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性视角
灵性幸福感就是个人丰盛感、生命满足感、与他人和世界的和谐感、与终极世界的同一感
超个人心理学: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运动发展的结果。它试图将世界精神传统的智慧整合到现代心理学的知识系统中,并加以创造性的综合,进而提供一种包含身体、心理和精神(身、心、灵)的架构来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
超个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1)人的本性主要是精神性的;
2)意识是多维的;
3)人的生命确有一种精神追求的驱力,表现为通过深植于个体、人际和超越觉知而寻求整全的趋向;
4 聆听内在智慧之源的指引是可能的且是有益于健康的;
5)将个人主动的意志追寻与灵性力量有意识的结合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健康价值;
6)意识的变异状态是通往超个人经验的道路之一,也有助于当事人的自愈和成长;
7)我的生活和行动是富有意义的;
8)超个人的背景决定了师如何看待当事人。
  (任亚辉、杨广学,200517- 18
灵性(spirituality
Bullis:从临床的意义上讲,灵性是我们关于自己和世界的信仰,它唤起感受并指引行动,最终成为我们的个人现实。
Caroll:灵性有两重意义,即作为本质的灵性和作为维度的灵性。
作为本质的灵性是指灵性作为人的核心本质,能够为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转换提供持续性的能量;(内在超越)
而作为维度的灵性存在于一种关系中,尤其强调个体与最高实体(如上帝)的关系,通常是指个体的超越层面。(人的心灵是不完美的)
全人模型(holistic model
从三个层面(作为个人整体的灵性、作为人的核心的灵性、作为人的精神层面的灵性)理解灵性。
灵性有六个方面:
精神动力:个人寻求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
灵性体验:神圣、超自然和神秘的体验;
灵性的功能:认知、阐释和关联;
灵性的发展;个人或体灵性视角的组成要素;个人和体的宗教表达。
实践原则
灵性(spirituality)是人在生命之中寻意义和目的,将人生融入一个完整的人格、广阔丰富的经历。
灵性试图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看待个人与体,这必然要将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因素都纳入其中,将个人、体、社区、国家乃至终极现实都联结起来。
相信人类发展是有目标的,即追求整体、融合和自我超越。
社工要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灵性及其优势,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自我感,并超越当前自我认同的限制,从而最大化改变的可能性。
专业关系
伙伴关系
社工需要澄清自己的灵性体系
这一专业关系涉及美学、情感乃至戏剧的特质,案主和社工更像是艺术家。
干预技巧
Canda and Furman(1999):积极想像、艺术、音乐、诗歌、舞蹈、身体照顾、梦的解释、宽恕、有意识的呼吸、冥想、祈祷、对话、关注等。
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联系
促进自我依靠、相互帮助、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依赖于小规模的本地团体,而不是自上而下、组织管理严密的方式;
其开展活动的过程和方式,对合作和冲动克制给予高度的尊重。
贡献:
灵性超越了纯粹生理、心理、社会、政治或文化而将它们整合在一起;
反映了寻生命意义,关注外界道德的目标而非自私自利;
灵性超越了能够自我控制的那部分实质内容,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神秘性和复杂多变的敬畏;
灵性要素的引入,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我们自己和案主,尊重文化和宗教的多样性,使其成为化解苦难的源泉。
局限:
概念、实务框架都比较模糊;
实务的有效性无法验证;
灵性涉及的领域难以揭示;
可能会忽视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层面的问题和障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