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砂仁的药物功效和机理研究[1]
697《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 年第 10 卷     第 6 期
1 冷敷与热敷
犬子8岁,一日与同伴玩耍,被弹弓击伤左眼致“前房出血”,甲医予抗炎止血,以棉垫覆盖患眼,嘱配以冷敷,乙医闻之,斥之曰:“离经之血宜散之,否则影响视力”,力主热敷。余不知其然,遂遵甲医服药,按乙医之言热敷患眼,越三日,伸指询儿:“几个?”,子曰:“看不见”,余大惊之:“何至如此?”急寻丙医求治,曰:"光感仍存,尚可治也:,急处以止血之药,并告之以冷敷。余将前医之事相告,望析其理。其曰::此乃学艺未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病之初起,其主证为出血,治以止血为先。血得冷则凝,得热则妄行,故应冷敷;血止之后,淤血内积,以消淤散血,继之,故应热敷,使淤血得热而散“。余幡然而悟,遵医服药,配以冷敷。三日后视力稍复,继服活血化淤之剂,辅以热敷,调治旬余,患眼视力基本恢复。冷敷与热敷,贵适时宜,贵合病机,易则两踬明矣,为医者可不慎之乎!
2 治标与治本
患儿李某,其年两岁有余,半岁之后,常患肺炎。有时一月数发,为儿科病房之常客。其病初见咳嗽,不日即发热,非打“吊瓶“数日方可愈,常治常发,家属苦恼异常。经人介绍,转诊于余。一日其儿稍咳,余处以“桑菊、银翘”之类,家属不然,称非打“吊瓶”不可。果然次日即发热,住院抗炎止咳一周而愈,旬日复
如是。余思之,此乃西医之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之症,发作时病急,以西医药治其标,然治本才是愈病之根本,此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嘱家属在其未病之时,防患于未然,以玉屏风散加重剂紫河车,辅以茯苓、山药、山茱萸、杜仲等,意在益气固表,先后天并补,以散剂
服之,同时加强户外活动,多晒阳光,忌过分娇惯包裹,取“若要小儿康,三分饥与寒”之意,增强其肌体抗病能力,服药月余,病未再发。越三月,偶感风寒,虽咳嗽而未发热,随治而愈,随访至今一如常人。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本才是愈病之根本。个人认为,西药之“丙球、转移因子、干扰素”之类所谓增强肌体抗病能力之药,用之临床疗效平平。而中医治本之法,一是探求病因之本,一是强调人体正气之本。本例因抓住了培补人体正气不足之本,故收效甚佳。
3 “止血与活血”
朱某。女性,42岁,月经淋漓不尽三月余,每次约半月,数日后复至而无规律,B超查无子宫肌瘤等妇科疾患。诊见神疲乏力、纳差、面皎白。经血淡、质稀,偶夹血块,小腹偶痛。舌淡苔薄脉缓。脉证合参,以脾胃气血亏虚论治。予益气健脾,补血止血,用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仙鹤草、棕榈炭,四剂后血不止而漏益甚,何也?细察病人之征,面白神疲乃久病失血所致,虽血淡,质稀而可见血块,且少腹痛,考虑为淤血所致。淤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循经,故出血淋漓不止;淤血阻滞经脉,
不通故痛。治以活血化淤,予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二剂后排出较多血块,四剂后血止,继以八珍汤加减善后,随访月经正常,身体逐渐康复。
“塞流、澄源、复旧”乃崩漏之大法,本例因漏下日久,致气血亏虚,然细辨之,淤血乃是其因,气血亏虚为其果。初治本末倒置,塞其流而未澄其源,故治不效;二诊正本清源,活血化淤,继以气血双补善后,药证相合,收效迅速。
医话三则
黄春才
(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 江西 上高 336400)
【中图分类号】R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6-0697-01
 砂仁是临床常用药物,是从姜科植物绿壳砂、阳春砂和海南砂干燥成熟的果实中提取出的药物[1]。其性温、辛,归胃、肾脾经。其能够化湿行气,并具有温中止泻和安胎的效果。《本草经疏》载砂仁的机理,为:“盖以风寒湿之邪,多由脾胃而入,脾主肌肉,为邪所侵,则腠理闭密,而寒热诸痹所从来矣,辛温走散开发,故能使风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 [2]。本文主要综述砂仁的药物功效
和机理。
1 砂仁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1 对胃肠动力影响
砂仁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主要为提高胃肠道的兴奋性,增强胃肠的运动功能。药物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加胃动素和P物质有相关[3]。朱金照[4]为分析砂仁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对32只大鼠进行了实验,分为砂仁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砂仁水提液和蒸馏水,观察大鼠的胃肠动力变化发现,砂仁组大鼠的胃动力明显增强,其血胃窦和空肠组织内SP等含量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说明砂仁可以促进胃肠动力。临床利用砂仁的此类特点,将砂仁与白豆蔻进行配伍,起到了较好的化湿醒脾和行气止痛的效果。砂仁与厚朴配伍使用,还能够行气除胀。
1.2 对消化道溃疡的影响
砂仁还能够对由于盐酸导致的急性胃粘膜损伤、胃粘膜细胞障碍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药物可以抑制胃溃疡和胃蛋白酶的活性,进而明显地起到对抗溃疡形成的效果。
血小板的活化因子是一种内源性磷脂介质,其能够插入到胃粘膜脂质双层内,进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消化道溃疡等形成[5]。砂仁可以下调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表达,进而有效地预防溃疡的形成。砂仁
还可以影响胃粘膜内的氨基已糖和磷脂,进而影响胃粘膜的疏水作用,加强胃粘膜的稳定性,控制溃疡再复发。
1.3 砂仁的利胆作用
  胆囊的充盈及排泄均由肝胰壶腹括约肌调节。砂仁的促胃液素可以抑制肝胰壶腹括约肌运动[6]。此外,砂仁醇提物还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其可以有效地提高胆汁分泌量,进而降低腹部胀痛,起到开胃消食的效果。中医利用砂仁的此类特点,用于胃气上逆、升降失职和中焦虚寒的呕吐呃逆等,如缩砂散,由于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导致的胎动不安,具有较好的安胎效果。
2 砂仁的抗炎、镇痛作用
砂仁可以通过抗炎作用,起到较好的抗腹泻药效。砂仁提取物能够抑
关于砂仁的药物功效和机理研究
宋 妍 吕继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砂仁是从姜科植物绿壳砂、阳春砂和海南砂干燥成熟的果实中提取出的药物。其生品和盐灸品等均在中医中有较高的应用比例。生品辛香,能够起到化湿行气和醒脾等功效,灸品能够起到降气安胎、温肾缩尿的功效。目前对砂仁的化学成分研究有了较大的突破,且已经从其中分离出较多类型的化合物。本文对砂仁的药物功效和机理作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可供临床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砂仁;药效;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6-0697-02
698《求医问药》下半月刊Seek Medical And Ask The Medicine2012 年第 10 卷     第 6 期
苦味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的植物[1],是一年生的草本药用全草,
其叶微苦甘,其性凉,无毒,入肝脾经。临床功效为:内服平肝清热、清肝明目、消疳、止痢、利尿,外用消肿解毒。临床主要用来暑热腹泻、赤白痢疾、肠炎腹泻、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夜盲、风火赤眼、急性结膜炎、头疮、口疮、单纯性消化不良和小儿疳积及毒蛇咬伤等症[2]。本文通过对中药苦味叶下珠的药用成分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将苦味叶下珠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1 苦味叶下珠药材介绍
中药苦味叶下珠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叶下珠的干燥全草。通常在夏秋季节进行采集,将全草去杂质后晒干。微苦甘,性凉。功能主治为:清热利尿,明目消积。临床主要用于肾炎水肿、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肠炎、痢疾、眼角膜炎和黄疸型肝炎等,外用可用于青竹蛇的咬伤。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苦味叶下珠具有体外抗HBV、防治肝细胞损伤、抗病毒、抑制肝癌细胞增值等药理作用[3]。2 苦味叶下珠主要化学成分
结合苦味叶下珠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谱法、溶剂法我们共从中药苦味叶下珠中提取、分离出22个主要化学成分,得到鉴定确认的有16个化学成分,其中有三萜类的化学成分3个,即齐墩果酸、β—香树脂乙酸酯、α—香树脂乙酸酯;三萜皂苷类化学成分2个,即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和齐墩果酸—3-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
黄酮类化学成分2个,即橙皮苷和新橙皮苷;醛类化学成分1个对羟基苯甲
醛;酚酸类化学成分3个,对羟基苯甲酸和没食子酸以及香草酸;甾醇类化学成分3个,即豆甾醇、β—谷甾醇、胡萝卜苷;脂肪族的化学成分2个,即正二十八烷酸和正四十五烷醇。3  苦味叶下珠药学成分
3.1  鞣质类化学成分
苦味叶下珠经丙酮渗漉,并经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等过程后可分离出叶下珠素F和叶下珠素G。鞣质类化学成分是苦味叶下珠的主要成分,并且经药理学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鸭乙肝病毒和单纯性疱疹病毒Ⅱ都具有比较良好的作用,并且经实验表明,苦味叶下珠的活性鞣质含量和其抗HBV活性成正比。
3.2 黄酮类化学成分
苦味叶下珠另一类重要药理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比较高的有芸香苷、槲皮素、素。中药苦味叶下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为可有效帮助减少肺癌的发生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中槲皮素为一种具有确切临床药理作用的抗过敏、抗炎有效的抗组胺药其在分子结构上,可以通过影响人体细胞内的钙水平及PKC活性,进而抑制组胺的释放和甘酸二钠相平衡,并可有效减少纤溶酶和单核细胞的趋化蛋白-1及白细胞介素-6的生理性释放,进而下调人肥大细胞组氨酸脱羧酶mRNA。除此之外,槲皮素还可以有效抑制粒细胞来源白三烯—B4,进而达到抗过敏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解毒、抗炎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急慢性临床炎
关于中药苦味叶下珠的药学成分研究
谢 薇 刘广超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 苦味叶下珠为一种药用植物,在中国和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使用其黄疸以及其他一些疾病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随着中药药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对苦味叶下珠药用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中医药研究人员也希望从化学成分角度来更好地解释中药苦味叶下珠的药用功效。本文通过对中药苦味叶下珠的药用成分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将苦味叶下珠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中药;苦味叶下珠;药学成分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523(2012)06-0698-02
制番泻叶导致的腹泻和疼痛。可以提高炎症部位的平滑肌收缩,进而缓解腹部疼痛和腹泻。砂仁与党参、白术及茯苓等联合使用,能够水谷停滞、混杂而下和清浊不分导致的泄泻。
砂仁内的乙酸龙脑酯能够作用到小肠,提高小肠收缩。当加大剂量后,砂仁还可以抑制肠管作用,降低肠道张力,使肠道的振幅降低,缓解肠管紧张性和强制性收缩。
刘建文等研究发现[7],使用砂仁可以抑制脾虚动物的小肠运动,对抗腹泻,同时还可以降低血清内
的Cu,提高血清Zn,进而提高动物代谢的功能,增加其体重,并同时可以提高血Fe,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
临床将砂仁与黄柏联合使用,能够收到润肾燥、清下焦热的效果,可以头脑空痛和眩晕耳鸣。
3 砂仁对血小板聚集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砂仁提取液能够对内钙的释放和外钙的内流有较好的影响,可以抑制由于NE诱导引起的血管收缩反应。通过对家兔给予砂仁水煎服,再提取颈动脉血液,使用枸橼酸钠看病后,研究利用ADP聚集剂发现,家兔使用砂仁水越多,其血小板聚集率越低,说明砂仁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效果。砂仁与檀香联合使用,可以行气滞、温中阳。
砂仁能够有效地纠正脾胃气虚的患者T细胞和B细胞的比例失常,恢复其免疫系统功能。4 砂仁的其他作用
研究还发现,绿壳砂仁提取物还能够对细胞因子诱导性β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糖尿病的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绿壳砂提取物能够阻断白细胞介素和干扰素的细胞毒性,抑制iNOS基因的表达,降低空腹血糖。
 砂仁内的二萜过氧化物还具有较好的杀灭恶性疟原虫的效果。砂仁醇提物还有抗氧化性能。药物还能
够对由于环磷酰胺引起的骨髓抑制起到
缓解效果。砂仁内的樟脑具有较好的解除痉挛效果。
中医根据砂仁的以上作用,将其与各种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能够中风、湿疹、红斑狼疮、药疹、不寐、直肠粘膜松弛等疾病。5 小结
 砂仁是我国的传统中药,用于脾胃病等,临床效果较好。现代研究发现,砂仁内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其内部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目前,国内外的很多学者均对砂仁的药理作用和生物学活性有较深的研究。但是,砂仁的具体机制和物理基础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其药理活性研究有待深入。参考文献
[1]胡玉兰,张忠义,林敬明等.中药砂仁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中药材,2005,28(1):72-74.
[2]黄国栋,黄强,黄敏等.砂仁挥发油对胃溃疡黏膜PS2表达的影响及意
义[J].山东医药,2009,49(22):27-28.
[3]张生潭,王兆玉,汪铁山等.中药砂仁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3):464-472.
[4]朱金照,桂先勇,冷恩仁等.中药砂仁提取液对胃肠激素的影响[J].华
西药学杂志,2001,16(6):417-418.
[5]郝彦雷.砂仁对胃肠作用的现代认识[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8):
157-158.
[6]王红丽,孙志海,冯彦等.砂仁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J].临床合理用药
杂志,2011,04(5):42.
[7]刘建文.砂仁的药理研究[C].//新世纪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
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53-5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