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肯《爱丑之欲》的写作特点解析
周晶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600)
[摘 要]亨利·路易斯·门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上世纪20年代美国学术界知名核心人物代表。门肯的作品生动形象,写作别具一格。作为一名最勇敢的“偶像破坏者”显示了他卓越的才能。其著名散文《爱丑之欲》完美体现了门肯的写作才华。文章通过对美国丑陋不堪的房屋的刻画,批判了美国社会“歪曲真理”的现实,体现出独特的写作特点。
[关键词]亨利·路易斯·门肯;《爱丑之欲》;写作特点
[中图分类号]I106.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5823(2018)11 0037 02 [收稿日期]2018-07-21
亨利·路易斯·门肯(HenryLouisMenken),新闻记者、社会评论家和语言学家,作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术界的核心代表,门肯的影响力极大。其代表作《美国语言》(TheAmericanLanguage,1919)在美国语言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探究了美式英语在英语语言史中的发展历程,为研究美式英语的发源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堪称美国语言的教科书。
作为一个极具语言功底的作家,门肯擅长形象入目的描写刻画,这种独特的写作特点在《爱丑之欲》中得到了极大体现,引起读者极大共鸣。[1]门肯更是以诙谐讽刺的写作风格,嘲弄了上世纪20年代整个美国社会,对美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爱丑之欲》简介
《爱丑之欲》(TheLibidofortheUgly),以美国工业城市威斯特摩兰县为背景,通过独特的写作手法,细致刻画了当地建筑的满目疮痍、丑陋不堪,并从心理学角度和精神学角度探究其丑陋的内在成因,从而达成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痛批美国民众乃至整个美国社会仇视真理的现状,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国社会前景的担忧,希望美国民众以儆效尤,促进整个社会精神层面的发展。该散文的脉络非常清晰:门肯首先提出主题,从当地房屋的构造和颜两个角度进行生动描写,分析了丑陋的潜在原因,并揭示作者的真实目的,即文章的主旨:“他们像仇视真理一样仇视美。”[2]78门肯通过客观化的描述,使得主观情绪得以充分的表达且直截了当。其中对于“丑陋”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风格独特。尖刻的抨击和独特的写作特点,将威斯特摩兰县的建筑描写得淋漓尽致。尽管门肯所使用的描写语言极具主观化,比较极端激进,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容易接受,但是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辛辣坦白的讽刺,却能轻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二、门肯《爱丑之欲》的写作特点
(一)尖刻的语言,入木三分的刻画
位于美国匹兹堡的威斯特摩兰县是美国的工业心脏。作为美国的铁路和河流运输的中心城市,其一直享有钢都和煤城的盛誉。用门肯的话来说:“这儿是世界上最富裕、最伟大的国家的自豪和骄傲。”“这儿的财富多得无法计算,简直无法想象。”[2]76但是对于自己童年和成年时期的故乡,门肯就没那么厚道,反而使用了极其尖刻的语言,对威斯特摩兰县建筑的刻画,简直是入木三分,传递给读者对于“丑陋”无限的想象和深深的讶异:世界上真的有这么丑陋的建筑吗?到底有多丑陋?为什么当地的美国人修建这么丑陋不堪的房屋?他们有什么特殊的品味,还是有其他不为人知的内在原因?
在描述对威斯特摩兰县的建筑的总体印象时,门肯使用了极其夸大的语气,强调房屋的丑陋:“所看到的房子没有一幢不是丑陋得令人难受、畸形鬼怪得让人作呕的。”“没有一幢房子不让人看了感到刺眼和难受。”[2]77门肯生动地传递给读者一种让身体极其不舒服的感受,通过“呕吐”“刺眼”等字眼,从视觉和感官上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感。在一系列的举例说明后,门肯总结:“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连绵不断的丑陋。从匹兹堡到格林斯堡火车停车场,放眼望去,没有一幢像样的房子;没有一幢不是歪歪扭扭的,没有一幢不是破破烂烂的。”[2]77作者使用了两个双重否定,特别肯定了当地建筑给他的总体印象,根本不给读者任何质疑的退路,在读者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直截了当地下了定论,引导读者跟随作者“看看”房子有多丑陋。
接下来,门肯通过描写房屋的“构造”和“颜”两个方面继续进行生动的描画。首先,门肯排除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尽管到处是林立的工厂,遍地弥漫着
第34卷 第11期Vol.34No.11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18年11月
Nov.2018
[作者简介]周晶(1979-),女,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
烟尘,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并不差。就地形而论,这儿有狭长的河谷,发自山间的小溪,人口稠密却又不过分拥挤。建筑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可是这里的房屋“把直立的砖块作为造屋的模式”,“整个安放在一些单薄的奇怪状的砖垛上”。“这种丑陋不堪的房屋成百上千地遍布于一个个光秃秃的山坡上,就像是一些墓碑竖立在广阔的坟场上。”[2]78门肯将活人住的房屋比作“墓碑”,这样的比喻由于文化的
禁忌,的确让人无法接受,但又印象深刻,使用极具讽刺和形象的语言,把这里房屋的“不伦不类”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记忆犹新。在描述房屋颜的选择上,门肯并没有使用传统的黑灰等颜进行描述,而采用了“无人问津的臭蛋”“血尿”这两种糟糕的颜,把威斯特摩兰县的颜描述为“世界上最丑陋不堪、最令人恶心的城镇和乡村。”这些尖刻的语言、通感的刻画,会让读者的心理有着强烈的排斥,可又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不可控制地呈现出立体的画面,足见门肯对于读者心理的洞悉和深厚的语言功底。
(二)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搭配
在《爱丑之欲》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于描述“房屋的丑陋”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门肯大量使用比喻、夸张、讽刺等修辞对“丑陋”进行强化。其中运用最多、最有效的就是对于夸张的使用。夸张(Hyperbole)是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它可以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门肯在文中多次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威斯特摩兰房屋的丑陋不堪。“荒凉地可怕”“这儿的景象又丑陋地可怕,凄凉悲惨得这么令人无法忍受,以至人的抱负和装置在这儿成了令人毛骨悚然的,令人沮丧的笑料。”“人们的居住条件如此之糟,连那些流浪街头的野猫也为之害羞。”[2]77这些夸张的描写都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甚至迫不及待地想到此处看一看,到底这儿的房屋有多么丑陋。通过这一手法,门肯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进一步探索“如此丑陋”的面貌和原因。此外,“讽刺”的修辞手法也是门肯的法宝之一。讽刺建立在“假借过去或别处的事例与对象之上,传达暗示、影射或者讥讽现世各种现象的含义”。根据具体的应用,讽刺又分为反语(Irony)、嘲弄(Ridicule)
和直接讽刺(Sarcasm)。对于讽刺这种修辞的使用,门肯几乎信手拈来。在讽刺威斯特摩兰没有真正的建筑师时,门肯说:“显然,如果这一地区有几个稍有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的建筑师的话,他们准会建造一些美观雅致的瑞士式小木屋。”在描述房屋的丑陋时,门肯没有直接表达房屋的丑,“我是在经过一番苦心探究和不断调查后才将这项丑陋之最的桂冠赠与威斯特摩兰县的。”[2]78这种正话反说的“反语”修辞,强调了房屋的极其丑陋,完全没有上限,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力,为接下来的描写提前铺垫。此外,通过对讽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门肯自己对于“美国重商主义”的消极态度、对“外国蛮子”“虔诚的基督徒”“神学”甚至是诗人“埃德加”和“肥胖的女人”的不喜和厌恶的态度显露无遗,体现了作家本身棱角分明的处世哲学和个人信仰。
(三)丰富的词汇,专业的术语
众所周知,门肯最鲜明的写作特点之一,就是运用大量丰富且晦涩的词汇,这让读者“备受折磨”,但其对于这类词汇的形象使用,却又让读者欲罢不能。因其描述的极其形象生动。《爱丑之欲》就完美地体现了这个特点。文中使用大量的同义词描述相同的事物。在描述“丑陋不堪”的房屋时,仅在第一段门肯便使用了“appalling”“hideous”“bleak”“forlorn”“ma cabre”“abominable”“depressing”等词汇,不能不让读者眼花缭乱,却又被门肯的语言运用能力深深折服。此外,门肯深谙读者喜好,善用让人“极其有形象感又使人不舒服”的疾病专业名称来传递“丑陋不堪的感受”。“麻风病、湿疹、尿毒症、疟疾”等疾病都被门肯用作例子,为了达成目的“不择手
段”。
在文章结尾,门肯最终探索解决美国某些阶级这种“爱丑的变态心理”问题时,他建议“某位像德国大学的无薪教师”按照“生物学”规律的制约,从“社会病理学”的角度去对问题加以解决。显然,门肯这种戏谑的建议并非认真,而是进一步讽刺美国社会“仇视美、仇视真理”的现状。至此,门肯才揭示文章真正的主题,读者也才意识到门肯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即:打着批判威斯特摩兰县的房屋的丑陋的旗号,真正批判的是美国整个社会呈现出的病态歪曲真理的现实问题。门肯运用刻薄夸张的语言,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对所看到现实问题的强烈感受,引起人们的深刻反思,意在促进整个美国社会的进步。世界十大丑建筑
[参考文献]
[1]李燕.门肯《爱丑之欲》文体语言特征解读[J].芒种,2015,(6).
[2]张汉熙.高级英语(第三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12).
[责任编辑:白彩霞]
8
3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第34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