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拳游戏》的教案(精选12篇)
《猜拳游戏》的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猜拳是孩子们比较喜欢和熟悉的游戏,当遇到意见不统一或者玩具不够分配时,他们会自发地用猜拳的方式来做决定。但是在猜拳的过程中往往会为输赢而引起争执,原因之一就是比几次,赢了几次,输了几次,常常会有孩子故意赖皮,最终谁输谁赢搞不清。“谁是猜拳高手”的活动就是帮助孩子们解决游戏中的困难,学习使用统计的方法来记录比赛的结果,从而体验统计给人们的游戏、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游戏过程及结果,并尝试集体制作简单统计表。
2.感知统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萌发对统计的兴趣。
活动准备
纸、笔若干;“猜拳高手统计表”若干;制作统计表的各种标记及材料;三张内容不同的统计表。
怎样制作游戏 活动过程
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师幼互动游戏。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玩猜拳游戏吗?
你们当中谁是猜拳高手呢?一起来比一比!
2.幼儿两两游戏。
师:请你和旁边的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更厉害。
(评析:活动一开始教师为幼儿设置了“谁是猜拳高手”的悬念,通过师幼间的互动以及伙伴间的游戏较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3.幼儿自由讲述游戏情况。
师:刚才你和好朋友比了几次,你赢了几次?
(评析:在孩子们的表述中自然而然发现问题和困难,比如一共比几次没有达成共识,比赛次数太多搞不清,两人输赢的次数出现偏差,没有裁判难定输赢等等。)
4.师:是啊,怎样能让很多人一下就能清楚地知道你们是怎样比赛的呢?(幼儿讲述、集体讨论)
(评析:这是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回答,如记下来、画下来、贴五角星等等,最终达成“把比赛的过程记录下来”就能让很多人一目了然的共识。)
动脑思考,初步尝试
1.提供统计材料,幼儿两两讨论统计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纸、笔还有贴纸等。现在请你和朋友商量一下,
比赛时准备怎样来记录呢?
(评析:第一次记录基于每个孩子已有经验具有差异性的考虑,教师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记录的方法和工具,尝试进行记录。让孩子的已有经验得到回忆和运用,为下-个梳理环节的开展做好准备。)
2.教师明确比赛规则。
①两个朋友进行比赛;
②比赛情况记录在一张纸上;
③听到铃声比赛结束。两个好朋友分工合作:一个收拾材料,一个上前贴记录纸。
(评析: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也要注意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这里教师一连提了三点操作要求,一方面是为了让活动有序有质地进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做事秩序感。)
3.幼儿第二次游戏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
教师巡回观察,适时指导。
探索方法,集体优化
1.展示幼儿记录表。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方法.并对此进行引导和梳理。
师:刚才的比赛真精彩,你们已经用自己的方法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了下来。现在说说看,你是怎样来记录的呢?
(评析: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对教师教育机智的`考量。因为幼儿的记录可谓五花八门,是教师不可预设的。在幼儿讲述时,教师既要尊重幼儿,又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引导方向,积极帮助、优化他们的原有经验,提炼出统计表的各种要素,如比赛名称、比赛选手的学号或姓名、比赛次数、胜利的总数等,最后形成一张“猜拳高手”统计表。各种记录的要素都是________于幼儿自己的原有经验,这样才能凸显出此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在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引导幼儿认真地倾听,建立有序的课堂,保障活动的有效性。)
结合幼儿的原有经验,集体讨论制作统计表。如:通过讨论,比赛的整个过程可以用表格来显现,出示一张空白表格,这张表格是用来记录猜拳比赛的。在表格上方贴上比赛的内容。接着幼儿每说到一个元素教师就用卡通符号的形式来表示:比赛的最终输赢用手形V来表示,比赛者姓名用娃娃笑脸来表示,比赛的次数用数字来表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