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100句与解释与启示
1. 孔子名言100句和翻译
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 (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孔子语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 7、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 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摘孔子《中庸》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
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6、孔子语录:贤贤易;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尊崇贤人,不重女;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
—
—摘孔子《论语》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8、孔子语录: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语录十则——摘孔子《论语》 (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孔子《论语》 (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
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
2. 孔子名言100句和翻译
〖哀乐相生〗 成语典故: 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西汉·戴圣《礼记·孔子闲居》〖兵不逼好〗 成语典故: 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孔子家语·相鲁》〖拔萃出类〗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拔萃出〗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百福具臻〗 成语典故: 伏望陛下每以汉文孔子之意为准,则百福具臻。
《旧唐书·李藩传》〖博古通今〗 成语典故: 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孔子家语·观周》〖拔类超〗 成语典故: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不劳而获〗 成语典故: 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孔子家语·入官》〖不能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能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不切实际〗 成语典故: 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不请自来〗 成语典故: 老聃迎着说道:‘刚正想来访你,你已不请自来,省却我们许多脚步。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五回〖辨日炎凉〗 成语典故: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列子·汤问》〖不识东家〗 成语典故: “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抱痛西河〗 成语典故: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典出《史记·仲尼弟子传·卜商传》〖不通一窍〗 成语典故: 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 《吕氏春秋·过理》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抱瓮灌园〗 成语典故: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
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见《庄子·天地》〖笔削褒贬〗 成语典故: 《春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为后世立法,而后《春秋》不仅为记事之书。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开辟时代》〖不幸而言中〗 成语典故: 赐不幸而言中,是赐多言。 《孔子家语·辨物》〖不壹而三〗 成语典故: 子贡既与卫将军文子言。
适鲁,见孔子曰:‘卫将军文子问二三子之于赐,不壹而三焉。赐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
’ 《孔子家语·弟子行》〖不知其子视其父〗 成语典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观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孔子家语·六本》〖不赞一辞〗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不赞一词〗 成语典故: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史记·孔子世家》〖迟迟吾行〗 成语典故: 孔子去齐,接淅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之道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