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地形
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小,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以高原(东部)和盆地(西部)为主
是地势最高的高原
气候
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主要气候灾害有: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洪涝,冬季寒潮冻害。
大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小部分属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气象灾害有:夏季洪涝,夏秋季台风,冬季寒潮冻害。
属干旱和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日温差大,降水少。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陆湖。
空气稀薄,气压低,气温低,日温差大,日照强,多强风。为高寒气候。
主要省区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的西部
代表城市
北京
上海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划分依据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北部地区,1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北
是我国季风气候区的南部地区,10℃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
非季风气候区,深居内陆,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农业
多旱地,种小麦、大豆,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多水田,种水稻、油菜,一年二至三熟
河谷绿洲有灌溉农业 :主要分布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河两岸等绿洲;草原广阔,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为高寒牧业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分布最广 );河谷农业 (青稞等 )单产较高,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汽车、马车
以水运为主,船
以铁路为主
传统以牦牛为主,现代以公路为主(青藏铁路是唯一铁路线)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地势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北京(首都):读地图册P2-3,课本P19
1. 经纬度位置:北纬40度,东经116度(东八区)
2. 温度带:暖温带
3.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4. 气候特点:冬夏长春秋短
5. 海陆位置:南部——华北平原;西北——内蒙古高原;西部——黄土高原,是能源基地;东部——面向渤海
6. 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名胜:故宫、长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颐和园天坛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1. 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祖国的“南大门”
2. 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
 
香港
澳门
位置
珠江口东侧,邻广东深圳
珠江口西侧、临广东珠海
组成
由香港岛、九龙、新界和200多个岛屿组成
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组成
面积
1098平方千米
25.4平方千米
人口
666.5
43.8
经济
以贸易为主的经济——国际贸易中心、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旅游中心
旅游业(支柱产业)
台湾(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1.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面积共约36000平方千米,人口2200多万。
2. 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3. 风景名胜:阿里山、日月潭(最大湖泊)、玉山(最高山峰)
4. 气候: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5. 地形:西部——平原;中部——山地(与大陆相反,地势东高西低)
6. 产品:稻米,甘蔗,热带亚热带水果,茶叶,樟树,樟脑(樟脑产量世界第一)
7. 台湾岛有“东南盐库”的美称,台湾的最大的布袋盐场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答:西部平原的南端。因为被风坡降水少,地势平坦宽阔。
8. 经济:出口导向型,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9. 工业:(1)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
          2)分布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西部平原沿海地区
          3)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受到那些条件的影响?开发历史、地形条件、交通便利
珠江三角洲(省内区域):
一.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1.地理位置: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
2.自然条件:地形——面积大,平原广阔;气候——热量丰富,降水丰沛,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水源——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密集(地狭人稠);历史因素——资本主义萌芽早,近代工业发源地,历史经济基础比较好,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
二.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1.区位因素:靠近港澳地区,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2.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3.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策略
三.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1.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1)港澳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2)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行改革开放,以前店后厂的分工合作模式大力发展了外向型经济,因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上升。
2.外向型经济可以在短时间内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税收减少等。
四.城镇化
1.表现:1984年即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分布稀疏,数量较少,规模较小,非
农业人口增长缓慢;2000年时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越来越密,数量大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业人口增长很快。
中国的四大海是哪四个2.问题:城镇化发展过快,大量的农业用地变为工业、商业、居住和交通用地,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源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垃圾成堆、绿地面积减少等)和社会问题(如交通拥挤、车辆堵塞、噪声污染、住房短缺等)
西双版纳(省内区域):
1.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暖宜人。
2.傣族的文化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
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
3.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黄土高原(跨省区域):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②降雨: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2.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二.危害:会发生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三.治理措施(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是治理水土流失):
()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长江沿江地区(沿河工业带):
长江沿江地带
生态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对策
上游
水土流失
上游毁林开荒,陡坡垦殖
①造成土壤退化土地肥力下降
②河道淤塞而导致通航能力下降造成水库的淤积
③降低水库发电灌溉和防洪效益
④造成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淤积,加剧洪水灾害
退耕还林
封禁治理
绿化荒山等
中下游
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围湖造田,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下降;该流域降水量大,雨季长集中且多暴雨
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损失而生态环境遭受严重重创以后,往往数年难以恢复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退耕还湖兴修水利
全流域
水污染
长江沿岸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而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没有同步,使得长江沿江地带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500多个取水口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
加强保护长江的立法工作
制定水污染和水资源保护工作
三大酸雨集中分布区
酸雨
 
土壤水体酸化对植物建筑物造成腐蚀性危害
减少工业废气
减少生活中废气向空中的排放。比如少开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