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3年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一 2013年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2013年,辽宁省各项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体育产业稳步提升,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其他各项体育工作也都取得长足进步,为辽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使“十二五”时期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尤为值得提出的是,2013年
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在辽宁省成功举办,本届全运会秉承“厉行节约,反对铺张,开创新风”的思路,不管是在火炬传递模式上,还是火炬手的数量上,抑或是开、闭幕式的演出以及场馆建设上,一改以往追求“空前”的办赛思路,始终贯彻勤俭节约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压缩预算资金,办出了一场具有辽宁特、“回归俭朴,回归体育”简约而又务实的全民体育盛会。
(一)众体育工作硕果累累
1.形成了一系列众体育健身活动品牌
2013年是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举办年份,也是辽宁倾力打造全民健身品牌活动、在全省开展“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系列活动的第三个年头。结合辽宁体育的传统和各城市的实际特点,以举办“十二运”为契机,辽宁继续打造“百万市民上冰雪”、“全民徒步走”、“滨海沿河公路自行车快乐骑行”等全民健身活动以及“元旦迎新长跑”[1]等全民健身十大品牌项目。以这些贯穿全年、涵盖全省的品牌众体育活动,引领更多的百姓投身到全民健身中,提高全省人民的身体素质。
沈阳继续开展以冬泳、滑雪、滑冰等为主要内容的“百万市民上冰雪”活动和“迎全运贺新年全民健康跑”活动,大连开展了以“健康、和平、交流”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大连国际徒步大会”、朝阳开展了以“迎全运、爱家乡、建辽宁”为主题的万人健步走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广大人民众健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全民全运”的浓厚氛围,并融入城市发展的过程,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
2.全民健身工作实现“三纳入”
辽宁14个市和108个区(县)全民健身工作实现了“三纳入”,即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资金的保障,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进步。2013年全省共安装健身器材11.3万件,建设体育公园96个、社区运动场4775个、健身步道191条。城市社区的健身路径实现了100%全覆盖,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到了80%,初步建立起了具有辽宁特
的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格局。目前,建成“绿茵工程”(笼式足球场)18个、小篮板工程(小篮球场)200个。
3.全民健身工作列入绩效考评
2011年,辽宁省制定了《2011~2013辽宁省迎全运众体育行动规划》,《规划》把2013年要实现的各项指标以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逐条落实众体育行动规划。这就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等任务变成了各市政府的工作任务。从2011年起,全民健身工作占有10个分值。[2]
4.体育名城创建活动继续深入
全运会闭幕式日期2013年,辽宁各市、县结合本地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特体育名城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城市体育名片。沈阳市在打造城市特体育名片活动中,引进了影响力大、感染力强的国家级、国际级的体活动,各区、县(市)每年举办总计超过600场次的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吸引全市400多万人次参与。大连市则突出国际化和规模化特点,每年以400余项的品牌活动为引领,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营造出“年年有创新、月月有品牌、天天有活动”的浓厚氛围[3]。本溪市高度重视武术事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武术名家和优秀运动员,武术已经成为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本溪市提出了创建“武术名城”的目标,借助迎全运的有利契机,努力将武术打造成为城市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目前,辽宁省大连足球城、丹东毽球城和阜新篮球城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体育特城”称号,其他各市也都在积极创建中。
(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节节攀升
1.辽宁体育健儿在“十二运”上取得优异成绩
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辽宁体育健儿充分发挥主场作战优势、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打硬仗、勇攀高峰”的辽宁体育精神,获得56块金牌、145块奖牌,总分3143分,取得了综合成绩榜金牌第二、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展示了辽宁体育的整体实力。其中,三大球、水上项目、曲棍球、柔道、击剑等项目均显示了超实力。在三大球12个小项中,辽宁队全部进入四强,取得17金、9银的成绩,其中U18年龄组
男篮、男足都获得金牌,并涌现了周琦、赵继伟、胡延强等希望之星;本届全运会首次在篮球比赛中增设了U18年龄组的比赛,虽然只是青年组冠军,但这是辽宁代表团在全运会54年历史上首次拿到篮球项目的冠军,开创了全运会的历史。在辽宁队传统优势项目中,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继续保持强势,共获得8块金牌;而男女曲棍球均卫冕成功;柔道从低谷复苏收获4
金;击剑取得3块金牌。另外,辽宁队在自己的新兴项目上也收获不小,高尔夫首次进入全运会,辽宁在该项目上夺得全运会上首个男团冠军,载入史册;花样游泳和跆拳道都有1块金牌,沙滩排球也力压上海、江苏高手获得金牌;在艺术体操项目上,辽宁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这些都为辽宁代表团取得金牌第二、总分第一的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2.竞技体育人才辈出
第十二届全运会,辽宁以李娜、郭跃等10位奥运冠军领衔的928名运动健儿的强大阵容出征“十二运”,他们参加了全部31个大项277个小项的角逐。辽宁体育代表团总人数、运动员参赛人数、参赛项数均达到了历史最佳,是国内最大的代表团,创下历届全运会之最。运动员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22.5岁,跨度达到34岁。其中,年龄最大的为男子射击飞碟项目运动员许宏涛;年龄最小的为艺术体操团体项目运动员刘紫欣。全国运动会的重要功能就是发现、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进入国际赛场为国增光的目的。作为体育大省,辽宁体育代表团一直以“全运练兵、奥运增光”的态度,培
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为国效力。多年来,辽宁为国家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体育人才。辽宁选手共获得405个世界冠军,其中28名运动员获得了34枚奥运会金牌,排全国第一名。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辽宁体育健儿一举夺得8枚金牌、25枚奖牌,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这些骄人的成绩不仅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充分体现了辽宁的体育实力,展示了辽宁人民的精神风貌。本届全运会辽宁共有10位奥运冠军出战,分别是击剑奥运冠军李娜、孙玉洁,体操奥运冠军郭伟阳,乒乓球奥运冠军郭跃,羽毛球奥运冠军于洋、杜婧,赛艇奥运冠军唐宾、张杨杨,以及柔道奥运冠军杨秀丽,他们的完美表现都证明了辽宁体育强省、体育大省的不俗实力。
3.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2013年,辽宁省认真贯彻执行《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对省级优秀运动队进行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高效益,促进优秀运动队与业余训练均衡发展。为有效遏止人才不合理的外流,恢复三级训练网的造血功能,辽宁采取有力措施,从体制、机制、政策、经费上全面加强后备人才培养。辽宁成立了青少年管理中心,提高了输送费标准,积极申请建立了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和省级后备人才基地。充分利用竞赛杠杆作用,出台政策,加大了奥运会、全运会成绩计入省运会成绩的奖励力度;调整了项目布局,对有条件的院校和市区配备了编制,调动他们培养输送人才的积极性,这些有力措施使辽宁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显著提高,辽宁体育人才库重新恢复了造血功能。在“十二运”前,辽宁体育后备人才已经超过了30000人。在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