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教学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特点要求了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能够以外语作为工具学习专业知识。本文将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外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英语强化;专业课;英语教学
根据1995年1月26日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主体(外国法人组织、个人、有关国际组织)同中国主体(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教育机构、开展教育项目研究、实施教育教学的活动。”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不仅能够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教育体制的改革,而且能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经验、方法,以实现教育与国际的接轨。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要求学生所修的国内课程必须得到国外合作院校的认可。学生在毕业时可以同时拿到国内和国外两所大学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
语言能力车启动手刹是放下还是抬起来,能够以外语作为工具学习专业知识。本文将就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外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此提出相应建议。
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由于各高校本身办学模式的不同,其英语教学形式也有所区别。例如:有的在国内完成学业的四年制项目中,学校通常采用“1+3”模式,即第一年学生强化语言的学习,文案短句干净治愈阳光后三年在巩固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利用语言作为工具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即“先外语、后专业”的模式。具体而言即在“1”的阶段开设与外语专业相类似的课程,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各个方面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从“3”的阶段则开始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开始使用部分或全部外语讲授专业课程。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主要具备如下特征。
1 1课程设置
针对英语教学,合作办学项目通常在一年级开设大量针对学生听、说、读、写技能的强化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应试能力。学生在学年结束时需要接受英语雅思考试,达到一定
分数(通常为5 5~6 5分,因所学专业而有所不同)后,方可进入下一阶段专业课的学习。然而,这一阶段的教学倾向于对雅思的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人为地简化了教学过程,忽视了语言的整体性,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1]。
对于专业课程,合作办学项目通常在借鉴国外相同专业课程设置的同时,引进部分核心课程,包括相应的教学大纲、授课方法、原版教材以及考核方法,同时引进外国教师来示范教学。这些课程在国外一般已较为成熟,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国际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理念。但是,中国的高中课程设置与国外有较大差别,未经整合而使中国学生突然面对全新的引进课程,对于中国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挑战。
1 2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学费教材选择
合作办学项目在英语教材的选用上存在着一定问题: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有利于学生尽早与国际理念接轨,但是由于版权问题而引发的高昂价格却让多数学生望而却步;而国内多数高校目前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编大学英语》等教材虽然难度适中、价格合理,但是教材的内容、词汇能方面的实用性以及针对性都不强[2],不利
于学生下一阶段进入全英语授课的专业课程的学习。
1 3师资配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配置一般采用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联合配置、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联合配置的方式:在语言强化阶段,以中国籍英语教师授课为主,讲授语言知识,加深学生对英语本身及其内附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针对雅思的应试技巧,同时辅以外教课程,增强学生语言交际方面的沟通能力;在专业课阶段,以外籍专业课教师的授课为主,同时配备中方教师作为助教以部分或全英的方式补充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方的专业课教师必须有海外进修的经历或全英授课的经验方有资格上岗。这种双重保险的配置方式有利于中外双方教师的优势互补,增进英语教学对专业课程的辅助作用。
1 4教学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课堂教学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丰富翔实,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然而,中国学生经多年应试教育的熏陶,习惯了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学习的初期,对这种原汁原味的国外课程往往难以适应,导致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产生一定障碍。
2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对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发现,英语教学目的过于单一,从而限制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语言强化阶段,只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采用的教学模式以语言知识为主,很少注意语用能力的培养高考成绩在哪里查分数;过分强调语言形式的习得,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而忽视了其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辅助作用;在专业课阶段,由于学生之前缺乏有效训练,在外籍教师全英文授课的环境下,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及以母语学习的学生[3]。
3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讨论及建议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提升语言能力,并能够通过熟练使用语言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而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往往非常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花费很大力气解决语言问题,却无形中忽视了专业学习的进程和深度。忽视了英语的语用功能,忽视了英语作为授课工具的辅助性特征。因此,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该调整思路,理清语言学习与专业学习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突出英语的本质属性。
3 1课程设置
在英语课堂上,尽可能增加互动环节;增大听说课的排课量;增设词汇课,让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提前接触专业词汇;增设文献检索课,使学生掌握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文献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学生安排课外活动日本歌曲北国之春,例如表演比赛、翻译比赛、作文比赛等,同时,强制要求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使用英语。通过把学生长时间高频率的暴露在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下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英语思维、养成英语思考习惯,无形中提高学生语言实用能力。
专业课的教学应从双语教学逐渐向全英教学过渡,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中英文表达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逐渐向全英式思维过渡。同时,在专业课教学初期应充分突出中方教师的助教作用:中方教师应协助学生与外籍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向全英式思维过渡。
3 2教材选择
对教材的选择应根据课程的不同在国内教材与国外原版教材之间灵活变化:针对英语强化课程,可以选择国外原版雅思模拟考试材料与国内写作、阅读、听力、口语、词汇、语法教
材并用的方式,两种材料相互补充,以巩固学生的语言基础;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前期可适当使用母语教材以培养学生专业课基础,并逐步加大国外教材的引进量,使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全英式的专业课程学习。
3 3师资配置
应加大英语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之间,以及中国教师与外籍教师之间的沟通联系。在一方集体备课时应邀请另一方代表出席,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补充指导。增加中方英语课教师及专业课教师的海外培训机会,定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以改善英语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匮乏的局面。
3 4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示范等手段,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神经,全方位立体性的传导知识体系,同时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并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总结知识、形成体系。
4结论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特征,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使其通过使用语言掌握专业知识。基于此原则,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是贯穿整个大学英语教学始终的问题。一切英语相关课程的设计都应围绕这个问题来开展,本文就此进行了粗浅的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教学的发展起到些许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孟春国 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4-108.
[2]王黎生 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 外语教学,2010(4):57-60.
[3]杨晓明,董胜尚 中外合作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大学教育,2005(2):79-81.
[4]许丹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研究[J]室内设计专业怎么样 中国市场,2012(4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