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山海经》瑞兽形象再生
1《山海经》文化概述
来源于先秦典籍的《山海经》记载着宗教民俗、天文地理、动植物等众多资料,可谓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该书大致成书于战国时期,作为传世的古籍,作者已然无从考证,后人推断此书是由许多人合著后拼合而成,书中所涉猎的内容广泛庞杂,除了服饰、巫术、医药、祭祀、地理及神话传说等内容外,书中记载的动物极具想象力,也反映了人的精神内涵[1]。而众多的信仰和丰富的民风民俗现象等,也体
现在人类对异兽形象的创造过程中,更是值得我们探索与解读。
2瑞兽形象的初始形态与构成元素
根据书中瑞兽不同的形态表现,针对动物形象
拼合的典型案例进行造型分析,将动物形象提取后,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形象创造的原因,结合吉祥寓意,将文化符号与内涵寓意进行解析,以便于形象转译设计。
在民俗文化的视角下,以瑞兽形象为主题,与中
基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山海经》瑞兽形象再生
摘要:通过运用
《山海经》瑞兽题材的转译设计方法,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创新设计中,丰富设计文化内涵。以冉遗鱼为例,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在瑞兽形象塑造的思维体现及形成瑞兽形象的图案再生设计。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的转译,并进行形态框架的再设计,将吉祥纹样与创新方案进行结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山海经;
瑞兽;文化转译;图案设计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
(2023)07-0081-03Abstract:Through the translation design method of the theme of auspicious beasts in “Shan Hai Jing ”
,cultural el⁃ements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to enrich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design.Taking Ran Yi Yu as an example,the thinking embodi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the auspicious beats and the
pattern regeneration design that forms the image of the auspicious beats was discussed.Through typical case analysis,trans⁃lation was made on the material level and the spiritual level,the form framework was redesigned,and auspicious patterns were combined with innovative schemes to form a design scheme with cultural connotation.
Key words:Shan Hai Jing;auspicious beasts;cultural translation;pattern design
Regeneration of the image of auspicious beasts in “Shan Hai
J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23-05-09
作者简介:姚力文(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民俗非遗艺术与应用。通信作者:栾海龙,副教授,******************。
姚力文,栾海龙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YAO Liwen,LUAN Hailong
(School of Fashion,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00,China)
染整技术
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
Vol.45No.7Jul.2023
第45卷第7期2023年7月
染整技术45卷
国传统动物造型形态、吉祥寓意相关联,进行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转译。
《山海经》动物形象的建构具体有两种方式,以瑞兽冉遗鱼为例,造型方面出现了对构成元素数量的夸大手法,将不同动物进行拆分后再创造的组合方式:鱼、蛇、马不同部位的结合(如图1所示);冉遗鱼有着不做噩梦、防御凶事的吉祥寓意,而鱼、蛇、马形态的组合则是冉遗鱼背后象征含义的诠释,结合传统动物在民俗文化中的体现可以看出,象征寓意来源于民间民俗,后演变为艺术形式,而艺术形式又反过来促进了民俗的升华。这个过程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观念和文化趣味。象征、暗喻等寓意的表现手法在民俗文化中常常出现,是一种较为委婉的表达方式,更符合国人的审美意趣,如鱼身结构可以体现出鱼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由于生态环境等因素,人们通常借助鱼的生活属性进行借物喻志。鱼谐音为“余”,寓意着年年有余,常常代指富贵繁荣、生活富足,且鱼的繁殖能力较强,符
合传统思想中多子多福的观念,是安稳生活的祝福之意。通过上古文化背景,作为司水鱼神,古代神话里的鱼常常被赋予呼风唤雨的神力与预示凶吉的天象功能,鱼神的保护形象深入人心,鱼成了先人观念中区别天象与趋吉避凶的社会符号,不论是太平、丰收的吉祥寓意,还是御邪和占凶的信仰力量,都是形成冉遗鱼形象的原因之一。蛇头形象的组合不仅出现在冉遗鱼中,在《山海经》其他异兽组合中也时常出现,由于蛇可以感知气象,农谚曰:“蛇盘道,大雨到”,在民间文化中被认为是农业丰收的喻义。作为多产多生的动物,旺盛的生命力与繁荣的生殖力使其成为繁衍兴旺的指代,也曾作为东夷部族的图腾出现在社会生活中,后作为驱邪避灾、镇宅的象征。冉遗鱼中似马耳的描述,也体现了马在古代民俗文化中的重要性。马一直是生命力的代名词,与人类关系亲密,在历史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角,马崇拜多见于北方游牧民族,是奔放与活跃的代表,在社会生活中也是威严与武力的象征,是人类意识观念的产物[2]。
图1瑞兽元素筛选与提取[4
妄想山海岳云鲲二次进化3瑞兽形象的设计转译
3.1
精神转译
根据前文对冉遗鱼的元素提取与分析,在创作思路上将通过精神转译与内容转译两个方向进行转化与创新,瑞兽形象的精神转译可以看作是瑞兽形象的二次定位。冉遗鱼背后所承载的保护含义是基于先人对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生存问题所产生的,当毁灭性打击出现而又无法预知逃脱时,人们盼望摆脱困境的愿望被寄托于形象载体[2]。冉遗鱼不做噩梦、防御凶事的吉祥寓意有着自我保护、守护功能的机制。在文化继承方面,从中提取情绪符号与情感依托,得到极具威慑力的情绪表达,进行精神层面的保留,为后期视觉设计做铺垫。在文化转化方面,冉遗鱼在《山海经》中的用途记载为食用功能,故可以通过物质层面进行不同载体的转化,迎合现代行为逻辑与效率最大化,从“吃”之后而产生的保护机制变
为日常生活中视觉效果所营造的“镇守”功能。3.2
内容转译
《山海经》文字到画面的转化实践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视觉设计的拓展尝试。汉字是民族智慧的象征与结晶,特点在于简短精练,所以首先要基于对冉遗鱼的形象定位,再将文字注解注入现代化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形成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双层转变。
首先将占比较大的两种构成元素(鱼、蛇)进行视觉特征搜集,保留动物的标志性特点,结合动物常用形态,进行夸张与抽象设计,改变空间与载体,形成蛇头与鱼身的连接。出现雏形后,结合冉遗鱼强悍冲击力与威慑力的情绪定位,将图像结构创新化、视觉化,是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融合,呈现出潮酷的图案形象。通过上文对象征寓意的解析,运用暗喻手法,进行思想观念的继承,在其他部位将具有共同象征寓意的具象种类进行指代,如鱼尾部分转化为金鱼尾形态,更加贴合鱼形象在民俗文化视角下金玉
82
7期
3.3
与吉祥纹样的组合应用
《山海经》中动物形象产生的原因不仅取决于其
所在的环境,还取决于动物形象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继承,传统文化中的象征赋意能够使平面载体更好地拓展图形,将几种传统吉祥纹样与冉遗鱼形象结合进行纹样设计,使得吉祥图案的美好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体现了中国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如图3所示,在吉祥纹样中选取龟纹作为框架,构成六边形骨架形式;再在其中融入锁纹元素形成组合图案,上下左右4个方向复制后错位连接,形成四方连续的图
案框架,框架形式具有层次感,而龟纹与锁纹都具有防御、坚韧的寓意,也与鱼类鳞片功能和形象定位相符合;结合冉遗鱼“鱼”的特性,将寓意生生不息含义的圆圈水涡纹与寓意吉祥如意且常常云雨组合的云纹进行组合,云纹通过环绕与复制的设计手法包裹涡纹,象征着步步高升、平安顺遂的美好生活愿景,也丰富了图案含义;最终将两种组合纹样进行填充,与冉遗鱼形象框架进行结合,是形与意两方面的搭配设计,也是传统纹样与吉祥寓意的内容转译,形成最终设计效果。
4结语
在民俗心理中将吉祥寓意通过外在形式表现出
来,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几乎遍布于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民众的心理需要与人生追求,也侧面折射出当时的价值取向与审美情趣[3]。《山海经》中的神灵虽形象怪异,但追本溯源都是源于先人对万物的认知,而后经过思想的变形润,通过这种极具幻想彩的想象载体来表达现实生活。其中不仅有着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也是当时先人对审美意识的萌芽。先人将现实生活转化成意识载体这一举动,保留着他们对大自然最质朴、最简单的创新意识形态。在整个过
程中,精神继承与视觉效果是本次设计的最终目标,在内容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留与取舍,形成了从文字到图案的设计转译,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当代文明的碰撞进行不同比例的调整,能够使其艺术价值具有更多的方案选择。
参考文献:[1]张姗姗.《山海经》祥瑞神兽主题纺织文创产品的设计研究与实践[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21.
[2]杨浏青青.《山海经》异兽形象与中国传统动物装饰形态研究[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4[3]袁珂.山海经校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4]
魏娜.传统吉祥图案的民俗心理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
2023.DOI:CNKI:CDMD:2.2010.154840.图3
冉遗鱼的纹样设计
图2冉遗鱼的视觉设计过程
满堂、吉祥顺遂的吉祥寓意;蛇头与鱼身过渡部分选用蛟龙背刺特征,因为蛇在民俗含义中通常被称为“小龙”,而蛟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又与鱼神相似,是御水的水怪,也有着繁荣昌盛的美好寓意;脚部特点为
龙爪,则是因为一些民间传说与民俗故事中常常会出现鱼与龙的搭配,如鱼跃龙门、鱼龙变化等,与冉遗鱼概念相似,有着功成名就、飞黄腾达等吉祥寓意[4]。冉遗鱼的视觉设计过程如图2所示。
姚力文,等:基于文化转译视域下的《山海经》瑞兽形象再生8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