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二:“三雅践校园”
雅言 雅行 雅仪
三者存在如下的等量关系:雅言+雅行=雅仪
雅 五行:木
吉凶寓意:吉
雅 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确的决策);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雅: 高尚;美好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并非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平均发展,机械相加,而是需要进行整合、重组,使得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自由地、充分地、和谐地、统一地发展。我国的传统教育尤为重视培养“贤才”,具体讲贤才的标准就是“君子”。“君子”原指国君之子,或奴隶主贵族出身者,但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下移,“君子”一词的含义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其品格要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重道德修养,二是具有治国安民之才。也就是孔子说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雅”――古训为合乎规范之正道,可说“君子”教育即“雅行”教育思想之精神前身。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提出了培养“绅士”的教育目标。“绅士”之含义是有才干的,善于处理世务的人,因此,就必须使他们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并使其德行、聪明、智慧和学问都得到发展。他强调身心两方面的健康和均衡发展。他重视道德教育的“及早实践”,并强调通过实际道德行为的锻炼来培养德行,在知识教育方面,他反对过早的专门化,学科化,主张博学,
而非局限于某一系统的理论知识,他在《人类理解论》一书中指出:“教育之事务,并非使儿童在任何一门科学上达到完善的程度,而是开放他们的心灵。”洛克的教育思想与我国传统的“君子”教育在精神气质上是暗合的。孔子曾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与洛克的“白板(tabula rasa)” 理论是相通的,他们都主张后天的环境对儿童的重大影响,强调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
第一,对待老师,要充满尊重
遇到老师,不要躲避,要热情的向老师问好。并且我们不单单从口头问候上,送给老师 祝福,更重要的是将灿烂的笑脸留给老师,要时时刻刻尊重老师的劳动。对待老师要诚实坦荡,不能说谎不能欺骗,诚信是文明礼仪的基础。对待老师的教学劳动,我们要更加珍惜,珍惜每个老师给我们传授的知识,课堂上与老师积极密切地配合,展现自己才华的同时,让老师感受到大家的存在,共享课堂的幸福;珍惜老师给我们批改的作业,认真改错,认真完成课堂、家庭作业,热爱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这是每个老师最欣慰的事情。
第二,对待同学,要充满春天般的温暖
同学就是朋友,更是前进道路上的同伴,对待同学的文明礼仪,首先要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不闹矛盾,同学间真诚合作,相互信任,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送去关怀,送去祝福。
第三,对待班级和校园,要像小主人一般维护
学校是我们共有的美好家园,班级是我们成长的美好乐园,文明礼仪需要我们热爱集体,需要我们热爱学校,热爱班级,要时刻为学校的明天、为班级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我们要爱惜校园、班级的一草一木,爱护学校公共设施,对待教学设施要像爱护我们的身体一样;如果我们代表学校、班级参赛,要焕发出活力,要时刻为班级增光,为集体添彩,表现出集体主义观念。
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所以我们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一个国家中,个人是主体。对于个人来说,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应该具备的是文明素质,只有当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那么这个国家的
整体素质才能提高。
古人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朱泰为了母亲不被老虎吃掉,宁可自己挡在母亲的前面。
而现在,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叫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 我们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最有素质的骂人语言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告别不文明的行为。
在国外,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
仪规矩。孩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文明在考验一个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文明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行动准则,真正在每一个心里扎根生芽,就会收获真诚与甜美,创造优美良好社会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们就能共享到文明开出的自由、宝贵的灿烂花朵。 文明是春天的雨,点点滴滴滋润人心;文明是夏天的风,清凉舒爽沁人心;文明是秋天的天空,包容一切坦坦荡荡;文明是冬天的火把,热情奔放温暖人心。要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的小学生。那么请我们每一个人管住我们的口,不说粗话、不随地吐痰;管住我们的手,不乱扔垃圾、不打架斗殴;管住我们的脚,不践踏草坪。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试想假如全国每一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将会大大加强,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