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电影作品的发展浅析6200字(论文)》
美国科幻电影作品的发展浅析
引  论
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在1962年提出了科学幻想”一词,而后科幻文学家赫伯特·W弗兰克对“科幻电影”给出了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故事”国内对于科幻电影的定义是“以影片摄制时已经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作为剧作基础,展现某一虚构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的影片,即为科幻片” [1]从电影史的发展来看,尽管在1926年左右“科幻电影”一词才开始出现,但是早在电影诞生之时,科幻片的雏形就随之诞生,如法国导演梅丽爱的《月球旅行记》(1902年),《太空旅行记》(1904年)和《海底两万里》(1907).纵观科幻片的发展,除了早期的法国电影之外,美国的科幻电影自诞生之后,就以迅猛的势头成为此类型片的主力,无论是资金技术特技效果,还是文学经验和文学积累以及剧本的创作,其他国家都无法望其项背。我们在此篇文章中就集中探讨一下以美国好莱坞为主的科幻电影作品的生存之道。
  美国科幻片发展概述
(一)科幻电影的定义
带有科幻彩的影片几乎的和娱乐电影同时在19世纪末的法国诞生,但是这些影片也许更像是在使用电影技术变魔术,直到法国人梅里埃在1902年拍摄的《月球旅行记》问世,才标志着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的出现。人类对于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永远不会困于已知世界。未知的欲望驱动我们用想象力去描绘更浩瀚的时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滞。这是一份对自由的向往,一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渴望,是“一瞬以永恒,一人一宇宙”,这种从古绵延至今的想象力,我们称之为——科幻。科幻文学家赫伯特·W弗兰克对“科幻电影”给出了定义“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故事”国内对于科幻电影的定义是“以影片摄制时已经被揭示或尚在揭示的科学原理或科学现象作为剧作基础,展现某一虚构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的影片,即为科幻片”
(二)美国科幻电影的主要发展阶段
1. 1930年代至1940年代
在好莱坞制片厂制度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中,美国在科幻电影的制作上奋起直追,最值得一提的是1916年的《海底两万里》,此片开创了水下摄影的先河。好莱坞科幻片的成熟期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此时的好莱坞科幻片开始偏爱疯狂的科学及和带有浪漫恐怖彩的
科幻电影系列片,在1943年上映的《蝙蝠侠》中日本科学家成为了邪恶的敌人,这个时代的很多影片都将好莱坞科幻片和战争片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科幻片的一个亮点。
2. 1950年代至1960年代
美国好莱坞的繁荣期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这个时候的美国好莱坞,因为冷战笼罩在人心心理上的恐惧阴影久久挥散不去,这些阴影反而增强了人们的想象力,大量的科幻佳作便在此时诞生了,比如1951年的《地球停转之日》,1953年的《外星人大战地球》,冷战对美国好莱坞科幻片的影响持续到了1960年代,比如1968年的《太空登月记》就以美苏军备竞赛为想象的源泉。但正是在1960年代,科幻片历史上的经典之作《2001太空漫游》诞生了,这部美英合拍的影片无论在故事情节思想内涵还是特技效果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3. 19701980年代
美国科幻片在特技和故事之间保持平衡的时代是1970年代和1980年代,特技的使用对美国好莱坞科幻片来说从来都是举足轻重的,然而随着视觉效果技术的发展,特技和故事之间的张力开始逐渐加大。很多好莱坞导演就有了这样的一个迷思;究竟怎样才能将两者完美的结
合起来呢?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1977年拍摄的《第三类接触》和雷德利。斯科特在1979年拍摄的《异形》无疑是70年代几个非常成功的范例,直到现在还为科幻迷们所津津乐道。到了8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好莱坞的科幻片的特技效果制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特技上给观众带来神奇体验的同时又能够给他们一个值得品味的故事。比如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1982)和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1984)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4.1990年至今
好莱坞的科幻片一直在不断的进步中摸索,1990年至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好莱坞的科幻大片开始大量的依赖电脑合成影像,并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但是在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重视影像技术上忽视了故事本身的重要性。但是总体来说,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代表了整个世界科幻类型片的最高水准,在分析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美国科幻电影成功原因分析
在众多的科幻片中,大致分为软科幻电影和硬科幻电影,软科幻相对于硬科幻,是情节和题材集中于哲学、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的科幻小说分支。软科幻作品中科学技术和物理定律的重要性被降低了。因为它所涉及的题材往往被归类为软科学或人文学科。科幻电影的软和硬与剧情是没有关系的,真正区分它们的软硬是其是否有理论基础,从科学的角度上进行合理或者说比较合理的推论和想象的科幻作品,我们很多时候就称之为硬科幻,反之我们就称其为软科幻。软科幻在描写科技内容时避重就轻,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与任务性格取胜。
(一)以硬科幻为代表的技术方面
1957年,美国科幻名家米勒第一次提出“硬科幻”概念。科幻不再是天马行空的代名词,而是用缜密逻辑对已知科学理论进行推理和想象,是人类对自身智慧的尊重。硬科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科技想象力的完美结合,而硬科幻电影,用最直观的方式勾勒出那些可以成真的梦想,可以预见的未来。
硬科幻作品通常比较注重科学依据,对科幻因素的描述与解释也较为详尽,令观众不禁信以为真,一般来说,剧作者没有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就很难写出好的科幻电影剧本。因为侧
重于理论上的合理性,所以作品中的艺术性所占的比重就会比较少,硬科幻作品的核心思想是对科学精神的尊重和推崇,在手法上追求科学的细节或准确为特性,着眼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想象是人脑对于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也就是说,想象的原材料是表象,而表象是感知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因此想象必须有以往感知的基础,必须取自过去的经验” [2]由此可知,科幻电影的制作必须是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为创作基础,然而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如何呢?在现今的情况上来看,中国的科技水平并不能算的上发达,所以说,在一个科技水平不是很发达的基础上,要想取得科幻片的成功是相当的困难的。
而好莱坞的硬科幻取胜的重要特点就是他们的传统的优势——电影特技技术。环境逼真,场面宏大,如《星球大战》系列《终结者》系列《哥斯拉》系列等。
(二)以软科幻为代表的剧作方面
一位科幻电影的剧作家若是没有受过理工方面的训练,在描写科技内容的时候他便会避重就轻,尽量以故事情节寓意和人物性格取胜,他们的作品就自然而然被称之为“软科幻”了。
科幻片曾经被认为是恐怖片的亚类型,或者幻想片的亚类型,因为科幻片与幻想力和想象力直接相关,它会涉及到英雄,遥远的星球,不可能完成的探寻,不大可能出现的场景,幻想之地和残暴恶毒的坏人,未来技术和不可知的力量,以及由疯狂的科学家或者核子浩劫创造出来的非凡怪物和来自空间的事物或生物体。由此可见,软科幻电影的定义似乎更加适应于科幻片整个的大概念。
很显然,当下的很多科幻电影的创作者已经走入了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有依靠足够多的资金保证,只有在足够强大的电脑特效衬托之下,科幻电影才能展示出其非同寻常的魅力,但是却慢慢忘却了,在科幻电影诞生的最初,更多的靠的是我们人类最为宝贵的想象力,以及缜密的逻辑推理关系,对于现实世界的不足,还有对未来世界的憧憬。因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3]
综上所述,软科幻电影的成功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跳脱常规的奇特并且严谨的思维,优秀的剧本以及对故事的钻研而不是对特技的依赖。
(三)成熟的商业运作
在美国的好莱坞,公司的高层主管并不一定是电影艺人出身,但必须是经营高手。一般公司都不养制片人,即便是特别有名或非常成功的制片人也很少受雇于电影公司。因此好莱坞的独立制片人多如牛毛。
  制片人通常是先发现或得到一个故事,然后把它开发为剧本。再拿着剧本向电影公司推销、谈判,如果电影公司相中这个剧本,制片人可以把本子一次性卖给公司,但多数制片人是希望和公司签约,由公司投资,他负责把电影拍出来,再由公司负责发行销售。如果成了,公司会派代表出任该片执行制片人,主要是监督制片人的资金使用、时间进度和具体运作。制片人拿到资金后,去雇佣导演、演员和摄制人员。
导演、演员通过经纪人等待着制片人的挑选、谈判、签约。好莱坞有许多专门跟踪调研导演、演员的机构,根据他们的票房和观众喜欢程度,印成小册子,定期提供给制片人和电影公司做参考,有的电影公司自己也有一套研究班子。制片人根据导演、明星的走红程度和特点进行选择。当然,最终要得到电影公司的认可。而导演、演员等也有选择制片人和影片以及讨价还价的权利。目前好莱坞的名演员最高片酬达到2000万美元一部,还要再加至少15%以上的干股。
    电影发行之后,首先在影院放映。电影公司和影院一般是五五分成,但彼此有个不成文的行规,如果一部影片在一家影院放映一周,票房收入达不到3000美元,影院可自行决定不再放这部电影,因为这个数是保本基数。所以每部新片发行之后的第一个周末票房就像股市行情一样重要,在新片放映后的第二个星期一早上,从电影公司老板到演员都在急切地等待周末票房的统计消息。如果票房不达标,公司就会立即采用后电影措施:一是把电影改成录像、DVDVCD美国著名电影公司销售、租借,二是直接通过电视台点播、放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