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蔬菜”领军人
作者:周 励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0年第02期
作者:周 励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0年第02期
如今,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了解陕西泾阳县的人们能津津乐道、倍加赞赏的肯定是该县蔬菜产业的繁荣。因为目前泾阳是陕西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县和全国重点蔬菜产地之一。
数据显示,2008年泾阳全县种植蔬菜36.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5.7万亩;千亩以上专业村33个,万亩以上蔬菜主产乡镇9个;全县蔬菜总产164万吨,产值突破1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全县人均蔬菜收入174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
一年四季,无论风霜雨雪,当一筐筐、一车车新鲜的泾阳蔬菜被运往全国各地时,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富裕生活。而在泾阳人忙忙碌碌、幸福快乐的同时,更不会忘记17年来为泾阳蔬菜蓬勃发展费心操劳的“老焦”——陕西泾云现代农业股份公司的董事长、高级经济师焦志学。
引领乡亲搞“大棚菜”工程
焦志学,泾阳县云阳镇人,生于1949泾年,中共党员。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星火标兵个人、陕西省十佳新闻人物、第三届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2007陕西经济年度人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陕西十大红旗人物等荣誉,并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回望17年前,依靠开办乡镇造纸厂而发家的老焦,是如何开拓起蔬菜行业的故事,说来还有点英雄主义情节。
那时候,堪称当地一富、已经是以车代步进出村里村外的焦志学,觉得不能旁观同乡受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充分论证后,曾经是一名优秀军人的他,决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一起在云阳地区发展以反季节种植大棚菜为主的菜篮子工程。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富了也不能忘本。种植传统的蔬菜没有市场竞争力,只有发展大棚蔬菜,作务反季节蔬菜才能提高土地的附加值。靠种地致富,就要发展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效农业。”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反季节种植大棚菜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高效益”的产业,建一亩蔬菜大棚需要投入12000元。而农民一无资金,二无技术,在未见到实惠以前是不肯轻易行动的。因此,他决定以自己的企业——泾云实业开发总公司为依托,利用民兵的组织形式,把自由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此,他向记者介绍:“要改变农户分散种植局面,就需要建立蔬菜基地,扶持他们生产,就要建立专业合作社以推进农户合作,最终形成公司、生产基地和农户相互配合的模式。公司也必须以合同的形式确认农产品需求,之后再和农户签订订单以确认蔬菜的品种、数量、规格、要求。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规模,才能形成科学化的一条龙发展。”
一派军人作风、雷厉风行的老焦,有了成熟的思路后,立即召集公司办公会,统一思想,决定采取“公司统一资金、统一技术、连片开发、农民自主经营”的办法,进行大棚菜开发。
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以泾云公司所有资产作抵押,以公司的名义从银行给农户贷款,明确告诉各农户,风险由公司承担,成功了收益归种菜农户,失败了亏损由公司还债,从而
解决了资金问题。
为了解决技术问题,由公司出资聘请外地及省蔬菜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出技术简报,提供技术咨询。在此基础上,他们成立技术协会,服务上门,随时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
农户是农业产业化开发的主体,农业方面各项产业开发都要依靠农户这个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来完成。农户的自觉程度直接关系到产业开发的速度和效益。泾云公司为了维护农户利益,规定农户的任务就是自己种植,生产所得除归还贷款外全部归农户所有,同时规定在市场菜价高涨时全部由农户直销,价格萎缩时由公司提价收购,整个运作过程中,风险由公司承担,利益由农户自享。这样结合云阳实际,逐步形成了一个以泾云实业开发总公司为依托、技术协会为指导、农户种植为基础的“公司+协会+农户”的云阳农村经济新模式。
不分时令、四季常鲜的大棚菜种出来了,乡亲们开始尝到大把挣钱的滋味了。而老焦却跟身边的乡亲们没什么分别,不同的是他更忙,忙着培训蔬菜经纪人,忙着争取项目,忙着资金、投产等等。瘦小的老焦,似乎蕴藏着无穷的精力。
建设西北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
老焦一直在为乡亲们的蔬菜如何赚更多的钱操劳着。他说:“在进行农产品外销时,农产品从种植基地收获后,还需经过加工、冷藏、运输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终端消费。在这一过程中,现代物流贯穿于各个环节。而那时陕西物流业物流网络覆盖率不高、冷冻仓储条件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泾阳蔬菜向外的发展。”
市场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规模经济。因为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很难形成批量生产,很难形成较强的竞争力,就很难立于不败之地。焦志学从他十多年的经营探索中体会到:现代商品经济以高速度、大市场、全方位的方式发展,乡镇企业也必须走规模大、档次高、集团化的道路。
基于这种认识,1993年焦志学将云阳镇的14家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了泾云实业开发总公司,使企业走上了集团化的发展道路。
在集团力量的支持下,大棚菜工程迅猛扩大起来,由于实行了规模经营,蔬菜的储存、
批发、长途运输,以及其他相关服务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大棚从1993年的1500个,发展到现在的6000多个,农民一年的收入等于过去的40年。
云阳蔬菜批发交易市场,经过几次扩建,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占地150亩,年销售蔬菜100多万吨,年交易额高达8亿多元,堪称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全国定点蔬菜批发市场。
打响“泾阳蔬菜”品牌
近些年,在焦志学的影响下,参照云阳镇模式,泾阳县各镇纷纷效仿搞起了大棚蔬菜,开发建设各种蔬菜基地,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基本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形成了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蔬菜产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09年,该县计划再建设20个高效设施蔬菜示范基地。
从事蔬菜产业17年来,焦志学带动当地众建蔬菜大棚、市场、冷库、育苗示范基地,使企业所在地泾阳县云阳镇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生产销售集散地,使泾阳县成为了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当地菜农人均蔬菜收入达5000元以上,众80%以上的收入来自蔬菜产业。
泾阳蔬菜的名气越来越大,当地菜农就越来越富,富了的乡亲们给老焦送去一块匾,上面写着:致富路上的带头人。
从1971年至今,老焦几十年如一日,使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陕西泾云集团下辖企业8个,拥有固定资产3.8亿元,流动资金7800万元,现有员工4500人,其中科技人员335人,主要从事设施农业、农业开发、蔬菜种植、销售、加工、乳制品、建筑建材、化工塑料、农业科研、花木果菜、农资贸易等生产经营,是集科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大型企业集团,也是国家技术监督局命名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区的龙头企业和中央财政部、农行、农发行扶持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国家科委命名的全国星火计划示范企业。
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焦,依然精力充沛,不断开拓。在他的领导下,集团开始瞄准泾阳县是优质酿酒葡萄栽植优生区的优势,与省科委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合作,从法国
引进优质酿酒葡萄种条,在该县开发第二大产业——优质酿酒葡萄,现已栽植10000余亩。目前,集团正在抓紧筹建万吨干红干白葡萄酒及苹果酒生产线,该项目已经省发改委批准立项,并列入国家星火生产线项目。
对于自己的许多种荣誉,老焦对2005年获得的“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倍加珍惜。在骄傲之外,他感到责任重大。他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让他对发展泾阳农产业更加有信心,没有理由不努力!“一个人能花多少钱?刚开始是为自己挣钱,做到一定程度,就是一种责任,老百姓信任你,把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只能往前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