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Q到QQ
从阿Q到QQ
把一个大写字母Q放在舞台上,叫阿Q,这是鲁迅先生口诛笔伐的对象;把两个Q并排放置在网络上,叫QQ,这是现代人替自己勾勒的精神画像。或者换言之,QQ是现代人通过网络寻快乐、化解郁闷的一种很时尚的精神体操。
我们虽然迫于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很少有余暇消费这种十分高雅的游戏,但是,却又时常难免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琐事而屡屡遭遇这一既敏感又有趣的话题。通过种种现象,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不管你的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值得你同情、或需要你祝福、或令你为之扼腕、或让你如坠十里云雾,这些事情归根结底,都和QQ有关。
因此,今天在我们开始讨论主题之前,我们很想问候大家一句:今天你QQ了么?这里有必要声明的是,我们用“今天你QQ了么”这样一句问候语来问候大家,并没有什么十分特别的意思,无非是,它比“你吃了么”这句土得掉渣儿的问候语要雅致得多、要时尚得多,但是我们偏不说——要进步得多,因为我们不认为这是一种国民性的进步。理由很简单,每当我们听见或看到有人在那里QQ,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阿Q,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假设,在每一条光纤信道的两端,有两个阿Q在那里对话。有人说,这是科技的进步,这是时代的进步。我们承认,
这的确是一种连鲁迅先生也无法料及的进步:当年的那个坐怀不乱、连阿Q都瞧不上的小尼姑,如今已经蜕变、沦落为更加另类的女阿Q了,而且,此刻正在某个角落一边忙着敲击键盘,一边向阿桂(也就是鲁迅笔下的阿Q)抛绣球呢。
也许有人对我们的这种看法不屑一顾,也许有人认为我们的看法失之偏颇,也许有人反对我们的看法,以上这三种人不管是谁,如果肯赐教,我们都愿意拜你们为师。因为我们并不自以为是,我们只是喜欢擦亮眼睛走路的人。下面是我们的思想,尽管难免有些浅陋,特此奉献给愿意洗耳恭听的大方之家。
阿Q是谁?
我们认为,阿Q就是鲁迅一生想要超越的对象。虽然,我们明知道,阿Q只是鲁迅笔下的一个文学画像;虽然,我们明知道,阿Q只是鲁迅想要口诛笔伐的对象;虽然,我们明知道,阿Q只是鲁迅为埋葬那个黑暗时代的国民性,而借助文学手段打造的一口符合结构主义特征的水晶棺材,而且,鲁迅还喜欢用心灵咀嚼黑暗。咀嚼的结果,凝炼成文字,就是《坟》、《呐喊》、《野草》和《彷徨》这四部作品。在《坟》中,鲁迅解读了《人之历史》;在《呐喊》中,鲁迅用写意的笔法为自己写下《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然而在《野草》
中,因为一时无法到火种,一时无法成就星火燎原的梦想,他只有《彷徨》。尽管在《药》这篇小说中,鲁迅为理想主义者的坟上添置了花环,这仍然只是一种试图超越阿Q精神的一种姿态与象征。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鲁迅最终不是完成了精神的涅磐么?是的。鲁迅自己最终超越了阿Q精神。可是,鲁迅为之奋斗终身的目标并没有实现;鲁迅的目标是,和全体中国人一起超越阿Q这一冥顽不化的国民性。对于这一目标的瞻望,鲁迅甚至在临终时,仍然为之忧心忡忡。
为什么qq换不了头像了2021因此,当我们进入到QQ时代的时候,我们有必要问一下自己:当我们在QQ时,我们是在延续一种曾经叫做“阿Q”的国民性呢,还是在超越它?如果我们是在用新的仪式延续它,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如果我们是在用新的仪式超越它,我们又似乎错置了超越的激情。我们知道,我们的言辞可能刺伤了一些朋友的感情,可是,我们还是不得不请教大家几个问题:在你QQ的时候,你是个自由人么?如果是,你对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进行过认真的反思么?如果是,你选择的是一种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么?如果是,你内心的信念的源头,是来自中国的经济与文明,在今日的崛起与强盛么?如果是,我们要接着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在建造民族脊梁的伟大工程中,你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恰当的位置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