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过年发的红包
其实“过大年,发红包”的传统早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居住在紫禁城里的清朝皇帝,每年年节时分,也喜欢给皇子宫眷、王公贵胄、内外臣工发“红包”。这一“红包”,不仅有银两,还包括“福”字、绫罗绸缎、食物等。
外朝:御笔赐“福”
清代皇帝有御笔写“福”字赐予臣子的习俗,始于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每逢十二月初一,宫里就会举行特定的“开笔书福”典礼。
皇帝新年写的第一“福”,要悬挂在乾清宫的正殿,之后所写的“福”字赐予臣工。能够得到皇帝亲自书写“福”字之人,可是比多少的金银红包都贵重,那份荣耀和日后的升迁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同时,往往前来领“福”之人还会额外赏一份鹿肉,比喻“福禄”之义。御笔赐福,可以说是皇帝新年发出去的最有分量的“红包”。
内廷:赏赐荷包
清宫的除夕之夜,皇帝会赏给军机大臣、皇子皇孙、后宫嫔妃乃至总管太监、首领等人精绣辞岁荷包一个。
包内是一个五钱银锞(金属铸成的小锭,形状像小馒头,重量一二两到三五两不等),皇帝不仅向外发红包,当然也会收到红包。谁能给皇帝发红包呢?答案就是太后!太后会赏赐给皇帝一个上绣“岁岁平安”,内装五分重的金银线、金银锞、金银八宝各一个的红包。每年过年期间皇帝也会通过内廷后妃给外戚恩典。
打赏:赏赐承应戏伶人
清宫过年还有一个习俗,便是上演“承应戏”。所谓“承应戏”是指逢时按节令演出的戏剧,因此又叫“节令戏”、“应节戏”。例如立春、上元、燕九、寒食、端阳、七夕、中秋、重阳、腊日、冬至、祀灶、除夕等节庆都要唱“承应戏”。
一年之中,“承应戏”的戏本大约有两百多种,每个节令都有相应的剧本,可以因时轮换上演。
清代的帝后特别爱听戏,每至精彩之处必行恩赏,也就是给唱戏的人发红包。京剧在清代不
七夕节红包金额发多少断地前进发展。晚清时期,帝后给唱戏伶人的恩赏最为丰厚,尤其是慈禧太后听戏时极尽声之娱,一时兴起,出手更是格外大方。
皇帝新年所发的红包,种类还是很多的。除了御笔赐“福”之外,更多的是金银青钱、如意元宝和文玩绸缎,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红包”,而听戏、赐宴等娱乐活动上发的红包,更多的是一时兴起,过年大家图个吉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