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
时间:2021.02.04 | 创作:欧阳育 |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
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
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
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
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何?说说如何对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答: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
渗透的。质量互变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7.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
答: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首先,实践是人类所独有的活动。其次,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最后,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因此人类改造自然同时也在改造着人类的社会。
8.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答: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9.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答: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点。
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0.如何理解辩证的否定?
答: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11.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如何?
答: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和相对的。
联系: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的运动,即静中有动,在绝对的运动中有相对的静止,即动中有静。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答:联系发展。
16.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说明开展思想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答: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也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
第二章
1.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几种形式?有何特点?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答: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特点:抽象,间接,深刻。
3.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
答:真理:与客观实体相符合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4.如何理解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
答:1、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2、具有相对性的真
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为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5.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什么?
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2、认识能够指导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6.人类认识的基础是 社会实践 。
第三章
1.什么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哪些内容?
答: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2.什么是社会意识,它包括那些内容?
答: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根据不同角度可以将意识划分为
个人意识和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