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考点汇编)(统编版)
第04-1课喜看稻菽千重浪
【课内知识点总结】
一、重点词语
稻菽.(shū)签署.(shǔ)山麓.(lù)一蔸.(dōu)
蕴.藏(yùn)籼.稻米(xiān)分蘖.(niè)
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指广泛覆盖的样子;比喻某种气势。
鹤立鸡:是指像鹤站在鸡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人里显得很突出。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亦步亦趋:比喻由于缺乏主张,以别人为准;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过某一界限。
无可辩驳:没有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形容事实确凿,理由充足。
二、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简介
生平:
沈英甲,1948年生,吉林辉南人。1968年应征入伍,历任空军部队无线电员,《世界知识》杂志编辑,《科技日报》机动记者、主任记者,科技日报社副刊部主编,机动记者部主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199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了解袁隆平】
袁隆平,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了解人物通讯】
【含义】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
【写作对象】
第一种,各行各业的英雄模范人物。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张海迪、孔繁森、徐虎、李素丽等,都是由人物通讯向全社会推出的楷模。这样的人物通讯,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深远。
第二种,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名流。如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爱国人士、运动员、演员等。这样的通讯在报刊上常占有相当多的数量,有些报刊甚至可以通过报道这样的人物来吸引读者,提高报刊的发行量。
第三种,在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了某种人生价值,或者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普通人。这是近年人物通讯题材发展的一个新趋向。比如:
第四种,某些对社会有警示作用的反面人物,提示人们某种道理。
【结构类型】
①传记式:其特征是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①特写式: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虽然比一般的特写涉及范围大得多,但
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面的写法。真正写一时一事的人物通讯,现在也很常见。
①像式:特点是报道对象不止一个,而是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人,或是同一时空范围内的几个同类人。
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前尘》《探求宇宙之谜》《经营之神》《探索自然》《终极诊断》《生存方式》等。
2、背景解读
插上科技的翅膀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粮食严重短缺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折。在解决粮食紧缺问题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率先培育成功的增产20%的超级水稻必将造福世界。发明“杂交水稻”的袁隆平也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和尊敬。本文就是在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记者为介绍他的先进事迹所做的人物报道。
3、常识梳理
1.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
2.袁隆平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71年调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8项国际奖励。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
三、重点讲解
1、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思考1:通读课文,概括主要事迹。
思考2:明确本文的线索。
明确按时间顺序排列,以时间为线索,分别讲述了袁隆平与水稻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抓住情节,概括形象
任务说明: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握住了关键的情节,有利于我们概括人物,总结主旨。而对形象的鉴赏包括鉴赏人物形象与特定物象,其中人物形象又分为主要人物形象与次要人物形象。主要人物形象通常只有
一个,是作品刻画的核心对象,往往用来揭示作品的主题;次要人物形象往往用来衬托主要人物形象,一般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思考1:概括袁隆平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结
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3、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任务说明: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将情感注入字里行间。或直抒胸臆,用文字畅快的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即事抒怀,在叙述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或咏史抒怀,在古今对比中,寄寓深沉的情感;或托物言志,以物作喻,阐明高洁的志向;亦或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将情感寄寓于环境之中,物我合一,天人化境。
思考1:文章第5段写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饥馑,上一段还提到同志的话,有什么意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意思告诉我们
明确一是说明提高粮食产量、开发超产稻米在当时是关系民生的大事,交代了研究杂交稻的背景和必要性。第二是交代了袁隆平经历了几十年风雨不改初衷,终于研究出优质杂交水稻动力的原因。因为祖国的普遍饥馑,让青年袁隆平下定决心,把毕生精力投入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农业科技事业中去,这表现了袁隆平高度的责任感。
思考2:第四部分“饥饿的威胁在退却”,通过几件事说明袁隆平的心愿?
明确①一个梦-----两个比喻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
①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①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总结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
4、品鉴细节,描摹真实
任务说明:细节描写是对描写对象作逼真、细腻、具体生动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表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看起来好像是作者行文中不经意的信手泼墨,但细细品读,就会感受到作者含不尽之意,见于描写之外,正如古人所说:“言有浅而可以托深,类有微而可以喻大。”
活动:鉴赏下面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片段: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
明确通过“挽起裤腿”这一典型细节,写出了袁隆平虽是科学家的身份,却凡事亲力亲为,与土地与水稻天天打交道的形象。
①片段: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
明确从“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这样的细节描写我们能够看出袁隆平对待植物科学、农业技术研究的科学严谨的态度,和对稻田如数家珍般的熟悉与热爱。
①片段: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
要喊出声来!
明确通过“鹤立鸡”写出了的样株的与众不同,突出了他的特性,而“抚摸”更是生动传神的写出了袁隆平将样株视若珍宝的情态,将那份欣喜与激动准确的表达了出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