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卷面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3. 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
A.人脑的进化
B.动物心理的形成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间空间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间空间的有限性的统一
D.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5. “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一论断说明:( )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在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6. 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7. 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 )
A.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B.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界,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是否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
D.人类能够保持生态平衡
8.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 )
A.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 能动的反映论和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10.“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
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1.列宁指出:“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都是具体的”。这句话的含义是:( )
A.真理是具体的生动的形象
B.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
C.真理是抽象不变的公式
D.真理有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
12. 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1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14.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人民当家作主
15.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A.实现了自我否定
B.发生了根本变化
C.仍无任何变化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出版
C.唯物史观的形成
D.私有制的消失
18.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明确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 )
A.革命性和斗争性
B.先进性和革命性
C.阶级性和先进性
D.先进性和科学性
19.“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2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
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哲学
2.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
3. 从人们开始打制石器——制造并使用金属工具——制造铁器——机器使用——电子技术的广泛运用——生物技术的突破……这一进程说明:( )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 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C. 实践是社会性活动
D. 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4.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
5.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6. 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
A.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为山九仞,功于一篑
7. 下列例子中表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是:( )
A.冰——水——汽
B.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
C.团结——批评——团结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8.“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必须被众掌握才能变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
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社会规律之间关系的有:( )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规律
B.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人的活动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10.马克思本人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包括:(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并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B.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C.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D.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1.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12.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
A. 成本
B. 工资
C. 利润
D. 利息
13.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公式是:( )
A.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B.剩余价值/全部预付资本
C.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D.年剩余价值量/预付可变资本
14.剩余价值与利润这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 )
A.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
D.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1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 )
A.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制
B.政治组织形式、
C.选举制度
D.政党制度
16.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本质是:( )
A.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B.集中地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文化的精华
C.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D.是资产阶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17.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B.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C.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D.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
18.微观规制的主要类型:( )
A.反托拉斯法
B.公共事业规制
C.知识产权规制
D.社会经济规制
19.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C.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D.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20.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将要消失的“三大差别”有:( )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别
B.工业和农业的差别
C.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