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招录培养
体制改革后的学生德育实践
———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于海生,陆俊青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上海200137)
摘 要: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教育对象有着诸多新的特点,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
改变,探索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学生德育实践,对公安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改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学生德育实践要体现公安职业特,符合公安院校学生成才特点,并贯穿于教学训练、日常生活及 社会实践活动诸方面。
关键词: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学生特点;德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750(2010)05-0075-(05) 2008年6月,中央政法委等11个中央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对政法院校招录培养体制进行改革。2008年9月,公安部选取全国12所公安院校开始试点,2009年又将试点范围
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和东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25所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招生对象、学制安排、培养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逐步停止招收高中毕业生,大力招收高职以上大学毕业生和部队退役官兵进入公安院校学习,学制为两年。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招生与公务员招录接轨,入学就意味着入警,在人才培养上更突出了公安职业的特点,并从普通学历教育转向了公安职业教育训练。这一招录培养体制的改革,对公安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在学生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中都会遇到招录学生身份变化、培养学制缩短等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共同研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培养公安合格人才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为例,就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学生的德育实践作些探索和研究,以求教于同行。
一、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学生德
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对象素质构成变化对德育带来的挑战公安工作涉及社会各行各业各个方面,需要公安院校培养具有较广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教育模式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以复合型、应用型警务人才为培养目标。充分利用普通高等教育资源,继续坚持和完善以高职高专为起点的招生制度,在社会培养、高起点招生的基础上,丰富学生专业结构的多样性,培养专业结构互补、知
识系统复合的警察团队与警务人才。我校于2003年起首先在全国公安院校中进行招录培养体制改革,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学生均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不少还取得了学士、硕士学位,学生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涉及专业达二百多个。如此广泛的专业背景,弥补了公安队伍专业人才的不足,为公安队伍建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他们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化知识,知识面广,眼界开阔,并都经过了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这些都是公安人才培养的有利条件。但对他们来说,与公安工作所需的政治业务素质高、实战能力强的要求相比,普通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们
收稿日期:2010-08-29 责任编辑:陈 汇
作者简介:于海生,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本刊副主编;陆俊青,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
校德育工作办公室副教授。
—
75—2010年10月第20卷第5期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Oct .,2010
Vol .20 No .5
在校期间,我们如何结合他们的特点来开展有效的教育,强化公安人才培养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职业意识、职业精神的培育方面,如何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化,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安人才?这些都是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教育对象素质构成改变对德育提出的挑战。而针对他们已经过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特点,如何探索具有公安院校特的德育实践,奠定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的思想基础,就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二)教育对象时代特点变化对德育带来的挑战
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学生与以前高中毕业就入学的学生相比有着明显不同的特征,他们接受了比较前沿的新兴科学的教育,加上自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因而他们的思想显得较活跃,超前意识、创新意识较强。他们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历,对社会生活的现象有较稳定的认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很强,不盲从,他们喜欢以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愿意在争论和碰撞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另一方面,他们思想的可塑性也很大,求新、求变意识强。
这些学生作为同时代大学生的一部分,当然也具有同时代大学生所共有的特点。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
子女,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如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自尊意识、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感相对匮乏,团队协作意识欠缺等。他们情感丰富,乐于表现,参与度高,但波动起伏较大,稳定性不高。这种体性格反映在学习训练上,往往表现为急于求成、考虑问题不全面、处事易冲动、思想上较固执、易偏激等,在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力不足,易产生挫折感。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他们比较珍惜公务员的身份,看重警察职业的稳定性,但对公安职业的艰苦性和公安院校管理方式的适应性思想准备不充分。针对教育对象这样的时代特点,只有开展大量的具有公安特的德育实践,才能以现实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体验来强化其公安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
(三)教育模式变化对德育带来的挑战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教育模式有所改变,突出了实践教学活动,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而真正有效的道德教育也应该是贯穿于德育实践的,通过德育实践来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知,坚定道德意志,从而达到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的目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如果离开了实践,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就不能转化为人的德行,其意义和价值就丧失了。人作为道德的存在,最鲜明、最生动的意义就在于他进行了道德实践,拥有自己的道德生活。因此,道德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以它为内容的道德教育必然具有强烈的实践性。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形成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当前困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表现也是在于学生知行合
一的难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对各种关于道德规范和要求的知识谙熟于心,但如果缺乏外部的道德强制,他完全可能“知其善而不为,知其恶而不改”。
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突出了“校局联动、联手施教”的培养机制,即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加强学校与公安局及基层实战单位之间的密切联系,以战训交融、教战共赢为培养方法,以警种岗位核心能力为主要培养内容,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梳理岗位核心能力,解构传统学科课程体系,开发和重构“以任务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从而确保培养实战所需人才。因此,如何针对突出实践环节、强化职业实践能力培养训练的教育模式,创新德育载体,通过德育实践性项目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
二、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学生德育实践的探索
德育实践是沟通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桥梁。德育实践模式的提出,是基于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德育意义的深刻认识。实践活动是个体道德形成、发展的根源与动力,是受教育者实现道德知识内化外现的中介与土壤。实践活动不但加深了对道德规则的理解,为道德行为的养成提供基础,而且在交往和协作中,可以培养、发展责任意识和义务感。德育是否有效,最终体现在道德行为上,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学生的道德理论与道德情感的牢固性。
德育实践创新作为公安院校内涵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日益获得了重视,许多公安院校充分认识到德育实践在公安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的德育实践体系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我们在近几年来的探索实践中感觉到,在学生德育实践中,将理论知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信念,又将这种情感和信念转化为具体行为,最终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这是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后德育实践开展的必然归宿。我们认为在学生德育实践的创新中,要注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
76
—
(一)学生德育实践要突出公安职业特
与普通教育相比,实践性、职业性是公安院校教育的最大特点。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和敬业精神。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与学生将要从事的职业相结合的实践,是德育实践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职业道德品行的重要途径。美国的大学很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德育,其主要做法是必修一些职业道德课程和专业伦理课
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都必须把握三个基本问题,即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的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1]例如,学习工程技术必须学会如何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习物理学要讨论物理学与伦理学的关系等,这种把非专业学科和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对非专业课的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其效果必然比单纯灌输专业知识或强制学生学习纯粹的伦理道德知识要好得多。这一做法被英国教育家称赞为“美国人在这方面领悟到了新思路”。[2]我校结合行业特,建立了“校局联动、联手施教”的机制,在教育训练中使用鲜活的公安实践案例,融职业态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于一体,学生在鲜活生动、直观具体的公安实践教育训练中体验职业精神和执法态度,体悟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容易遇到的疑难杂症和执法不当,这种融德育实践于业务实战的教法突出了行业的特,成效明显。
(二)学生德育实践要与学生管理要求相一致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心理发展的研究,活动尤其协作活动是思维和道德发展的根源和动力。他认为,通过社会交往中的相互协作活动,能够在自行制定交往规则、共同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发展相互了解、相互评价的能力,培养对规则的批判态度,加深对规则之为规则的理解、判断和思考,从而逐渐摆脱外在的道德强制影响,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认为,道德教育应该在活动中培养道德品质,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彼此互助,而互助正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要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必须彰显德育的实践特征,强化德育实践意识,凸显实践活动主要是突出社会交往活动在德育中的核心
地位。学生的道德知识向道德素质的内化,必须通过其自觉自愿的道德实践———社会交往活动才能实现。
为强化德育的实践性,培养合格的警务人员,我们为学生创设了更多德育实践的项目,如在校园内开展义务献血、义卖赈灾、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自我管理等活动,并把它们作为学生必修项目。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参加志愿服务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观察有关自身发展的非智力因素,修炼自己的德与行。在德育实践项目中,学生能从规范和管理他人行为的过程中,反省和规范自身行为。这样,学生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和服务他人,体验付出与成功的喜悦,学会守时、守纪、自我控制、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基本道德规范;培养专心细致、敢于负责、甘于吃苦的意志品质;养成互信互谅、互相合作的行为习惯。在德育实践中,学生能掌握处理日常生活事务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培养自律能力、处理应急事件等关键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公安专科学校(三)学生德育实践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德育通常是指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的教育方式较多采用单向的、说教式的和灌输式的方式,这往往会使受教育者形成双面人格和严重的逆反心理。在课堂实践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对德育实践内容的设计,要由学科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向职业态度培养的实战性过渡。在教学中,合理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点,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改变满堂灌输理论的教学方式,强化课堂的实践环节设计尤显必要。如案例讨论法和情境体验法是进行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是法治观念教育,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益的。在案例讨论中将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能增强课堂德育实践的有效性。
如在对专业警种的教学中,我校设计了大量的校内外模拟仿真训练和综合演练,可以在实践教学中突出警察专业警种岗位的德育要求,增强职业精神教育培养的实效性。另外,德育实践也可以尝试运用情境体验等方法。情境体验法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短片、动画等创设一定的情景或由教师指导学生排演小品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对情景进行讨论、辩论等,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训练中,要考虑结合德育实践的目的去设计教学训练的方法。当然,在课堂实践中不管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还是运用情景体验法,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丰富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本身具备感染力、亲和力和课堂掌控力,教师在教学训练过程中,不仅是教学训练的控制者,更是要把专业警种教学与德育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警务工作过程中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处理问题能力,将课堂德育实践和专业知识
—
77
—
讲授联系起来,提高德育实践的有效性。
(四)学生德育实践要寓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马克思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德育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贯穿于受教育者自身的生活实践过程之中。由于德育的内化过程总是与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所以要将德育的基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发挥辅导员德育辅导和德育实践指导的作用。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是来源于生活,为了生活,并且是通过生活进行的。应当在生活中进行道德教育,生活是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教育学抑或是从伦理学的角度看,道德教育实践与生活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我校推行“三者合一”的辅导员带教制度,作为辅导员,要成为学生的“德育辅导者、业务传授者、实战带领者”,选拔政治性强、素质好、业务懂、纪律严、作风正的教官教师担任辅导员,并对辅导员进行上岗前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把日常德育辅导与业务传授和实战带兵管理等工作相结合。辅导员对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所发现的突出问题,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进行深入讨论和讲解,把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价值判断自觉地付诸实践。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出要求,在日常管理中进行品德行为的事件积累,建立学生品德行为档案,到年终进行归纳总结“画像”。通过评价机制,从关注外部转向重视内部唤醒,客观地描述学生的优
势、进步、不足,给学生提供发展性建议,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功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训练、生活中进行思想和道德的实践,探寻和感悟人生的乐趣、意义和价值。
(五)学生德育实践要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
德育实践是学校德育的一种行动。在我们积极关注学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理论层面的思考化为切实可行的操作?如何将教育理念变成学校富有个性的行动?如何将教育者的思想变成学生自觉接受的行为?学校道德教育惟有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的知识传授、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培养的同时,强化德育实践在学生道德培养中的作用,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和获得自身的道德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预期目标。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德育实践活动,我们充分发掘校外资源,探索建立了一批德育实践基地。例如,将公安博物馆作为公安传统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通过与公安历史对话,学习公安前辈的优秀品质,感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积淀与发展,使学生牢记公安优良传统。将刑侦总队刑科所作为学生行为规范实践基地,组织学生代表前往学习参观,听取刑科所青年法医所作的“如何端正从警态度、公正文明廉洁执法”事迹介绍。将静安分局作为警察公共关系实践基地,与分局民警及辖区内东方电视台老娘舅节目主持人互动交流,深刻理解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将浦东等地的农民工子弟小学作为执法爱民实践基地,让学生上门了解农民工子弟的学习生活状况,“送法律,送温暖,受教育”。将宝山分局作为公安文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良好的实践氛围中接受公安文化的熏陶。
(六)学生德育实践要注重心理健康辅导
道德教育旨在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道德信念的形成,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充分调动和发挥,道德行为是与学生的自觉、自愿、自为心理须臾不离的。道德是关注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道德作用的发挥及其存在的价值,无不以主体性的发挥、以人的自由自觉为前提。学生在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既有思想的又有行为的,既有心理的又有情感的,既有社会的又有自身的。其中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单纯靠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这就需要发挥心理健康辅导的作用。如美国各高校都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有固定的编制和规范的工作制度。其主要职能是对学生进行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其中,心理辅导的德育教育功能较为显著。心理健康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心理咨询辅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开拓心理沟通的新形式,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只有做到心灵之间的真情互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有所提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心理健康辅导及警察心理训练中更多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实际,设计多种心理沟通方式,心理咨询辅导人员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面对面的个体互动、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建立短信互动平台、创建网络对话空间、人性化的情感交流等,借助学校心理服务中心平台,充分利用心理服务网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在注重发挥教师和辅导员作用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生活管理委员会、朋辈辅导制度等,由受过训练的学生
为同龄人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警察心理素质,提高职业心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公安实战环境。学生在参加实习实训等德育实践中,面对繁杂的公安工作,容易产生“畏难、对立、浮躁、自闭”等非常态心理问题,这就要注意沟通减压,加强心理慰藉和心理矫正,促进学生端
—
78
—
正思想、摆正心态。在学生出现畏难心理苗头时,及时通过交换思想、交流感情、交融心灵,为学员减压卸负,从而培养工作志趣,缓解身心疲惫,排除厌倦情绪,产生工作合力,做到直面困难,永不言败。要消除学生的隔阂心理,从融洽关系上增强战斗力。要善于利用实践基地,通过多安排一些需要搭档协作才能完成的学习或实习任务,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交流条件,实际体验集体生活的温暖和乐趣,使他们融入团队,珍视友爱,关心集体,团结进取。
(七)学生德育实践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具有公安特的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信仰、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突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构建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体
系。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社团要成为主力军和主阵地。应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使社团活动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社团文化的品位,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集体生活、交往生活、情感生活、党团组织生活、学生社团活动等,是构成学生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有意识地赋予其德育的使命,就可以发挥其德育实践的功能。有意识地打造具有公安院校特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文化育警的功能。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突出公安院校的特,设立了凝聚公安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校训碑、英烈墙、励志长廊、校史陈列室等,构建具有鲜明特的公安院校校园文化体系。在校园中铺设“从警路”,每一位从我校毕业的学生都有一块刻有自己姓名的红砖,铺设在标志投身公安事业的“从警路”上;在学生公寓,突出警种特,营造楼宇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党团组织文化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党团组织以特求作为、以品牌求发展,不断丰富学生党团组织文化,提升学生党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通过开展“一团一品”、“一队一品”、“每月一书”、学生论坛等文化建设,推动学生德育实践活动。
总之,要以丰富多样形式,搭建公安院校德育实践的载体与平台,全力开展具有公安职业特,可以影响人、感染人的德育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合格公安人才。正如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同志视察我校时指出:“公安教育培训工作要以提高队伍战斗力为目标,要牢牢把握世界警察教育发展潮流,进一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要创新教育手段,改进教育方法,突出专业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新形势下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为警务实战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立思.当代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M].青年政治学院出版社,1998:101.
[2]戴艳军,查国伟.美国高校德育实践对中国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6).
Students'Ethic Educational Practice after the Reformation of
Recruiting System in Police Colleges
———Shanghai Police College Cited as an Example
Yu H aisheng,Lu Junqing
(Shanghai Police College,Shanghai200137,China)
A bstract:The students recruited after the reformation of recruiting system in police Academies have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al modes have changed com pletely.To probe into the ethic ed
ucational practice after the sy stem reform is practically significant to the perfection of students'ethic education in police colleges.The students' ethic educational practice should embody polic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meet the needs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police academies and infiltrate into aspects of teaching,training,daily life and field practice and so on.
Key Words:Police Academy;Refo rmation of Recruiting and Cultivation System;Students'Characteristics; Ethic Educational Practice
—
79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