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开展生命教育是整体提升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学生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而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早,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长期以来,由于其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发生了很多令人痛心的事情,因此,需要通过生命教育积极引导小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
当前我校高段学生生活现状的要求。本人任教的学校是一座农村小学,接触的学生大多都属于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家里的农业劳动也比较繁忙,且缺乏科学的方法去引导教育孩子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导致学生心里有许多问题等待解答。而高段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过渡期,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就很容易发生心理偏差的现象:
我们班有些学生就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对自己缺乏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和对同学的攻击性行为,对生活失去了热情。有些学生因为自己的成绩优秀,也产生了自信过甚,轻视他人;易发生心理波动,情感变化无常;只有赢的欲望,缺少败不馁的精神。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也要通过生命教育去引导。
从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来看,人文性是语文学科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我们高段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课文,内容也是比较广泛的,如热爱自我生命的 《落花生》;关爱他人生命的《桥》;尊重大自然生命的《珍珠鸟》等。因此作为一个小学高段语文教师运用好这些课文对我们的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基于以上的看法,本人提出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设想,以期通过研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进程中理解生命,酷爱生命,享用生命,激扬生命,以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文献研究综述
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学校,开始倡导生命教育思想。近年
来有许多有识之士和学校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许多的语文老师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呼唤生命教育,如王仕斌老师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一文中提出语文教学要在听说思索中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在朗读品味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灿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咀嚼生命的价值、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提升生命的内涵、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陈碧波老师在《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一文中提出挖掘语文素材,确定生命教育主题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他们研究注重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主张挖掘素材确定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而本人的这次研究重点是放在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上,立足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小学高段语文教材的梳理整合,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中的渗透引导小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 研究内容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关键是渗透,即其教育应当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
"地融于语言文字的诵读、品味、想象之中,教师有意识,学生有感悟便可,切忌灌输道理,说教训诫,那样只会引起逆反情绪,所以本人从课堂教学中渗透和课外语文活动中渗透两个方面去研究: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研究
1)课堂教学最主要的载体还是课文,因此本人首先梳理和归纳教材中关于生命教育的课文,而生命教育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教师在课前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然后充分利用教材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课堂中让学生在语言素材中感受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可贵,这样课堂中就有了方向性和目的性。
2)让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阅读教学、朗读感悟和写作在高段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实验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作品中充满人性(爱情、亲情、友情)的情感,通过让学生多次反复有感情地去朗读,使学生认识到“情”的可贵,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亲人、朋友中的重要性,并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在课堂小练笔之中表达出来,从而重生、乐生。
(3)强调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和关爱学生是个榜样作用,让学生不光学到了知识,也学到老师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2.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渗透的研究
1)拓展教材进行渗透
在教学中本人发现有些教材内容只要稍作拓展,便能显示其生命教育的亮点,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着在课文教学结束以后,根据课文的特点拓展开发教材,实施生命教育。
2)生命教育融于日常语文作业
在学生学习有关生命教育的课文后,语文老师尝试布置一些有关生命教育的语文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认识生命,感悟生命。
  3)在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开出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具有强烈生命意识的课外读物和有关生命知识的科普作品,并让学生在读完以后写出读书报告或读后感。
4)借助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同时更让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如尝试在教师节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教师节愉快!”;在母亲节、父亲节更可写上:我爱你:爸爸、妈妈。
5班队会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本人既是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也是少先队辅导员,因此可充分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正确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教育。 
  班队会活动中教师将语文教材内容与有关的社会课、消防安全课相结合,对学生进行了防水,防火,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和演练,提高学生的生存和自救技能。 
  (二)预期目标
1.对小学高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分类,比如哪些课文适合对高段学生进行珍惜生命的教
育,哪些课文适合对小学生进行尊重生命教育,哪些课文又是有关小学生提高生存技能教育的呢。
2.通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融合,探索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并取得相关经验,并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
3.同时借此提高教师自身对生命的认识,提高自身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对本班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选取人教版语文教材第10册、11册和五六年级学生。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使自己对生命教育有个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
上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国内外最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为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2)行动研究法: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教育和教学,行动研究法就是指实验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或自我反思以及反思后的行为跟进,以此循环并在此过程中调整研究措施探索实践规律,通过撰写相关课例与案例等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3)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开发资源,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实验方案,改进实验的操作方法。
(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201312月至201412月,分成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201312月至20142月)
学习生命教育的相关知识和给语文老师的教师节祝福语国内外最新小学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研究的相关资料,结合当前我校学生生命教育实际情况,调查了解;确定研究方向,建立课题实验设想,拟定出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实施探索阶段,时间(20142月至201410月)
按照研究思路开展实践、研究工作,针对本班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在实践中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策略,逐步丰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相结合的途径与方法;认真记载好课题工作手册,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做好阶段性工作。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时间(201410月至201412月)
收集课题研究的各种资料;总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撰写论文;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五、预期的研究成果
1.对小学语文高段教材的课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教学经验.
2. 关于本课题整体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3. 撰写关于本课题的论文。
六、研究条件分析
1.本人自20098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主持了小课题《提高山区小学低段学生语文审题能力的研究》并顺利结题,并撰写了科研论文山区小学低段学生语文审题障碍分析及对策》,获得黄岩区2012年中小学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
    2.本人任教的学校位于西部山区,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比例,学校历来都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开展这次课题研究,在申报的过程中得到了他们热情的鼓励,特别是学校教科室潘主任给予课题的全程指导(有关课题的规划、设计、管理、指导等)。
参考文献
1.王仕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1
2期。
2.黄岩教育局.《黄岩区教育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2012.10
3.黄汉地:《让小学语文教学绽放生命教育的光彩》,《小学教学参考》,201106
4.陈碧波:《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06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