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兔子整理版
绪论
1.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和三个主要组成部分P2
定义(不同的角度有可能出选择):
(1) 创造者、继承者: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各个时代、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 阶级属性: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 研究对象和内容: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选择题必出)
2.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及其表现: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课本思考题第2题)P14(预测:^_^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种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的反映。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了彻底的革命性。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出发,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而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从阶级上讲,马克思主义具有彻底的革命性是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它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是完全一致的,因为无产阶级作为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一致,是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其科学性与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4)二者关系: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
(逻辑关系:有科学性→决定了有革命性→内在原因→二者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各标题及其基本内容)P15-19(选择)
(1)哲学基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2)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3)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两种不同观点P29-30(选择)
(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对物质和意识何为本原的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注意哲学两个基本问题,虽然提纲里没有,但兔子觉得很重要,是一切哲学的基础:物质与意识何者为本原,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_<)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2.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31-34(书本思考题第1题)
(分析题)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是在时空中运动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4)物质与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实践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5)现代意义: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建立为现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现实意义:为我们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原则,为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哲学理论基础。(标准答案居然漏掉了现代意义orz……这里补上。)
3. 世界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本思考题第4题)(分析题)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
(2) 联系普遍性的三层含义: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内在结构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逻辑关系:由小及大)
普遍联系与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顺应世界潮流,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的相互联系,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3) 发展的实质。永恒发展与科学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社会主义作为过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P4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P49-50(书本思考题第5题)(分析)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与意义:
(1)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是具体的、特殊的,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