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
①收集关于李大钊的资料。
②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同学们,每当清明节时,我们都要祭奠过世的亲人,缅怀离世的朋友。而每一年清明节,我们更应该想起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一起走进第10课,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板书课题)
二、抓住“回忆”,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认读生字、生词情况。
3.再读课文,想一想:按时间顺序,“我”回忆了父亲的哪些事情?
三、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1.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三部分课文,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交流讨论:
a 被捕前:
⑴“局势越来越严重……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这段话中哪个词引起了你的特别关注?(从“坚决、不能轻易、哪能离开”这些词语中能看出父亲很倔强,为了革命,明知处境危险,也坚决不离开。)
⑵“那年春天……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为什么而忙碌?
⑶填空: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缅怀烈士的句子短而精⑷指导朗读。
b 被捕时:
⑴读议句子,填空: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⑵分角朗读。
C 法庭上:
重点品析“父亲瞅了瞅我们……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一段:
⑴从“”、“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⑵父亲为什么“”、“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⑶填空: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的革命者。
⑷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提升感情
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再次感受这位坚强不屈、大义凛然的革命者的英雄气概。
第二课时
一、简介人物,丰富认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跟随着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回忆了父亲在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表现。李大钊同志入狱后,备受酷刑,但他始终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927年4月28日,在敌人的残害下,李大钊同志第一个走上了绞刑架,毫无惧,从容就义。时年38岁。
二、回归文本,感悟“父亲”形象
1.在我们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革命者,在女儿的眼里,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父亲。课文的字里行间里无不流露出女儿对父亲深深的敬爱。
2.再次朗读课文,划出写“我”心里感受的句子,想一想:女儿眼里的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3.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感受李大钊同志对孩子的慈爱及在危险面前给予亲人信心与力量的父亲形象。
4.父爱如山。身为革命者的李大钊不能像寻常的父亲与孩子共享天伦之乐,但父亲爱国、爱党的情怀却给年幼的女儿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因此,当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年后,女儿李星华回忆起这些往事,仍然如昨日般清晰。
三、感悟写法,课外拓展
1.听老师读第一自然段与后三自然段,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a 内容上:女儿为父亲的遇难而痛苦,并深深地怀念父亲。
b 写法上:通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
2.文中哪一部分内容也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工友阎振山被捕前后)
3.1927年的春天,在局势越来越紧张的时候,李大钊同志每天早出晚归地在干什么?被捕后,他在狱中又是如何与敌人斗争的?这些内容文章中没有写到。请你结合查阅的资
料,借鉴“前后照应”的写法,任选一个空白进行补充。
4.交流展示、评价。
二、选择题
2.
1.没有任何征兆厖三头野牛来不及防备,已和狮子相遇,没有地方可让。
2.这三个词生动地写出了野牛的勇猛和力量,将野牛的威猛和狮子的狼狈刻画得十分传神。
3.①与标题相照应;②强调牛狮之战时间之短;③突出牛狮之战给“我”的震撼之大。
4.作者认为有些个体看似软弱,可它们一旦团结起来,就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击败强悍的对手。示例:我支持他的看法。团结是一种力量,俗话说“蚁多咬死象”“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们要学会团结,就能克服困难,战胜强大的敌人。
3.
1.一愕坚持
2.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发电报的情节作铺垫。
3.“稍微”一词写出了老妇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对儿子的思念和爱盖过了其他所有,所以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还是坚持要加“妈妈想你”四个字。“稍微”一词用得十分精辟传神。
4.本文写的是老妇人发电报的事,但作者却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了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一直都是无声、沉默的,这份爱他们不会言说,但却汹涌而规热,他们的爱就像一朵无声的花一样,沉默而惊艳,所以作者以此为题,用比喻手法,赞扬了父母之爱的平凡与伟大。
4.
他敢于说不惭愧
①恢复高考那年,我们正读初一。新采的班主任是乡里曾受过管制的宋老头,据说解放前他在美国人手下当过卫兵。
②第一堂英语课,宋老师将一张偌大的字母表挂在黑板旁的墙壁上,虽然是手写的,但看起来一目了然。之后,他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逐个逐个地教我们学。课堂纪律很糟,但他并不在意。也许在他看来,学这26个字母,不必那样认真。但下课时他告诉我们:“学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无疑,他是指责我们在课堂上对他不够敬重。看样子,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并不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③有一天上英语课,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要求我们按顺序默写出26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他说对此次测验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给予特别的奖励。尔后,他就若有所思地站在门边,眼望着门外出神。二十分钟后,他似乎醒过神来,立即收上试卷。全班总共才五十几个人,他很快阅完了所有试卷,然后拍拍手,轻松地宣布:“很好!除一个同学写错了三个字母外,其他同学都是100分。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能得到奖励。但在奖励之先,我不得不警告这个学生——张小哲,请你站起来!”
④张小哲是个一向沉默的男孩子,从未惹人注目。此时,他站了起来,两眼望着老师。
⑤宋老师对他说道:“我实在想不通,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母,全班同学都会,而独有你一个人弄出差错。你说你惭不惭愧?”
⑥张小哲默不作声。所有同学都幸灾乐祸地盯着他。
⑦“你必须回答我!”宋老师一反之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近似残酷的威严,“惭愧,还是不惭愧?”
⑧“我不惭愧。”张小哲轻声地说。但他做好了挨批的准备,脸绷得紧紧的。
⑨“居然不惭愧。那么,你凭什么理由?难道大家错了而你一个人是对的?快说!什么理由?”宋老师近似歇斯底里地吼道,并一步步向他逼近,脸上奇怪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也许,他是一个被管制疯了的老头,说不准会打人。
⑩我们不再幸灾乐祸,心里都有些紧张地为张小哲捏一把汗。
⑪“我有理由。但我绝对不说。”张小哲望着逼近自己的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老师,你不要逼我。我不会说的。如果你一定要逼我,我现在就离开学校。”他真的提起了书包。
⑫沉默,短暂的沉默。我们看见宋老师朝张小哲走过去,双手搭在张小哲的肩头,一改刚才的暴怒,反而温和地说道:“好吧,我不再逼你,请坐下吧。”
⑬然后,他退回讲台,扫视着全班学生,语重心长地说:“第一天上课我就讲过,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我并不急于知道你们的英语成绩,但很想知道你们的为人,所以才有今天的这个测验。请大家再次抬头仔细看看我身后的那张字母表——你们以为我忘记摘下的字母表,它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错误,而除张小哲外,你们全部照抄不‘误’。他虽没有得到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人,所以,他敢于说自己不惭愧。这种勇气非常难得,很少有学生能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请大家终生牢记: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这,就是我要给你们的特别奖励!”
⑭这一刻,全班54个同学有53个低下了头。只有张小哲没有。
(有删改)1.根据意思从文中出相应的词语。
(1)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2)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3)指不说话不出声,沉默的样子。()
(4)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意味深长,含有丰富情感。()
2.文中画横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宋老师一反之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近似残酷的威严”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
4.阅读文章第⑨段,宋老师心里明知道张小哲是诚实的,还咄咄逼人地追问其中的原因,目的是什么?
5.本文的标题是“他敢于说不惭愧”,这个标题让我们觉得仿佛本文的主人公是张小哲。你觉得这个标题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你换个题目。
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看来一点不假,宋老师送给了学生一份大礼。这份礼物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份特殊的礼物?
7.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都很爱我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请你也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老师。(不少于50字)
1.(1)若有所思(2)幸灾乐祸(3)默不作声(4)语重心长
2.这句话既引出下文默写字母事件,也含蓄地点破文章的主题,并与结尾呼应,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3.对比
4.宋老师之所以再次逼问张小哲,并且带着一种似乎残酷的威严,就是想看看他能否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
5.示例一:合理,因为我们可以完全透过这个事件去了解宋老师这个人。“他敢于说不惭愧”是宋老师表扬张小哲的话,也是宋老师所在意的人的品格,要诚实。示例二:不合理。这个词目模糊了主角,也没有深入表达出宋老师的为人,我认为“特别的奖励”更合适。(言之有理即可)
6.宋老师送给学生的礼物是一句话:“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这是一份非常珍贵的礼物,每个学生都会受益终生,这是对精神的引导和鼓励,比物质上的礼物强百倍、千倍。就像张小哲,他虽没有得到一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人,他敢于说自己不惭愧。这种勇气非常难得,而且他能在老师的逼迫下
坚持真理、保持诚实。宋老师无疑用最佳的教育方法教给了学生最好的做人方法。
7.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