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惩罚 如何教育犯错学生
没了惩罚 如何教育犯错学生? 教育感言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们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本应该得到应有的训诫,可是,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和语罚学生,又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我们不能触及的“高压线”。那么,对于犯错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去教育?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个问题.
  “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屡屡从我们的老师口中发出呼吁, 同事中的一位老师,在课堂中让同学把书拿出来,一个女生就是不拿,还边吃口香糖,边和别人说话,老师问其原因,他回答得非常干脆:“我就是不爱上你的课。”老师在尴尬、气愤和无奈之余,拉其起来,但是,这位女生却是把老师推的连退几步,只得其家长…… 家长来了后,说,孩子不懂事,脾气倔,老师在不明白中不了了之........
  无独有偶。一个孩子在楼道中追诼打架,被老师发现后,严厉批评了他的行为和危险性。老师在办公室要他反省下自己的时候,他却丢下了一句话"老师不能体罚学生,这样是犯法的,"在尴尬中,老师教育了几句,让孩子回教师,我看到了,孩子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延伸不屑一顾的回头看了一下,大摇大摆的走出办公室,又开始跑了起来.且大喊大叫着,追起来.可
以看出,教育没起任何作用.老师只是无奈地摇摇头.
  很多我的同行反映,学校里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反正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思想在一部分孩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是老师们的共识。校长介绍,对学生的处分每学期都有,最严厉的就是记过处分,但威慑作用不大,学校也不愿意把对学生的处分放进档案;而家长则会造成师生间更深的隔阂,属下下之策的无奈之举。
对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 
  在不使用体罚的前提下教育好学生其实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更高要求。我相信,现在的老师都受过高等教育,作为在第一工作战线上的老师,也理解体罚和语罚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即便暂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做法和不良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是严厉的,更应是家长的理解,用表扬和激励的方法,是一种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但是对于顽固的孩子,犯错了,我们还在去谆谆教诲吗?试问有多少时间去为了一个孩子?放弃其他的工作?老师不能体罚是绝对的,偶尔的罚站,难道也不应该?批评教育应该有,在小学不教育,一旦不好的习惯养成,试问,是老师的责任还是家长的袒护? 
  为一名教师,只有业务过硬,用博学和爱心赢得学生,是肯定的,古代私塾戒尺下也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老师坦言,对学生深不得浅不得、表扬和批评都无济于事的情况偶有发生,的确有顾虑重重力不从心的时候,尤其对个别学生,一味的思想工作根本不起作用。我现在的做法是: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关键的是以一颗公正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每到快要发火的时候,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进行换位思考;批评学生不用尖刻的语言,给其留下思考空间;经常与学生沟通,随时改变不易被他们接受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家长沟通,避免产生误会。
  家长们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金女士是一位学生的家长,她的儿子偶尔被老师惩罚打扫班级。她认为,体罚的确不应该,但必要的惩罚还是应该有的,只要老师采取的手段得当、对孩子一视同仁,家长是可以接受的。
  探索有效途径
  如何使用批评并控制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体现了一个老师能力的高下,但业内人士认为,老师的水平和能力毕竟不能整齐划一,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 
  有些学生的行为偏差其实是心理偏差,不能就事论事,应探究问题的本质,对学生心理发育过程及其矫治的研究与探索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其家长也有不可忽视的责任和重担.
  教育离不开批评,也离不开一顶的惩罚,但怎么做,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深思中寻求答案。
没了惩罚 如何教育犯错学生?
    目前,在一些中小学校,校长和老师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本应该得到应有的训诫,可是,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和语罚学生,又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他们不能触及的“高压线”。那么,如何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伤害他们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不好管”
    某初中课堂上,老师让同
学把书拿出来,一个男生就是不拿,老师问其原因,他回答得非常干脆:“我就是不爱上你的课。”老师在尴尬、气愤和无奈之余,只得其家长……
    无独有偶。某初中二年级一学生在集体下楼梯时踢了前面女生一脚,恰巧被路过的老师发现,便把他叫到办公室,严厉批评了他。老师临时有事出去了几分钟,让其自己反省,没想到学生随后就给纪检部门打了电话,称他正在被老师体罚。
    很多老师反映,学校里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反正老师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思想在一部分孩子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是老师们的共识。一位初中校长介绍,对学生的处分每学期都有,最严厉的就是记过处分,但威慑作用不大,学校也不愿意把对学生的处分放进档案;而家长则会造成师生间更深的隔阂,属下下之策的无奈之举。
    对教育者提出更高要求
    在不使用体罚的前提下教育好学生其实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更高要求。立山区教育局局长李立山说,体罚和语罚学生百害而无一利,即便暂时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做法和不良行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教师是严厉的,更应是宽容的,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用表扬和激励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
    第六中学校长江艳君说,鼓励一个人要比打骂一个人的教育效果好得多,不准体罚学生是
教育的进步,也对教师的基本功发出挑战。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业务过硬,用博学和爱心赢得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善于制怒是第48中学祝向辉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法宝。常年担任班主任的祝老师坦言,对学生深不得浅不得、表扬和批评都无济于事的情况偶有发生,的确有顾虑重重力不从心的时候,尤其对个别学生,一味的思想工作根本不起作用。祝老师的做法是:平时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关键的是以一颗公正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每到快要发火的时候,自己先冷静下来,然后进行换位思考;批评学生不用尖刻的语言,给其留下思考空间;经常与学生沟通,随时改变不易被他们接受的教育方法;经常与家长沟通,避免产生误会。
    家长们又是怎么认为的呢?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金女士是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她的儿子偶尔被老师惩罚打扫班级。她认为,体罚的确不应该,但必要的惩罚还是应该有的,只要老师采取的手段得当、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且一视同仁,家长是可以接受的。
探索有效途径
    如何使用批评并控制在学生能接受的范围内,体现了一个老师能力的高下,但业内人士认为,老师的水平和能力毕竟不能整齐划一,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是最重要的。
    第31中学校长沈征宇建议,学校可尝试设置一个批评和教育的场所,取名为“反思角”或“激励屋”等,让犯了错的学生在这里反思并进行自我教育,然后再与老师交流。也有人建议恢复工读学校。
    李立山说,有些学生的行为偏差其实是心理偏差,不能就事论事,应探究问题的本质,对学生心理发育过程及其矫治的研究与探索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崭新课题。
    教育离不开批评,但怎么做需要教育工作者开动脑筋。
没有惩罚是理想的教育,不是现实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到桃花源去吧!社会上还有监狱,学校为什么就不能有惩罚?教师是园丁。园丁是怎么工作的,长歪了的树枝是不是要斧正?被扶正掉的树枝算不算受到了惩罚?优胜劣汰是不是最严重的惩罚?自然的规律为什么到了学校就不适用了哪?愚昧呀!悲哀呀!有些犯人监狱都教育不好,出来进去,出来进去,鉴于的门槛都要被他们踏平了。请问老师的精力能不能像劳教管理人员一样,把精力放在管理少部分故意捣乱者身上?就说到这,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
确实不能有体罚!但是惩罚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现在大家只看着学生。从来不正眼看看教师,其实教师的工作如果还原到他的真实面目,那教师的心态就应该象大家所期待的那样。
教师的工作的真实面目应该是:班生规模不超标;教师工作量不超出正常范畴;社区、家长、学校三维教育缺一不可;学校设施、设备足以提供教师、学生健康学习、工作、生活。可是纵观所有的学校,有几间这样的学校?
我的想法是:不要太苛责老师;也不要太苛责学生。毕竟主流是好的~!如果你的孩子出问题了,肯定也不会只是某一方面的问题。 
 
惩罚是师生关系中最敏感的一项内容。也是当今社会较为凸显的敏感问题。它常常触及师生的情感世界,引起气愤、怨恨、恐惧、反悔、对抗等不良情绪。能否正确的使用惩罚,对师生关系及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大。
    惩罚在教育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有以下三种功用:一是约束作用,可以制止学生做错事;二是教育作用,通过惩罚可使学生知道对与错、是与非,培养正确的道德认识;三是动机作
用,可使学生形成不干错事、坏事的动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则的习惯。
    惩罚可以分体罚和非体罚两类。体罚是一种生理上的惩戒,包括打、罚站、罚饿肚子、罚抄课文(或习题或规章制度)若干遍等。非体罚是一种心理上的惩戒,包括在班级里孤立他们,停止他们该享受的权利(如活动),对他们表示冷漠,个别批评,当众严厉斥责,给予一定的校纪处分等等。
    教师选用何种方式惩罚学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如学生犯错误的程度,是初犯还是再犯,学生对自己错误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犯错误原因的了解和理解,师生平时的关系,学生在班里的一贯表现,教师当时的情绪、心境,教师对惩罚的理解和自我克制能力等等。
    虽然有这么多因素,但衡量惩罚是否恰当的标准却很明确,这就是看它是否能起到上述的约束、教育和动机作用。
    体罚是最容易引起学生伤心,人格受损,怨恨,并遗留下长远不良后果的惩罚方式,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杜绝这种方式。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曾为他打过学生一记耳光而深深地追悔不已。
    即使是非体罚式的惩戒,使用时也应十分慎重,至少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惩罚必须与过错相适应,对故意行为、再犯、程度严重者,给予重罚;对无意行为、初犯、程度轻的、给予轻罚。惩罚还应及时,不要拖得太久。
    第二、 教师在班里使用惩罚,前后应该一致。这样一来公正,二来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是非观念,对学生犯错误起到预防作用。
    第三、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应感情用事,不能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在“泄私愤”,“自己不高兴拿学生出气”。
    第四、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应该使学生感到老师对学生的过失也是感到痛心、惋惜的,惩罚的同时,应该说明惩罚的理由,使学生口服心服,感到自己确实该罚。
最有素质的骂人语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