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孔子以“仁”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
探析孔子以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
孔子把以为本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克己复礼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先河。探析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于丰富新时代的道德教育研究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孔子 道德教育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比较完整思想体系的人物,其倡导的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享有盛名。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所有的道德哲学家中,孔子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孔子规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可见,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一、以为本——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和逻辑出发点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的一个关键词是。《礼记中庸》指出:“仁者,人也。《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这些都是对所作的最通俗最基本的解释。孟子曰:仁也者,人也。谓能行仁恩者人也。在孔子看来,“不仅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更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基本准则,他的道德教育思想正是在这一出发点上建立起来的。
孔子强调的基本内涵是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并非偶然,这种思想的产生有其客观的历史背景。殷商时代正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当时普遍实行人殉制,奴隶主经常把大批奴隶作为祭祀的牺牲品或陪葬品。春秋之际,秦国仍然保留人殉制。孔子不仅强烈地反对人殉制,甚至对俑殉制亦持反对态度,“谓为俑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哉”(《礼记檀弓下》),并怒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据《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伤人乎?’不问马。可见,在孔子心中人的价值是最重要的。这表明,孔子以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首先是以肯定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作为理论前提的。
二、克己复礼”——孔子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践途径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围绕而展开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的内涵又极其丰富。如,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首先孔子把看作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品质,同时又指出的情感基础源自亲亲”(指父母兄弟之间的血缘关系)的朴素情感。仁首先是一种血缘的亲情之爱,仁者爱人就是将这种爱推而广之到社会,把建立在血缘亲情之上的爱传递给社会上的其他人,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泛爱众表现在爱父母方面即是”;
现在爱兄弟方面即是”;表现在爱朋友方面即是”;表现在爱民族爱国家方面即是。自此,孔子将孝悌忠信等诸多优良品质涵盖在的观念之下,同时在践行的过程中,又提倡坚持孝悌忠信等原则。总结众多践行的原则,孔子以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是通过克己复礼得以实践的。
实际上,“克己复礼是实践的一种双维度的思维模式。作为第一维度的克己针对的是个体的修身”;作为第二维度的复礼针对的是国家的治世克己要求个人恪守道德准则,实现内在的超越;“复礼要求社会以德治世,实现外在的超越。在孔子的思想中,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应该是的完美统一。而的实现要借助是人内在的本质核心精神仁,是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实质的概括总结;是客观存在的一整套社会行为规范,它是实行所依据的行动指南。克己就是用礼义压制和约束个人动物性的本能和欲望,使其行为符合的规定,即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行、非礼勿动”(《论语颜渊》),最终将守礼的举动转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意识行为。
三、为政以德”——孔子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政治化转向
在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中,“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内涵,“是为人成圣的基本路径,而其道德教
育思想的最终目的却是为其政治思想服务的。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如果君王能够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那么,“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论语雍也》)因此,教化民众,使之守礼做人,也就成为孔子以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最终的政治性目的。因为孔子所理解的人的存在不仅仅是道德性的存在,更是政治性的存在。如孔子君子、圣人式的道德理想人格的设计和超凡人圣的道德实践基本上都内植了的基本精神。而按照孔子的说法,“的核心就是实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式的、有着严密等级秩序的社会系统。孔子的以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贯穿着的精神,以亲亲为基点,以忠君和爱民为归宿。显然,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终点还是服务于其政治思想的。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是几千年来儒家学派做人的基本信条,儒家经典《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的实践方式正是对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的最好诠释。
总之,孔子以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企图通过的教化来实现政治统治的思想,却忽视了伦理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巨大差异,但其道德教育思想中有关君子道德修养的方法仍然在中外道德教育史上绽放着夺目的光彩。对于道德价值被经济理性严重冲击的现代社会而言,这种道德教育的可操作性值得道德教育研究广为借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