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上数的认识》教案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1.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2.尝试读万以上的数。 |
二、 教学课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认识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3、能根据数位的分级尝试着读出万以上的数。 4、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地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
三、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背景材料向学生介绍南京长江大桥,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是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从例题看,例4提供和创设更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感受一万的大小和万以内数的特征。例5先出示小木块的直观图片,请学生观察,说一说图上有多少个小木块,是怎么发现的。然后试着在计数器上画一画(拨一拨),再读一读、写一写、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读的,怎么写的,最后填一填数的组成。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建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 |
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 练习法 创设情境法 演示法 实践法 |
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课下让同学们统计自己的小书橱里有多少本书,谁来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能滋养心灵。为了使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我们学校还建立了两万多册的图书室。一些中学和大学校园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图书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感受那里的书香气息? 生:想。 (课件出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图片及信息:约有图书十万册。) 师:看到这个信息你想说点什么? 生:这个图书馆的书可真多啊!…… 师:老师还带来一组从网上搜集的其他图书馆的资料。哪个同学能读给大家听听?(课件出示)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指一生读,生读到大数时停下了。 师: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不会读。 师: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大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们。 (出示课题) 二、充分体验,感受大数 1、感知十万 (1)师:刚才咱们看到清华大学附中图书馆里藏书十万册,十万是多少呢?说说你的理解。 生:10个一万;100个一千……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十万到底是多少。 师:老师这里有一袋豆子,谁能估一估大约有多少粒? 师:这些大约有一万粒。 师:谁能猜一猜,我是怎么知道这些大约是一万粒的吗? 师:我先一个一个的数,数出了十粒,再十粒十粒的数又数出了一百粒,然后一百粒为一堆,我又数出了10堆。 师:把这比亿还要大的单位10堆合起来是多少粒?放在小碗里,正好一平碗,我挖了这么10小碗放在这个袋子里,我估计这大约就是1万粒了。 师:这么两袋就是两万粒,这么5袋就是就是5万粒,7袋呢?9袋呢?再加一袋呢? 师:这么10袋豆子,大约就是10万粒。 (2)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十万? 生:学生汇报在生活中和网上到的十万。 师: 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课件演示) 师:一大盒装了十小盒,也就是一大盒有一万个订书钉。(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 师:一大盒是一万,两大盒就是?(两万,接着数下去) (3)师: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这是我国雄伟的的人民大会堂,它能容纳一万人,如果要容纳十万人,需要几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图片) 生:10个。 师:也就是说,10个这样的人民大会堂才能容纳十万人。那你见过十万个人聚集在一起的情景吗? 师:如果十万个人的场面我们看到了,谁来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场面太壮观了…… 师: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吗? 生:人山人海,…… (4)师:在我们国家就有一所体育场一次能容得下10万人,知道是什么地方吗? 师:这是2008年北京迎接第29届奥运会新建的主体育场“鸟巢”,一次就能容得下10万人。它的建成凝聚着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大师们的智慧,更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5)师:在认识万以内数时,我们有个好朋友,它可是帮了我们不小的忙。(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边说边拿出。 师:那么十万这个数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表示呢?谁来试一试?(万位10个和十万位一个珠子)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又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从这个拨珠过程你能发现万和十万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0个一万是十万。 师:像刚才那样,在计数器上,从十万起,接着数下去,看看会有什么新发现? 两人一组合作试着数。(借助计数器) 小组代表汇报: 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 2、感知一亿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们通过计数器又认识到了亿,对于“一亿”这个数你有什么感觉?咱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吗?猜一猜?(学生猜测后课件出示资料):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的头发约有十万根,那么多少个人的头发集合在一起大约是一亿根呢? 师:一个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 10个成年人的头发集合在一起大约有多少根?100个人呢?1000个人呢?(学生边想象边回答) (2)同学们地球的一圈很长吧,那么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 (3)课件出示走动的钟表 师:秒针走一下是一小格,也就是一秒钟,如果秒针走一亿下也就是走一亿秒,需要多长时间呢?让我们跟随秒针走动的速度一起数一数: 生:1、2、3、4、5…… 师:我们也和钟表一样一直不停地数下去,数1小时、3小时、1天、一个月、1年、2年、数3年多,不吃、不喝也不睡,才能数到1亿下。(出示资料:秒针走一亿下需要三年多的时间。) 师:感觉一亿怎么样? 生:非常非常大…… 师: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亿”? 生:我们中国的人口大约有13亿人。 ……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了解数位顺序表。 师:我们通过在计数器上数数,认识了十万、百万、千万、亿,连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个)、十、百、千、万,都叫做计数单位。 师:细心的同学可能注意到了,亿后面为什么加“……”,你怎么理解? 生:还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 生: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还有十亿、百亿、千亿,还有比亿大的,不再一一列举了,用省略号代替。 师:每一个计数都对应着一个数位。(板书)一个对应的是个位,十对应的是十位,那么十万对应的数位是什么?亿呢?因此就有了数位顺序表。 师:你能在这小卡片上写出数位顺序表,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起来吗?请你独立完成,然后与同桌交流。 生展示。 2.小组合作,研究数级的划分。 师:为了便于读数、写数,我们的数学家把这些数位给分了组,你能试着分一下吗?并给每一组取个名字。同桌合作试着分一分。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分级,教师巡视,然后生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数位进行了分组。我们来看数学家的分法是怎样的呢?仔细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师: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一组,叫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位、十万、百万、千万是一组,叫万级,亿、十亿、百亿、千亿是一组,叫亿级。 3、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请同学们结合黑板上的板书,看看这些计数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生: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课件出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师:谁来解释一下“相邻”的含义? 生:就是挨着的两个计数单位。 师:这就叫十进制计数法。 师:我们继续了解一点小知识。 四、课堂总结 (课件重新出示图书馆数据) 师:现在同学能不能读出这些大数了呢?同桌合作,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利用手中的数字卡片摆出来,并且试着读出来。(小组开始读数活动。) 师:第一个数怎么读?(四百万零八万六千、四百零八万六千是错的。)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读的? 师:这个组的方法很好,刚学的知识就用上了。他们把卡片放在数位顺序表下面读,就好读了。 |
六、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建立与培养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数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成分,所谓“数感”,实际上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在引导观察过程、在联系对比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在表达与交流活动中形成数感。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世界,结合身边的实际说出相应的不同数量,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的含义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数感在比较中得到发展。 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能估算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多次的让学生进行比对性的估测活动,并让学生说出估测的依据,这些无疑将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与发展。 2、注重生活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许多同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情景素材,如现场的人数、数豆子、东方明珠以及南浦大桥等都将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比较思维活动的展开,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认识;体现了生活的数学化与数学生活化。 应当说对于该年龄段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用口头一千、一千的从一千数到一万是没有困难的,然而这只表明学生的认知背景中有了这一模糊的知识点,并不表明学生对一万以内比一千大的数已经形成了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的对于万以内数的正确“建构”,教师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从而通过上述活动的经历体验感受,使学生清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数位、位值及其关系,懂得数的组成与分解。这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皮亚杰所认为:“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杠杆。 ” |
七、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山东 学校: 青州市王坟镇金融希望小学 姓名:邓建友 职称: 一级教师 电话: 3739016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