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语言文字运用》学案:第五课第二节《句子“手牵手...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复句的构造和复句中的关联词。
2、正确使用关联词。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提出问题:复句有哪些类型?复句中的关联词有哪些?
  探究问题:学生结合课本总结。
  归结问题:见课本p85-86。
  练习:(1)、请同学们出下面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并说明这些复句的结构关系。
①南朝如果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假设关系)
②迟大冰一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边遥望着广漠的绿野。(并列关系)
③与其建这么个没用的碑,还不如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选择关系)
④不但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而且能解你体内之毒。(递进关系)
⑤可惜师伯那时不在,否则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转折关系)
⑥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因此也就对党不利。(因果关系)
这些复句都只有一个结构层次和一种结构关系。其中①、⑤、⑥三句只有一个单用的关联词;②、③、④三句则有两个成对配合使用的关联词。
(2)能不能不用关联词
请试着去掉这些复句中的关联词,想一想,如果不用这些关联词,复句还可以说吗?
根据这种情况,上面这些句子可以分为三组:
第一组,②、⑥句可以去掉关联词,而且不改变句意。比较:
②迟大冰漫无目的地走着,遥望着广漠的绿野。(并列关系)
⑥任何缺点错误都是对人民不利的,也就对党不利。(因果关系)
第二组,①、④句去掉关联词后句子仍然成立,但是原意改变了。比较:
①南朝出了个英主,我们大辽是肯定斗不过他们的。(因果关系)
④能救得杨过和小龙女性命,能解你体内之毒。(并列关系)
第三组,③、⑤句不能去掉关联词:⑤去掉关联词后只能解读成假设关系的复句,但是却与原来想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了;③去掉关联词后,表达不出两个分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句子变得完全不成立了。比较:
⑤可惜师伯那时不在,令狐大哥也不会身受重伤了。
③建这么个没用的碑,拿这笔钱救济伤残人。
2、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
  探究问题:单复句的不同。
  归结问题:单复句的区分:
  (1)单句中,各短语充当句子的一个成分,独立性差;而复句中各分句均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例如:单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是历史的规律。
  复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并列)     
(2)单句中不用关联词表示短语间的关系;复句一般用关联词展示各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单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句中的“只有......才”只起强调语气的作用,不是关联词。
    复句:只有明确社会主义方向,|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条件)
  上句用“只有......才”这个关联词,明确了两个分句间的条件关系。
  (3)复句中各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连。例如:
  A、学校运动会开幕了,各班同学跃跃欲试。
  B、学校运动会开幕时,各班同学跃跃欲试。
  A句两个分句,内容相连,是复句;B句逗号前是时间状语,因此是单句。
  (4)复句中各分句有语音停顿,而单句则没有语音停顿。例如:牌组词语
  复句:我做完功课,就去锻炼身体。
  单句:我做完功课就去锻炼身体。
3、长单句如何变复句。
汉语中的句子从大的方向说有两大类
即单句:只含有一套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
和复句:含有不只一套主语谓语宾语的句
长单句变复句,就是将含有一套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变成一个含有不只一套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
二、基础训练:
1、课后小试身手(一)
2、判断下面句子画横线处的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园子里出了什么事,这苦难也只好我来承担。
B.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
C.只有数完了名单,审判日就降临到那些不列在名单上的人。
D.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正确选项是C。其中“只有”和“就”不搭配。关联词“只有”应该和“才”搭配使用,“只要”应该和“就”搭配使用。其他各句中使用的关联词正确。
3、课后小试身手(二)(三)
4、判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①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逃不过,即纳税和死亡。”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②我们从心理学研究中认识到,人的思维决定于外界客体的作用,外界客体并不直接决定思维,通过大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间接地决定着思维。
A.因此 虽然 然而 而是  B.因为 即使 但是 如果
C.因此 由于 然而 即使  D.因为 虽然 但是 而是
  正确选项是D。①是前果后因的倒置因果关系复句。②的后三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和并列关系。
三、强化练习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类型,是单句的压缩主干,是复句的说明类型。
1、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3、再忙,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4、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5、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6、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7、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8、他藏在一个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的地方。
9、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10、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11、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12、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13、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
14、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15、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16、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17、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18、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9、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20、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二)选择题
1、“这种花在西安,即使在冬天也能见到。”这句是(    )
A)单句      B)复句      C)转折复句      D)并列复句。
2、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十分可能的。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③阳光映照着雨后的树林,树叶绿得更加鲜艳。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A、①并列  ②转折  ③因果  ④条件
B、①递进 ②转折  ③条件  ④假设
C、①并列  ②转折  ③条件  ④假设
D、①递进  ②转折  ③因果  ④条件
3、对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递进复句。
②、“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才会相信。”这是条件复句。
③、“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这是条件复句。
④、“既然主人盛情邀请,我们就不要推辞了。”这是因果复句。
4、选出是复句的一项: ( )
A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的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
B在任何工作中,我们都要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
D我希望他们不再象我们,又大家隔膜起来。
5、指出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我们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公仆。(  )
②与其说是同情你们,倒不如说也为我们自己的利益。(  )
③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以防发生事故。(  )
6、在句子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指出分句间的关系。
①宝石(      )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关系是:        )
②(      )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呢?(关系是:        )
③除非是到了春天,你(        )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关系是:          )
7、选出对下面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只有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②从错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③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④从而逐步掌握规律,⑤取得胜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条件      假设          转折        递进
8、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③
        假设 并列          并列 条件
    C、①/②//③        D、①//②/③
      并列 条件            并列 因果
9、在下列四个复句中,与其他三个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不同的一句是: (  )
  A、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并且坚持真理,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
  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C、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在自己专门研究的学科内,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
  D、先知先觉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多知识,而又承认自己知识不够。
10、选出对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递进复句)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并列复句)     
  C、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              因果          假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