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论文: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
初中英语论文: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
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
情态动词是英语动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情态意义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形式虽较为简单,但在语义、语用等方面却非常复杂。正如Palmer(1979:1)所说,情态动词可能是英语语法系统中最难但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语法项之一。因而,情态动词也是以英语为二语或外语(ESL/EFL)的学习者及教师普遍反映较难掌握的语言点之一。本文通过对比语料库分析的方法,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 简称CLEC)为基础,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情态动词使用上的差异,侧重分析其使用频率上的异同。
1 现有研究回顾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者对ESL/EFL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Basham和Kwachaka(1989: 130)发现,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爱斯基摩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中过多使用WOULD、WILL、CAN、COULD等词。Hinkel(1995: 333-335)发现,东南亚国家移民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过多使用表示义务、责任等意义的情态动词,如MUST、SHOULD、HAVE(
GOT) TO、OUGHT TO等。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也有别于英语本族语者。Hu, Brown和Brown(1982)在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澳大利亚学生的书面语之后发现,前者在对他人提出要求或建议时,过多使用SHOULD、MUST等词,语气较为强烈,而本族语学生则偏向于选择HAD BETTER、NEED等来提出委婉的要求和建议。杨玉晨(1998)发现,中国人在表达可能性时主要使用CAN或MAY,而本族语者除了这两个词以外,还较多地使用COULD和MIGHT。
上述的研究结果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不同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方面与英语本族语者存在显著差异。但这些研究考察的语料有限,采样范围偏小,其调查结果的有效性有待验证。随着现代学习者语料库的建立与应用,已有一些学者基于语料库采用中介语对比分析的方法(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详见Granger 1998: 12-14)来考察ESL/EFL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语中使用情态手段(包括情态动词、副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的情况。Hyland和Milton(1997)把50万词的香港高中毕业生考试作文与同教育水平的英国学生作文进行对比后发现,香港学生更多地依赖情态动词而较少选择其他情态表达方式(如动词、名词)。某些情态动词存在过多或过少使用的情况,如多用WILL而少用WOULD。另外,香港学生更多地采用较直接、肯定、武断的情态手段。Aijmer(2002: 72)对比分析了瑞典高水平学习
者作文语料库与本族语语料库后发现,所调查的11个情态动词在学习者语料中的出现频率普遍偏高。McEnery和Kifle(2002: 188)在2万多词的厄尔特里亚大学生议论文语料库中考察了100个包括情态动词在内的情态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此组学生也倾向于依赖情态动词,但与香港学生不同的是,这些学生在写作中更偏向于使用较委婉、含蓄、不肯定的情态表达手段。
本文写作之时,还未发现国内研究者以中国学习者语料库为基础来调查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以及他们与英语本族语者的差异。为此,本项研究采取对比分析学习者语料库的方法,调查中国大陆英语学习者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本族语者的差异。同时,本研究还考察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与英语水平的关系,即英语水平越高的学习者在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上是否更加接近英语本族语者。
程晓堂,等: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的问题
本项研究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①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在作文中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中国大学生是否存在过多使用或过少使用情态动词的现象?②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情态动词的情况是否有差异?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是否更接近英语本族语者?
本研究只考察9个基本情态动词,即CAN、COULD、WILL、WOULD、SHALL、SHOULD、MAY、MIGHT 和MUST。本研究暂不涉及边缘情态动词(marginal modals,如OUGHT TO、NEED TO、 DARE,参见Quirk et al.,1985)和半情态动词(semi-modals,如HAD BETTER、HAVE(GOT) TO)。
2.2 语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者语料来自桂诗春、杨惠中等组建的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中的两个子语料库St3和St4,分别由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作文组成。体裁多为议论文,还包括少量的说明文和记叙文。参照的英语本族语语料库是由英、美两国大学生议论文组成的LOCNESS语料库(The 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简称LOCNESS)。表1简单介绍了这三个语料库的情况。
2.3 语料分析工具
本研究主要借助计算机和索引软件检索各语料库中9个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包括其缩写形式如、否定形式、及学生语料中的误拼形式的词频),然后通过卡方检验来判断:以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为参照,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情态动词使用频率是否过多或过少。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情态动词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我们首先考察英语学习者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语料库中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和分布情况。表2列出了这9个情态动词在语料库中的绝对频率(即实际出现的频率)、相对频率(每10,000词中出现的频率)以及与LOCNESS相比学习者语料库中情态动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的情况(X+表示过多使用,X-表示过少使用)和相应的卡方值。表3为各情态动词在三个语料库中的分布情况,即各词的使用频率排名以及占情态动词总词频的百分比比例。
下面我们对学习者语料库中情态动词的过多使用和过少使用作简要分析。
3.1.1 情态动词过多使用的总体倾向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学生使用情态动词的频率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者。St3、St4和LOCNESS 三个语料库中,9个情态动词相对频率之和分别是342.5、325.1和208.1(见表2最后一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先前基于学习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如Aijmer,2002:72)也发现,ESL/EFL学生普遍更多地依赖情态动词、而非借助其他一些情态手段来实现情态意义。中国学生过多使用情态动词的倾向也可能源自于这一原因。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又进一步对比考察了40个表示可能性的情态表达方式(注:所选取的40个ED来自于McEnery和Kifle (2002:194-195)所总结的词表,包括11个形容词(如possible)、8个名词(如certainty)、11个副词(如probably)及10个动词(如ascertain)。)(Epistemic Devices,简称ED)在学生语料库和对照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这些词分属四类:形容词、名词、副词、动词,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四类情态表达方式在中国学生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均显著偏低,并且有些在本族语学生语料中较常见的如assumption、unlikely等词在中国学生的语料中没有出现。这表明,中国学生在写作中表达情态意义时的确更多地依赖情态动词,而较少使用其他情态表达方式,而本族语学生则会较平衡地选择包括情态动词在内的各种情态表达手段。而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国内现行的英语教材在介绍如何表达情态意义时,过分地
注重情态动词的功能,而对其他的“非情态动词”情态表达手段的关注与介绍不够(Holmes,1988:40)。
表4还显示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情态副词在St4中的出现频率远高于St3,与LOCNESS中的频率接近。事实上,这一结果并不能表明此阶段的大学生与本族语学生在情态副词使用频率上趋向一致。我们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在St4中副词maybe出现132次,几乎占所调查的11个副词总词频的一半,而在St3和LOCNESS中该词的词频则较低,分别只有38次和14次。这说明St4所代表的三、四年级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比较喜欢用这个副词。值得注意的是,具体分析语例来看St4中近三分之一maybe的用法存在问题:不少学生在原应使用MAY或其他可能性情态动词的地方误用了maybe,如下例所示(来自St4)。
(1) Someone like [vp3,1-] to do a [np7,-2] same job all the time. They maybe
[wd3,-s] like this job especially, for they can be very happy when working.
如表2所示,尽管中国学生总体上过多使用情态动词,但单个情态动词的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所考察的9个情态动词中,5个词在St3、St4学习者子语料库中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本
中国的英文族语语料库,即被学生过多使用。这5个词分别为CAN、SHOULD、MUST 、WILL和SHALL。下面对这5个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作简要分析。
3.1.2 CAN的过多使用情况
CAN是9个情态动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属于典型的过多使用的情态动词。在St3中,CAN 的出现频率占此语料库中情态动词总词频数的43.9%,而在LOCNESS中CAN的使用频率只占总词频的19.1%(见表3)。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可能是CAN是中国学生最早接触的情态动词,因而他们对该词的熟悉程度远甚于对其他的情态动词,以至于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在写作中还是非常依赖这个情态动词,而不习惯于选择其他一些较后期接触到的情态动词如COULD、WOULD、MIGHT等。
另一个原因可能与中国学生英文写作的定式有关。例如,写有关Getting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此作文题目来自于St3、St4)的文章时,大多数学生遵循同一写作模式:先提出了解外部世界的必要性,再提出建议“我们能做什么”(What one CAN do)来达到认识外部社会的目的,而在后者的论述中,CAN的使用频率就很高,如下例所示(选自St3):
(2) Which way CAN we know of the world by? There are many ways to be done. First, we CAN know by the media, and the media is the most common of all and best. Second, we CAN go out of campus to make any social service [cc3,3-] for people, by thus [wd3,1-] , we CAN get knowledge increasingly.在上面短短的几句话中学生共使用了四个CAN。这种情况在中国学生语料库中较为普遍。
另外,CAN的过多使用也可能与口语风格的迁移有关。研究者已发现,ESL/EFL学习者写作的过程其实是“写话”(writing down talk),即二语学生在书面写作中呈现明显的口语特点,所用的大部分词汇是日常口语交际中的常见词汇(Cobb,2000:403)。而Kennedy(2002)对英语本族语语料库的调查发现,CAN更常见于口语语体。因此,CAN的过多使用可能是因为学生把口语用词风格转移到书面语写作之中。
在分析学生作文中CAN的具体使用情况时我们还发现,该词在将来时态中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即在表示“将来会……”这一概念时,学生更倾向于选择CAN,而不是WILL。如下例所示(选自St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