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敏 回归平淡人生
作者:
来源:《北广人物》2017年第41期
作者:
来源:《北广人物》2017年第41期
郭凯敏电影 郭凯敏
1958年出生,国家一级演员。电影代表作品:《庐山恋》、《小街》、《好事多磨》。因其质朴的表演和憨厚的形象成为一代人的偶像。
中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荣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2017年10月9日,其参演的都市情感剧《国民大生活》正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首播。
当年一部电影《庐山恋》,让张瑜和郭凯敏成为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银幕情侣。郭凯敏给人的印象是长得很干净,很帅,演技好,人很朴实、稳重,所以当时成为很多观众心中的偶像。随后电影《小街》更使他红遍大江南北,他无疑是那个时代第一男神!
时光荏苒。1975年4月28日,郭凯敏扛着简单的行李走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从此走上银幕。那时,上山下乡运动轰轰烈烈,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其实本该和大多数孩子一样
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启知青新生活。但他的父母是地质工作者,常年不在家,生病的妹妹需要他照顾,他不舍得一走了之,还是老师帮他出了个主意,说他很有文艺天赋,不妨去剧团当演员。在老师的“威逼利诱”之下,郭凯敏上了考场,从此改变人生……之后,郭凯敏在《庐山恋》、《小街》等经典影片中扮演的一系列男主角,光彩照人,很快就成了那个时代被影迷热捧的大众明星、“全民偶像”。但大红大紫之时,郭凯敏却急流勇退,淡出影坛,给热爱他的亿万观众留下了长久的悬念。其实,那段日子,他去南方谋发展,在海南一待就是4年,从事业的云端坠入谷底,历经坎坷。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种英雄,那就是:我从不怕从头开始,哪怕前方是一条完全没有走过的路,我也会用勇气迎上去,杀出一条血路。”郭凯敏在南方经历了初始的阵痛以后,没有沉沦,从头开始,重返荧屏,当演员,当导演,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最终有了更多的成熟、儒雅与稳重。
时间是神奇的魔术师。岁月沧桑培育了郭凯敏积极向上、坚韧容忍、勤奋刻苦的品格与风范。如今,当年的“全民偶像”郭凯敏马上就六十岁了,到了退休年龄,他也更习惯了平静
的生活。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生命才会愈加完美。在采访中,他时而开自己的玩笑,时而又严肃起来聊角、分享拍戏过程中的体验。开朗、自信、清醒、坚持,坐在眼前的这个人仿佛经历过那件事,又好像没有。关于过去,他毫不避讳;关于未来,他清醒坚定。郭凯敏的岁月里没有无可回首,他从容转身,闪着光继续向前。正如之前看过一段视频,剧也在央视《艺术人生》节目中所说的:“做什么并不重要,做一个普通老百姓最重要;拥有什么也不重要,拥有一个身心快乐的身体和心理最重要……”
凭借《庐山恋》出道,荧幕前活跃近40年,郭凯敏的颜值一直在线,从当年“全民偶像”到如今实力演技派,而他却一直秉持着“心态放平,事情看淡,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心态。
角即本人
“心态最重要,以前我既然帅过了,那就可以了”
电影《扶贫主任》导演兼主演,以及正在上海卫视热播的《国民大生活》电视连续剧,串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郭凯敏的2017年。电影《扶贫主任》讲述的是一批基层扶贫工作者精
准扶贫、砥砺奋进的故事。片中“李扶贫”的原型是一位叫李双星的基层扶贫工作者。任职十三年,他舍小家为大家,克服了乡亲的不理解、创业的艰辛、个人家庭突变,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扎根扶贫一线,带领贫困众“拔穷根”“摘穷帽”,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郭凯敏也身体力行,工作之余带领剧组认真钻研剧本,积极和演职员们相互交流。郭凯敏表示,要用扶贫精神拍摄良心作品,要融入百姓当中,接地气;要有钻研精神,演啥像啥;要有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要体现扶贫姿态,向“李双星”学习。当地的乡亲们也说,郭凯敏这人不仅会做农活、熟悉政策,还会我们的方言土话,还真把“李扶贫’'演活了!
的确,郭凯敏是一个不带任何修饰痕迹的演员。在他饰演的人物身上,你看不到做作与表演的成分,仿佛这个角就是他本人。
电视连续剧《国民大生活》是一部凝聚现实,贴近生活的原创大剧,为观众展现了普通人平静生活下的暗流涌动。在该剧中,郭凯敏扮演的是青年女编剧的父亲,其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戏。戏中,郭凯敏—边吃饭—边教训孩子,像不像邻居二大爷骂你不听话不好好写作业。多才多艺的他在剧中玩射击、写书法、唱京剧“穿林海”,韵味十足。
“什么年纪就要演什么年纪的角,曾经帅过就满足了。”没有小角,只有小演员。昔
日的“全民偶像”虽然如今升级为爸爸辈演员,剧中戏份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重,但是郭凯敏对人物的塑造依然细细地揣摩,演到位、演出彩,观众还是看得到的。
而说到心态的转变,郭凯敏觉得年龄到了自然就接受了。“心态最重要,以前我既然帅过了,那就可以了。”是啊,制作人的眼睛都很厉害,到了什么年龄,就会你演什么样的角,很自然地就水到渠成了。郭凯敏当然也没有挣扎,作为男演员,如果你没有转型做导演或者幕后,势必就要按照年龄发展出演角。
在影视作品中,郭凯敏演过很多人的爸爸,也演过很多类型的爸爸,而现实生活中,他也是两个男孩子的爸爸,和两个儿子更像是朋友。他说:“我只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陪他们成长。我对两个儿子都非常好,我很爱他们,我自认为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我想,一个父亲必须要给他们精神上的力量和鼓励,不能仅仅只从物质上给。我也不认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说法,所以我从来不打骂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用‘引导’法。我父母是地质工作者,我六岁到上海后就离开父母了,我每年要看一次我父母,我跟我父母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我独立性特别强,我九岁就自己坐火车去看我妈妈,现在九岁的孩子不可能做到嘛。所以我认为教育孩子,就要看到孩子心中的阴影,而且把这个阴影驱散掉,让阳光注入进去,让他
变成一个阳光的孩子。有问题不怕,必须放在阳光底下,这样他的成长一定是茁壮的。当然也要因材施教,比如,我的第一个孩子,长得大大气气憨憨厚厚的。他5岁就离开了我,去国外读书了。但每到寒暑假,他要回上海和我们生活一段时间,那是难得的黄金时间。因此,和他相处,交流谈心,和他打乒乓球、踢足球等非常好……每次他要回美国去了,我的心情都很沉。记得有一次临走前,我对儿子说:爸爸其实很舍不得你。儿子说,爸,我是知道的,我敢保证你无时无刻不在想我。我叹了一口气说:是啊,爸爸到哪儿都定不下心来。儿子却带着安慰的口吻对我说:你和我妈一样,一辈子也定不下来了,就把这看作是你们的命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