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探析
思政课堂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90
摘 要:基于“大思政”背景,本文从“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人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着手,浅层分析了高校外语人才思政教育培养现状和现实要求。旨在通过分析外语专业学生思政教育现状,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培养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升高等教育中外语人才的思政素养以及专业能力,充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服务于国家战略,加速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关键词:思政教育;外语人才;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外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学科组成部分,要高质量地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目标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关键课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国际多元文化,青年要始终怀揣 “中国梦”,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价值取向。高校外语教学是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因而,外语“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外语类人才思政教育多元化的实现路径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一、加强对高校外语类人才思政教育的主要意义和现实要求
网络游戏霸气名字1.加强高校外语类人才思政教育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现实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与后备军,当代青年要主动承担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庄严使命。而外语类人才作为对外交流的主体在具备国际视野的同时,更要心系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采。
神界2龙裔
高校外语人才需要直面外国主流文化文化和价值观,藏在语言背后的别国意识形态对于接受能力强但鉴别能力较弱的青年大学生来说会造成很大冲击。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加强对其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自我,保持正确方向。真正的外语类人才要学会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用自身专业知识鉴别文化真伪,用专业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2.加强对高校外语类人才思政教育是服务国家战略的现实要求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发展,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因此,我国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由此提升,根据高校及社会和国家的多元化目标需求,国家应加大双语种或多语种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当今局势下,外语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单一内容的培养,要更多地注重提高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复合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将语言学习与时事内容结合起来,增强对时政内容的理解。同时要求我们加强外语人才的文化自信,让外语类人才通过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实际语言的应用能力和对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明辨能力,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什么牌子的口罩好同时,当前国际形势下,看似风平浪静的和平大环境下实则暗潮流涌,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将中国视为自身发展的最大阻碍。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们向中国青年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通过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渗透,意图腐化我国青年的思想。当前,大学生仍对国家安全存忽视了对文化、信息等新兴领域的安全。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分青年忽视了客观存在的国家安全问题,忧患意识和警戒意识较弱。但从传统现实主义出发,国家作为一个理性行为集体,在龙无首状态的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追求的首要目标永远是安全。这对以青年为主体的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加强对高校外语类人才思政教育是提升学生信念、提高就业力的现实要求
据教育部统计,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这增加外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不少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陷入就业难的困境,为了克服当前的就业困境,外语专业学生应提高个体能力,打造吃苦耐劳的本领,将自己打造为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且当前企业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也更加看重外语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公益、爱岗敬业等实践素养层面。因此,外语专业学生要想实现人生价值、打破就业面临的困境,不仅要加强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更要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当前高校外语类人才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1.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思政教育的普遍问题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这也给目前相对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带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外语类人才培养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探析
康薇 张雅榕 王舸(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071000)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思政课堂
91
来了新的突破瓶颈。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应符合时代潮流,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中国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但是,目前大学生体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思想问题。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不仅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当代青年缺乏老一辈吃苦耐劳的卓越品质,缺乏对中国红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难以树立坚定的信念感。且当代大学生,眼光局限于自身发展,缺乏社会格局与国际视野。在国际浪潮翻涌的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体容易受到外来势力的侵害,不利于自身和国家的长远发展。
2.外语类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过程需直面的问题——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
苹果激活查询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全媒体信息时代下,网络上充斥着各
种思想迥异的言论,其言论背后往往隐藏着不良的文化价值观念,不仅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侵蚀,更会深刻地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并且外语教育既有教育的普遍性,其本身又具有鲜明的特殊性,需要直面国外意识形态和西方主流话语,使学生易受到国外势力诱导,做出无法挽回的错误行径,对社会和国家造成严重影响。
3.思政教育研究现状——实践路径与内容载体单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7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然而,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思政教育必须着眼于发展的普遍性,不断进行体制改革以适应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依旧采用老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且存在思政教育模式单一、缺少双向文化交流、教学内容与思想文化交融不到位等问题。其次,目前我国课程思政的主要实践路径依然是“第一课堂”。“第一课堂”属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按照教育部统一的教学大纲,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一对多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学生易缺乏积极探索和思考的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良莠不齐。为了实现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要求各高校积极探索多方面思政教育实践路径,进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思政文化双向的对话交流,从而完善新时代的思政教育体系。
三、对于高校外语类人才思政教育的思考和建议1.注重发展丰富第一课堂的内容与形式全国高校都设置了传统的思政课,将学生的思想政治培养融入教学任务,但是课业式的教学方式难免让人感到枯燥,为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教师可利用短视频、微表达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三十而立打一字
性后,再进行系统专业的思政学习。还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等模式,让学生们加入课堂、融入课堂、深入课堂,以此加深学生自身对思政教育的认识理解。让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理论教育中,形成多元化、多角度的思政教育模式。
师生们要活用网络资源,通过“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等平台网罗新鲜有趣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们分享讨论,使思政课程由单一化、纸质化、师主化的课堂发展成多样化、媒体化、师从化的创新型课堂。
2.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对于外语系学生来说,在接受理论化的思政第一课堂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将思政学习融入外语专业课学习中。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首批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的试点高校,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全面规
划,将思政教育和外语教育进行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任课
老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经典例句作为范例,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
同时积极围绕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涌现出许多优秀事迹,在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采用中外比较的视角有针对性地导人中国故事
元素,譬如“中国制造” “工匠精神”等。可以在课堂上有意安排同学们对中国故事的探讨,涉及具体案例,有机融入中国故事内涵,增强国家认同感,还可以引导学生们利用批判性的眼光探索外国文学,在学习其写作手法和文化内涵的同时,挖掘中国元素,对比中外文化的不同,弘扬中国故事和英雄精神。
3.注重第二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其灵活性和趣味性很好地弥补了第一课堂存在的不足,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坚持拓展第二课堂,从“英语角”到“英语演讲比赛”再到“中华文化节”。上外国教学院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内容,帮助同学们将专业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文化体验和自身兴趣爱好之中。特别是“中华文化节”这一活动,以“感受国学魅力,传承民族之魂”为主题,通过各地方方言视频等线上环节,以及游园会等线下环节相结合的方式,让全校同学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在娱乐中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华文化,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我国的外语事业正处于增长式发展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但外语类人才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通过第一课堂、课程思政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从早期以思政课程为育人主渠道的模式转向课程思政和传统思政教育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式育人方式,培养出越来越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外向型外语类人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储备人才力量。【参考文献】
[1]吕娜.“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分析[N].理论
观察,2019(6)
[2]肖艳君.课程思政背景下外语人才文化自信的培养[C].教
育信息化论坛,2021(2)[3]张建荣,王地.新时代青年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困境与反
思[J].社科纵横,2019(第五期)[4]池兰,杨元望,胡文俊.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预下提升大学生
国家安全意识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报,2020(3)
[5]张进财.当代思政教育的弊端及其改进策略[J].北京大学,
2020
[6]余婕.高校第二课堂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多媒
体与网络教学报(中旬刊),2021(03)
[7]忠建丰.打赢思政课质量提升攻坚战—全国高校思政课改
革创新综述[N].中国教育报,20180122
[8]朱琳瑄.上海外国语大学课程思政所有专业全覆盖[N].光
明日报,20200824
[9]钱俊妮.SISU教学院系篇之十:国教学院课堂教学为先 第qq空间人气
二课堂跟上[N].上外新闻网,201712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