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 重点难点 |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1.归纳从汉至元中央加强对地方管辖的措施,认识其特点。(重点) 2.掌握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加强的演进历程,分析其特点。(重点) 3.概述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理解其演变趋势。(难点) |
一、法令出一
1.皇帝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点以及影响
(1)皇权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
(2)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和相权
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1)“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2.限制相权的措施
(1)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代:设中书门下,其长官职务相当于丞相。为了分散丞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图解识记]
唐朝三省六部制
[易错提醒]
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职权不同
唐代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其职能是参与决策;元代中书省则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两者名称相同,但职权差别较大。
[深度点拨]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沿革
(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汉武帝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3)发展:唐代设置御史台;宋朝设置提点刑狱司;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等。
2.评价
(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 世官制 | 察举制 | 科举制 |
特点 | 官位世袭 | 以官举士 | 考试选拔 |
形成发展 | 先秦 | 西汉汉武帝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
评价 |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 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但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 |
[图解识记]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五、行省的设置
1.背景
元以前地方制度的演进。
(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3)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则为路、州、县。
2.内容
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3.管辖
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定期觐见皇帝等形式加以控制。
4.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解识记]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主题一 汉代以来君主专制的演进
探究点1 汉代中外朝制度
史料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刘辅传》
思考 史料体现了汉代中央官制的哪些变化?实质是什么?
答案 变化: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
以削弱相权。实质:加强皇权。
探究点2 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
史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
思考 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有何特点?
答案 (1)中书省草拟政令,上承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
(2)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探究点3 宋朝中枢机构
史料 “丞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权。
”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任命知州军、通判等官员”。——《宋史·职官志》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
答案 宋朝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枢密院掌管军事。
汉代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丞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丞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丞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丞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丞相权力不断分化。丞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丞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主题二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全国有哪些好的高中史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史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
思考 (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你认为这种选官制度会带来哪些问题?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答案 (1)主要标准:品德和才能。问题:缺乏明确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容易被权势家族控制,致使官员的办事效率低下,官场腐败,统治基础狭窄,不利于政局稳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