存症之所以被冠以“新”之名,原因在于:①媒介的转变,由之前的电视、电脑转为现今的互联网抑或手机;②价值和行为习惯“晒”出来供大家评议后再行动。
通常表现为:每天在生活的各个间隙,随时通过手机登陆微博,搜索获取信息及关注,吃饭时看一眼手机,坐公交车时发条微博等等,最典型的例子在于以前开大会时大家踊跃发言,现在开大会时大家不停发微博。然而个人时间的有限性必然导致媒介接触时间多则社会交际时间少,甚至于周围朋友的沟通减少,所以我们将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两个朋友一起购物或逛街,一人不时拿出手机,登录微博,埋头关注,留下另一个埋怨。
(三)形成垄断式信息洪流
信息传播碎片化决定了信息传递的快速性、便利性。
不同于以往的BBS、博客,微博用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可以持续不断地对信息做出评论和回复,信息的涓涓细流在短时间内便可汇成滔滔江水。
“第一印象”理论证明了信息先入为主的强大作用。信息传播虽然碎片化,每个用户只言片语,但一旦整合形成巨大的信息流,信息流里的观点意见很容易挟裹后来参与者。再加上信息传播碎片化不利于受者短时间内了解事件原貌、接触深度解析与评论,被挟裹者极易沉浸入体意见,有此形成垄断式信息流。
垄断式信息洪流的形成有其积极意义:事件在传播中引起广泛关注,事件的新闻价值不断上升,形成强有力的网络舆论,继而影响事件进程。但同时不可避免的有其负面影响: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取决于传者的“碎片化”,即传者的众多、分散,亦即海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