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狼》读懂讽刺艺术-作业单-七年级语文上册系列(统编版)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5.8  第18课《狼》 作业评价单
——————— 核心任务:读懂讽刺艺术———————
第一部分 基础与巩固(必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22-2023学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甲)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狼
蒲松龄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丙)
ㅤㅤ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者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黄口从大雀,则不得;大雀从黄口,亦可得。”孔子顾谓弟子曰:“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故君子慎其所从,以长者之虑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戆而有危亡之败也。”
【注释】罗雀者:张网捕鸟的人。黄口:借指雏鸟。独:相当于“却”。阶:同“借”,凭借。戆(zhuànɡ):愚。败:祸乱,祸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投之/将何及
B.缀甚远/夫君子之
C.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暇甚
D.而两狼之并驱如/温而知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奔倚其下/去后
B.久/国人道
C.顷刻两毙/人不知不愠
D.投骨/静修身
(3)下面对《天净沙•秋思》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全篇运用了大量的名词,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
B.全篇动静结合,描绘出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天涯的断肠人得到些许心理安慰。
C.全篇寓情于景,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之情。
D.全篇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4)下面对《狼》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对屠夫和两狼的刻画都运用了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
B.文章描述了屠夫从惧狼到杀狼的全过程,赞扬了屠夫机智勇敢的精神。
C.故事告诉我们像狼一样的恶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D.故事启示我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5)对(丙)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诱惑。
B.文章借捕鸟人之口,说明“善惊远害”“贪食易得”的道理。
C.孔子提到的“君子慎其所从”,与“亲佞远贤”有异曲同工之妙。
D.我们不能学习黄口小雀,而要有忧患意识。
(6)请用三个“/”为丙文画线处断句。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自其心矣而以所从为祸福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狼子野心
纪昀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意将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2)以诱敌________
(3)与家犬杂_____________
(4)信不哉 __________
2. 阅读两篇文章,请用自己的语言补全下列对话。
小语:读了上面这两则短文,我发现两篇短文里都描绘了狼的形象,我在甲文中看到了这样的狼:(1)_________;而乙文中的狼除此之外,还多了这样的一点:(2)____________。
小文:你说的没错。我还发现两文中,作者最后都发表了议论小结,我来翻译原句给你听一下。《狼》一文中,蒲松龄是这样评论狼的:(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狼子野心》一文中,纪昀对人养狼一举发出了这样的疑问:(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嗯,这样看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狼通常是邪恶的代名词。我从蒲松龄的《狼》这个故事中获得了这样的道理:(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文:不仅如此,我读到纪昀的最后一句话,还明白一个道理:(6)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拓展与提升(选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黔东南州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甲】
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乙】
ㅤㅤ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ㅤㅤ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
ㅤㅤ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注释】樵:打柴。 故:同“固”,本来。 嵌空:深陷的样子。 缭曲:曲折缭绕。窦:孔穴。 窒:堵住。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022年几点入伏
A.后狼止前狼又至
遂蛇行
B.而两狼并驱如故
两穴并聚柴以焚
C.屠大
樵者
D.暇甚
蜿蜒数步
(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B.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C.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D.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屠户防御狼的攻击,与狼斗智斗勇的部分,是全文的高潮环节。
B.甲文“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是屠户趁狼睡着而杀掉它的绝好机会。
C.甲文的狼和乙文的虎都贪婪,但狼更为狡猾,而老虎却愚蠢冒进。
D.甲乙两文在结尾处,都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来点明故事的主题。
(4)将【甲】【乙】两个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