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子 53
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办、国办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新的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了部署。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发展公共文化的着力点: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村也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0年,文化部在云南召开村级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村倾斜,加强县乡公共文化机构对村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途径,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具有传承文明、社会和谐、生活服务和经济发展的独特功能,因此,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文化的哺育和支撑[1]。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提供智力与精神动力[2]。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须要求[3]。
由于新农村建设中往往着力发展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导致文化建设出现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观察、抽样、文献研究等人类学和民族学田野调查等方法,对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上吐鲁番于孜村设为调研地点,了解该村文化生活现状,探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吐鲁番于孜乡概况
吐鲁番于孜乡位于新疆伊宁县城之西,乡机关距吉里于孜镇5公里。东临吉尔格郎河,南隔人民渠与州农科所及胡地亚于孜乡相望,西接潘津乡,北靠丘陵山区,总面积73.2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委员会,29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总户数3473户,14676人。其中,农业人口12847人,非农业人口2591人;汉族622人、民族(维、汉、哈、回、东乡、乌孜别克等)14054人。是一个由维、汉、哈、回、东乡、克尔柯孜、乌孜别克等8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组成的乡。其中维吾尔族占95%以上。
二、吐鲁番于孜乡上吐鲁番于孜村文化现状
吐鲁番于孜乡上吐鲁番于孜村文化生活有以下两个模式:(一)公共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室:村级文化活动室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活动
新疆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以伊宁县吐鲁番于孜乡上吐鲁番于孜村为例
娜迪拉
阿布都热合曼
(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摘要: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与精神动力。由于新农村建设中着力发展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导致文化建设出现若干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来几点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疆农村;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D 4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3-0114-02
场所,由于该村办公用地缺乏,文化活动室设在了村委会卫生站办公室里,文化娱乐器材、设备极少,况且锁在活动室里,不对外开放。
2.农家书屋:仅仅25平米的农家书屋藏书量为2977本,其包括法律、科技、哲学、历史、文学、保健、少儿读物等类型,属新疆新闻出版东风工程项目扶持,但借书、阅览数量不多,效果不佳。
3.体育娱乐器材:体育娱乐器材有国际象棋,排球、篮球,乒乓球,村委会院子里设有篮球航、排球场,由于设施不全,没人来打排球或篮球,因此场地被农民占用,用于晒农作物。村民希望村里设有健身器材,但目前仍然没有。
4.广电、网络设施:村里有广播设施,一般用于通知事宜。有线电视和网络仍未安装,村民电视只接受3-4个频道,信号、画面差,有些村民自行安装电视接收器,增加频道数量。
5.村委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组织开展各项体育比赛,妇女工作方面也举办像妇女跳棋比赛,绣花比赛,长发美女比赛,各种培训等各种娱乐活动,送电影下乡工作按计划执行。该村最为醒目的活动为《杏花儿节》,每年开春举办,该活动为当地农民带来文化和经济效益。
(二)民间文化活动。
该村民间娱乐活动很活跃,2011年吐鲁番于孜乡被文化部命名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之乡,上上吐鲁番于孜村设立了木卡姆文化传习所,这充分体现了该村人们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并对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不但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并发扬传统文化、提高素质、团结友爱,社会和谐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1.麦西来甫:维吾尔语中意为"集会"、"聚会",是维吾尔族人民集取乐、品行教育、聚餐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该村有三个麦西来甫,每个有30人组成,每月定期举办一次。
2.妇女茶会:这是维吾尔族妇女中盛行的娱乐方式,每月举办一次,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参加多个茶会,有亲戚、同学、同事、朋友、邻居等,没有固定人数,一般10-20人成为一,组员轮流安排茶会,一般在家里举办,组带来规定金额的钱交给宴请人,金额一般定在100-500元,这种茶会也有“银行茶会”的别称。妇女们通过这种茶会减轻生活和工作压力,每次轮流宴请和被宴请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并学习烹饪、宴请规矩、房间布局等方面的知识。
据了解,该村也存在斗鸡、打台球、打麻将、打扑克的形式赌博现象,也有抽、、醉酒打架等不良行为。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是首要问题。
调查研究成果和现有经验表明,农民众文化消费意愿薄
114
201.1. 1.
5
53 赤子
弱,期望低值文化消费。文化消费是一种选择性消费行为,农民文化消费水平与意愿受农民自身的经济条件与经济地位的强烈制约,因此仍需要政府的资金支持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事业。
2.村委会无专项资金,开展活动层层报批索取资金,一方面耽误时间、另一方面严重影响村干部组织活动的积极性。
(二)新农村文化专干配备不足。
对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农村文化队伍力量不足。按照中央的要求,各乡镇及各村都要建立文化站(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人员,该村没有配备文化专干,有团支部书记等工作人员兼任文化工作。
(三)文化设施设备不齐全,现有的硬件满足不了农民文化活动需求。
1.文化室的独立建有率不高,全区绝大部分文化中心都与镇政府在一起办公,文化室也只是村委会的一间会议室,活动场所受限制,致使很多众文化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2.文化活动室面积过小,农家书屋仅仅在10平方米之间,篮球、排球场被占用,不能开展众性文化活动,无法满足众文化活动需求。
3.文化活动室基本没有供暖设备,冬季众有更多时间开展文化活动,但文化活动室没有供暖设备,无法使用,造成闲置。
(四)农民文化需求高于供给。
为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对该村农民精神文化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法,该调查覆盖了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政治面貌、不同职业、不同经济收入的村民。并对一些村民进行深度访谈,据了解,该村村民整体对文化需求较高,村委会举办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仍未满足村民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需要增加政府投入,调整资源配置,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以乡镇为重点,全面加强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文化活动内容和方式建设,实现镇乡有综合文化中心,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众有文化活动场所、镇村有专职文化干部、人员编制、文化活动经费的“四有”目标。
(一)加大资金投入必经依赖于政府的强力推动。
1.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制度,将农村文化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中,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所需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的总体规划,落实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保障措施,以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并形成长效机制。授予村委会开支权限,保证各类文化活动顺利举办。
7本布局2.设立农村文化建设基金,全面拓宽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融资渠道,引入多元化投资,依托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社会事业项目的运作效率,促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3.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使用监督管理机制。政府在提供经费的同时,对政府资助的单位进行管理
和监督,确保投入经费的使用效果,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同时,为确保文化建设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议财政部门对文化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二)大力加强组建文化骨干队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广大农民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文化骨干是人才,是促进基层全面建
设的重要力量。建立健全农村文化人才管理机制、解决文化站编制,提高文化骨干待遇,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文化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选拔,通过各类文化活动选拔有才艺、有纪律、有团队精神农民人才汇集起来,组织农民艺术团和农民足球队、排球队、篮球队等各类团队,丰富农闲时的农民生活,让农民参与其中,协助文化骨干推进文化宣传工作。建立激励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鼓励农村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焕发和保持人才队伍实干有为的关键环节,也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着力培养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中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的复合型人才,定期培训骨干、提高素质,强化组织能力。
(三)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1.统一规划,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根据人民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要,创造有效的文化服务环境,整合资源,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2.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机制,为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场所,确保文化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关键。
(四)保证新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多样性。
1.农村富有地方和民族特文化资源,农村文化产业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强,因此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开展“送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地方特的娱乐活动,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开发地方和民族独有的文化财产、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地方特、民族特,将传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事业发挥积极作用。如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接受力的麦西来甫活动列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充分利用麦西来甫的教育性、经济性、组织性,效果更佳。
2.文化建设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文化效益转换为经济效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农民需要快速的经济增长,因此经济需求大于文化需求。能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农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同时,获得经济收入,新农村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如,每年开春举办的杏园活动,农民在参加文化活动的同时,卖出自家特产,获得收入,此类收入性文化活动激发农民的积极参与性,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提供了良好的主题与场所。因此此类活动有必要大力发展。政府要将此类活动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不断丰富内容,活跃形式,选择时机,使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的轨道。
3.给予农民与外界交流的平台。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60%的农民没去过内地,也有些农民连首府乌鲁木齐也没去过。让农民走出去,与其他村民交流,接触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成果,这会让农民开阔眼界,提高素质,有助于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资料:
[1]李爱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 ].
党史文苑,
2007,(3):75-76。
[2]史恒、彭早新农村文化建设对策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20):38-39。
[3]叶素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以浙江省松阳县竹源乡为例。新农村2012.03:3-4。
[4]中共宁德市宣传部课题组。当前闽东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研究。宁德师专学报。2011.1:42-47。
[5]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娜迪拉阿布都热合曼,女,1980年4月25日,籍贯:乌鲁木齐,在读研究生,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级民族学专业研究生。
11201.2012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