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经开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_百...
2022-2023学年山东省威海经开区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五四学制)
一、旅行加油站,学习基础夯实牢(8分)
1.(2分)下列加点词语字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掇(cuān)    绊(jī)        沟(hè)      人情(shì)故   
B.难(jié)      默(jiān)    蛮(hèng)    挑(bō)离间   
C.(zhù)立    驰(chěng)  演(yì)      阳阴违(féng)   
D.浮(zào)    怀(miǎn)    (yíng)绕    不经心(màn)
2.(2分)填字组词。
     然而止
     声匿迹
     边幅
     而至
3.(2分)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旅行不只是在发掘自己的潜在身份,更是探索并洞悉自己“究竟是谁”的最好机会。   
B.时下流行的便捷、廉价的“散客拼团”旅游方式,存在着旅行社不严格执行事先约定的用车、餐饮和住宿的标准等弊端。   
C.在游客文化体验、特旅游活动需求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科技创新对外宣传、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扩大我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知名度。   
D.随着开通日期的日益临近,从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向西一直到乌鲁木齐,一条“高铁丝路”即将全线贯通。
4.(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演讲的类型很多,但大都要有鲜明的观念、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和充实的内容。   
C.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石壕吏》等。
二、选定旅行地,准备之中长见识(13分)
5.(13分)        小方一家准备今年暑假7月中旬出门旅行。小方想去苏州,看看各式园林,妈妈想去云南大理。妈妈认为苏州正值梅雨季节,他查到下面的文章给妈妈看并尝试说服妈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吗?
2023年5月6日,立夏。
说是“立夏”,但或许一些人体感上并不会觉得炎热,因为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这一天,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通常来说,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能距该标准还有少许差距。
明明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天,为何这一天在二十四节气里会被称为“立夏”?
这要从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说起。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古人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知识体系,但最终它们在时令变化方面却精妙贴合,且与农时、物候紧密联系
就说立夏,此时北半球随着太阳高度角的抬升,气温明显回升,“立夏”之后,春天结束,随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开始北移,江南正式进入雨季。
其实,二十四节气中有很多反映季节、气温、降水、天气现象等的节气,像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节的变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的变化,白露、寒露、霜降反映天气现象。至今
比如,小满节气时,北方的大麦和冬小麦灌浆饱满;芒种节气时,我国南方主汛期已经开
始,气温显著升高;夏至日,这段时间天气最是变化莫测,高温天气、对流性天气频发。小暑节气的标志就是“出梅”和“入伏”,伏旱天气开始;大暑则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华北一带已经进入俗称“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主汛期,再加上气温高,“桑拿天”成为这个时段的“标配”。针对夏季的气候,百姓生活宜注意防暑降温。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酷暑天,葵榴发,是大自然最热情洋溢的季节。让我们走近它、读懂它,感受夏季的独特之美。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下列对本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2023年5月6日立夏,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还不是气候学意义上的夏天。
C.“即平均气温连续5天大于或等于22摄氏度”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第段中加点的词“少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阅读下面语段,它可以放在哪两段之间?请说明理由。
      “夏季6个节气跨越3个月,人们由此认识了全年最热的季节,并可以根据节气提示的气候规律,加固堤坝防范洪涝灾害,安排农事活动”。
(5)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所给资料卡,站在小方的立场如何劝说妈妈去苏州?
资料卡
2023.5.6
立夏
2023.5.21
小满
2023.6.6
芒种
2023.6.21
夏至
2023.7.7
小暑
2023.7.23
大暑
三、旅行第一趴,跟着诗歌去游览(13分)
6.(7分)默写。
      跟着诗歌去旅行,追寻诗人的足迹,感受古圣贤人的哲思与情怀。从洞庭湖出发                    ”(1)的宏伟气象,体会孟浩然以洞庭湖为发端,表达希望得到举荐达成自己从政的心愿;来到成都,感受杜甫“                          ”(2)的悲悯情怀:拜访常熟兴福寺,在“                    ”(3)的湖光山中感受常建远离尘世的快乐和淡泊的情怀;漫步黄州定慧院                      ”(4),体会苏轼被贬时孤独的心境、高洁的志趣和对理想的坚守。
7.(6分)旅行车上正播放着流行歌曲《在水一方》,旋律婉转动听。小方一家饶有兴味地谈论起来。
妈妈:方方,知道这首流行歌曲是从哪首诗歌转化而来的吗?
小方:我知道,我知道!我们这学期刚学过《诗经》中的《蒹葭》这首诗,就是从它转化而来。原句是这样的:“蒹葭苍苍,                  (1),在水一方。”
爸爸:《诗经》这本书可了不得!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能读的懂吗?
小方:确实不太好读。不过,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这本书中对《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做了专门的梳理与讲解,写得比较通俗,娓娓道来,让我对《诗经》有了很多了解。
爸爸:那我可要考考你喽!“六义”指的什么?
小方:“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指的是                 (2)
爸爸:再考你个难点的,书中说“诗”这个字是由哪两个字合成的?
小方:这也难不倒我。“诗”是由           (3)两个字合成的。
妈妈:《诗经》流传下来很多经典的诗句,除了课本里学到的,你还能背出两句吗?
小方:                  (4)
四、旅行第二趴,小石潭边来共情(12分)
8.(12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为坻,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如鸣珮环,心
子非鱼,安知鱼之
B.不可其源
其真不马也
C.岸势犬牙差互
真无马邪
D.乃记之而
以六月息者也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心乐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B.游者相乐
外人间隔
C.乃记之
鸣之不能通其意
D.记之而去
几号入伏2022年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翻译句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