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转换——以《在亚当之前》翻译为例
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转换——以《在亚当之前》翻译为例
郑雅
【摘 要】英汉的差异有很多,有灵主语、无灵主语的使用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在亚当之前》翻译为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的转换原则.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20)003
【总页数】3页(P90-92)
【关键词】有灵主语;无灵主语;转换;《亚当之前》;翻译V
【作 者】郑雅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H315.9
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与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大量中式英语汉译文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英汉语之间差异的认识不足造成的。英汉翻译涉及各种转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无灵主语和有灵主语之间的转换。在翻译时处理好无灵主语、有灵主语的转换才能使译文更加忠实、通顺、地道。
一、无灵主语有灵主语
(一)定义
连淑能指出,“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即不用人称主语来叙述,而是表达客观事物如何作用于人的感知,让事物以客观口气呈现出来”。[1]104连淑能认为,汉语一般从人称出发叙述客观事物,或是描述人及其行为、状态。[1]116因此,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人称主语就是有灵主语(通常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它本身是或者代表有生命的个体,如人和动物。非人称主语是无灵主语(通常是名词或名词短语),它本身是或者代表一个非生命个体,如事实、言语、门等。有了无灵主语、有灵主语,就会有无灵谓语、有灵谓语。
有灵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通常是代表有生命个体才有的行为、活动、状态,如知道、发现、听说等。而无灵谓语(动词或动词短语)通常是代表非生命个体的行为、活动、状态,如存在、破裂、消散等。
(二)无灵主语翻译原则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思维方式又制约语言的结构。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了英汉语言的差异。英美人习惯客体思维,常用“什么事发生在什么人身上”句式,因此英语中无灵主语句使用比较频繁。而汉语中的主体思维倾向使得汉语句子多以人的感觉、想法为中心,句子多以人作主语。汉语中无灵主语一般也只能和无灵谓语搭配。一般来说,无灵主语英译汉有以下两种原则: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无灵主语+无灵谓语;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有灵主语+有灵谓语。[2]114例如:
(1)和煦的春风吹过,樱桃树上的花朵竞相开放。
Balmy spring breezes kiss the cherry trees into full blossom.(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无灵主语+无灵谓语)
(2)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
这位曾使全世界人发出笑声的人自己却饱尝心酸。(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有灵主语+有灵谓语)
“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有灵主语+有灵谓语”这一转换原则用得比较多。原因在于,中国哲学是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思维,认为动作、行为是由人完成的,事物自己是没有能力完成这些动作、行为的。如果在英译汉时保留了原文的无灵主语,其后的谓语也应该是无灵的,因此就有了“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无灵主语+无灵谓语”的转换原则。为使译文地道、易于被母语为汉语的人接受,这种转变十分有必要。
在英汉互译中也有保留原文的句式,即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无灵主语+有灵谓语:
(3)Opportunity always favored the prepared.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4)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长大起来,如大毒蛇,缠住我的灵魂了。
And this sense of loneliness grew from day to day,entwining itself about my soul like some huge poisonous snake。[3]11
这样的搭配通常是将无灵主语拟人化,或者是用作隐喻来把无生命个体赋予人的个性。这样是为了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鲜明地表达出作者对所描绘事物的感情,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如“幸福姗姗来迟”、“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生命”等。但这种情况是少数,使用时需慎重。因此在英译汉中,出现了保留无灵主语句的无灵主语和无灵谓语的情况。由于这类句子的汉译没有转换句式,故在此省去不议。
二、《在亚当之前》译文分析
《在亚当之前》(Before Adam)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的一部幻想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生活在现代社会,却在梦境中体验着自己在人猿时期的生活。语言生动丰富,将史前人猿的生活描绘得活灵活现。原文中不乏大量的无灵主语句,廖美珍教授的译作(以下简称廖译)很好体现了从无灵主语句的翻译原则,并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根据无灵主语句的主语类型,下面将分析这些无灵主语句的翻译方法。
(一)具体事物名词
这一类无灵主语句中的主语为具体事物的名词,如picture,light,ice-sheet,cloth,fire,mud 等的无灵名词,而谓语都是有灵谓语。例如:
例1:as the ice-sheet from the farther north crept down over the face of the land.
译文:因为北方更远处的大冰原慢慢南下,覆盖了陆地。[4]110
例2:Clothes would have followed,and with covering our nakeness would have come modesty.
译文:接着便出现衣服,而有衣遮体,人们就会变得端庄了。[4]112
在例1 中,无灵主语为ice-sheet(冰原),有灵谓语为crept down。一般来说,creep 的意思是“(人或动物)缓慢的行进,慢慢爬行”,如此使用让人仿佛看到了冰开始缓慢在大地上蔓延的生动场景。在译文中,from the farther north crept down 被翻译为“慢慢南下”,“慢慢”对应的是crept,舍弃了有灵主语才有的特征“行进、爬行”。“下”对应的是down,表示冰原往某个方向蔓延。在汉语中“下”和无灵主语搭配较多,如“今天下雪了”、“看上去天要下暴雨了”,是一个无灵谓语。因此在译文中,原文的无灵主语不变,而有灵谓语转变成了无灵谓语,正好符
合无灵主语与无灵谓语搭配的原则: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无灵主语+无灵谓语。
例2 中的无灵主语是clothes,有灵谓语为followed(原意为:追随、跟着)。在译文中,followed 被译为“出现”,在汉语中多与无灵主语搭配,如“夏商时期出现了铜器”、“计算机的出现改变了世界上许多人的命运”等。因此,原句的“无灵主语+有灵谓语”的结构转变成了汉语的“无灵主语+无灵谓语”的结构,符合母语为汉语人的思维习惯。
(二)身心状态、情感名词
在以身心状态、情感的名词为主语的无灵主语句中,情感、感受貌似占了上风,将人控制。这类名词有:fear,pain,excitement,loneliness,sadness 等。在汉语中,只有生命体才会有这些情感、感觉,因此往往将这些感觉、感情与这些生命体紧紧联系。下面的例子很好说明了这一点:
例3:The curiosity went out of his eyes,and they gleamed cruelly.
译文:它眼里充满了好奇,闪烁着冷酷的光。[4]92
例4:With each upward rush he made,waves of fear surged over us.
译文:它每向上冲一次,我们就惊慌一次。[4]104
在例3 中,原文讲的是在梦境中,“我”在树林中玩耍,突然遭遇到了一只野猪,这只野猪好奇地看着还是个人猿宝宝的“我”,想吃掉“我”。原文的描述十分生动形象,就好像“好奇”是个有生命体,大摇大摆从野猪眼里跑出来了。而汉语的习惯是,什么人感到怎么样。如果一定要是眼睛的话,可以说“眼里充满什么”,如“我感到大为吃惊”,“她眼里满是忧伤”;但不会说“忧伤从她眼里跑出来了”。译文中,割裂开来看,“眼”是无灵主语,“充满”是与之搭配的无灵谓语。转换过程: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无灵主语+无灵谓语,符合无灵主语与无灵谓语的搭配。
例4 讲的是一只老虎想要冲上人猿们居住的山洞吃掉人猿,而“我们”感到十分恐慌。原文中,surge over 意为to move quickly and forcefully,仿佛fear 如洪水猛兽般向人袭来,将“我们”扑倒。而译者将其翻译为“我们就惊慌一次”,将这感觉的来源产生生命体“我们”作为主语,“惊慌”就是“我们”感觉的内容,作了谓语。这种转换是:无灵主语+有灵谓语→有灵主语+有灵谓语,符合英汉无灵主语句的转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