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西方节假日重视度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中西方节假日重视度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如今社会生活物资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富裕起来了,此时就需要一个个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结果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有限,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空白。中国的节日遵循的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则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两种节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团聚所必需的,它适应中国社会。现在所保留的大规模节日都有家庭团聚的浓厚意义,而“二月二龙抬头”等少有团圆气氛的节日则逐渐淡化,后者是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更注重与非血缘者的接触,中国人日益喜欢洋节就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应越来越流行。
从我们万博学院也能同时感觉到一些中外节日的气氛,但是我们都可以看到,去年12月份的圣诞节气氛很万圣节是哪个国家的重要节日
浓,彩灯、圣诞树、条幅、灯笼以及各分院学生会举办的圣诞晚会、万圣节狂欢晚会,平安夜随处可见朋友恋人们相互赠送苹果,我们不时的可以接到好友的节日祝福短信,其热烈程度直逼大年三十。有的同学开玩笑说,以前的中秋元旦都没见什么灯笼彩灯的,现在一个洋节日却把她庆祝的像过年似的。
中国传统节日沦落成中国吃喝文化的镜子时,节日文化的内涵,已经渐渐枯萎。而各大中城市流行的洋节日不断升温,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过洋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大学生对于中外节日的重视程度是如何的呢?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调查的主要内容
1.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重视程度,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让同学们意识到我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继续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调查时间:2012年12月4日
3.调查地点: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4.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5.调查方式:本次的调查采用的选择式的问卷调查,主要在宿舍图书馆以及教室
当场发放填写,并且当场收回的方式的给予回收。总共发放问卷30份,总共收回问卷30份,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100%,可见同学们对此问题的兴趣程度之高。
6.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二手资料调查
调查结果与分析
1.在这次调查中,选取的男女比例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分开讨论,看看男女之间的差别。后来通过调查,男女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可能是因为现在大学生在学校过西方节日比较普遍,没有多少差别。
2.在经常过的传统节日中,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是排在前面的,寒食节、清明节、腊八节是最不经常过的节日。我国传统节日中,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节日的时间,将近93%。但是具体知道它们的由来的节日是很少的,同学们对中国传统节日还是有很多不是很熟悉,除了大家熟悉的春节,元宵,清明,中秋,其他的都或多或少的有不知道的。大多数同学不过某些节日主要是因为没有时间过节、当时没有节日气氛,朋友、家人不过那一个节日,自己就不过节日了。
3.在问到喜不喜欢过西方节日时,有28位都选择了喜欢,只有两个选择了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而且在常过和喜欢的节日中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元旦、愚人节、圣诞节都被选中,甚至过的节日远远超过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但了解西方节日的来源的不是很多,主要有圣诞节、母亲节、感恩节是大多知
道它们的来源的,再结合前面的数据分析,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知道传统节日时间的多,过的节日少。过的西方节日多,知道其由来的少。
4.关于过西方节日的原因,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因为当时好玩、热闹和觉得时尚、浪漫可以放松自己,只有一个是选择了想要理解西方文化,最后一个问题是觉得自己对哪个节日的兴趣多一点,有26个同学选择了西方节日,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了传统节日,综合分析后,不难得出,大学生对西方的节日重视程度高些,大大超过了传统节日。
一个节日承载了很多主题,事实上,很多传统节日的内容都有重复。元宵庆团圆、中秋庆团圆,除夕更要团圆;清明纪念先人、端午纪念先贤、中元节纪念先人,除夕也要纪念先人。
与中国节日主题多元化相映成趣的是洋节的鲜明主题。情人节表达对爱人的情谊,父亲节、母亲节表达对父母的感激,情感的表达非常明确。
一方面是感情表达模糊化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是主题简单明了的洋节。显然,后者更易于表达现代人的情感。
在大多数同学们看来,西方节日更像是为自己过的。不需要纪念祖先,不需要回家团圆。于是,西方节日成了聚会、疯狂、开心、狂欢的盛宴,成了张扬心情的理由。
思考
近几年,国家对传统节日越来越重视,并将清明、端午、中秋列为法定节假日,以唤醒公众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这些传统节日不能一设了之,应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挖掘这些节日的经典魅力,同时,赋予这些节日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符号,让这些节日真正植根于国人心中,否则,一个个传统节假日就只是留下节日名称的“文化空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和强有力的挑战,在这场中西方文化的正面交锋和对阵当中,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与继承中国特有传统的“度”在这次碰撞中,我们如何站稳脚跟,坚守住自己的经典,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
实际上,中国的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文化价值更加开放,更易被人接受。我们要考虑的是充分提升这种潜在的文化内驱力。妥善处理传统文化的延伸与丰富,并以此为基点,到一个新方案打开出路,合理地构建良性的、崭新的民族文化心态与内涵,从而为民族素质的提升提供健康的土壤,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都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中国传统节日有它鲜明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而西方节日节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不论是过传统节日还是外来洋节,既满足了人们心灵上的愉悦,也刺激了消费,拉动了内需,对节日经济蛋糕的做大可谓好处多
多。因此,我们在大力提倡传统节日的同时也不妨对西方节日加以宽容和引导。
广告2班
张宜玲
2012年12月5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