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十笏园导游词
潍坊十笏园导游词
【篇一:潍坊-十笏园】
潍 坊 十 笏 园
  十笏园,位于潍坊市潍城区胡家牌坊街,是潍县豪绅丁善宝的旧宅,潍县在清代手工业及商业发达,曾经流传着“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支洪炉,三千砸铜匠”的佳话。根据史书记载,在清中期,潍坊境内就有园林七十二座,十笏园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现仅存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由于潍县地处南方和北方的交界点,故十笏园传成了北方园林的讲求轴线、布局严谨的特点,又具有园林的小巧玲珑,小中见大的手法,成为南北园林兼容的典范,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在《说园》一书中赞誉说“潍坊十笏园,园甚小,故以十笏名之。清水一池,山廊围之,轩榭 浮波,极轻灵有致。触景成咏:‘老去江湖兴未阑,园林佳处说般般,亭台虽小情有限,别有缠绵水石间’。北国小园,能饶水石之胜者,以此为最”。康有为《十笏园留题》:“峻岑寒松荫薜萝,芳池水石立红荷。我来山下凡三宿,毕至贤主客多”。  十笏园建于清朝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利用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居,在保留明代建筑砚香楼的基础上,改建的一座私人庭院。十笏园占地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为形容园子的小巧玲珑,
十笏园“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园子虽小,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紧凑而不拥挤、丰富而不繁杂。
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呈现自然山水之美,含蓄曲折,引人入胜。园中假山池塘、曲桥回廊、亭榭书房等建筑共34处,房间67间,身临其境,如在画中,给人一种布局严谨、一步一景的感觉,是古典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完工后,园主亲撰《十笏园记》并制碑,《十笏园题句》道曰:“赤栏桥畔水亭西,亭下微风扬钓丝。荷叶染衣花照眼。”
王麒麟《沁园春》词赞曰:“三弓隙地拓开尽,子久云林弗剪裁。有方塘半亩,镜湖三敛滟,奇峰十笏,灵壁崔巍,曲榭留云,是看山已足,五岳归来”。
十笏园平面近似方形,由中、东、西三条轴线组织园内的各个建筑,形成三跨并行。东、西都是较为疏朗的园林庭院,中跨是纯园林。中轴线自南向北分别为十笏草堂、颂芬书屋、小书巢以及沿西墙的厢房,南为静如山房,北为秋声馆。东轴线主要是十笏草堂院、碧云斋院等四个院落。
中轴线上自最南端的十笏草堂北至砚香楼,西起回廊东至假山围合的地域,约占了三分之一的面积,也称花园,是整个十笏园的精华所在。
十笏草堂:进大门东行为前院,正厅即十笏草堂。结构为三开间七檩,无廊硬山顶。明间雕花门,上悬清代金石学家陈介祺手书“无数青山拜草庐”匾额。堂前山石花木散点,池中荷香四溢,碧波涟漪。
四照亭:取其四面阳光普照之义,故名。亭较大,方形,为
六檩卷棚式歇山顶,四周有坐凳栏杆。该亭水环四面,荷风水月,颇饶诗意,西有曲桥同回廊相连。亭中有清代状元曹鸿勋所题“四照亭”横匾,亭外悬有“涛音”,是清代书法家桂馥手迹。四照亭位于水池的中心部位东观山亭,西观曲廊,北赏砚香楼,南眺十笏草堂。亭为三重檐卷棚歇山顶,四周有座凳围栏,中间设石桌凳,四面环水,荷风水月,为主人邀亲朋,喝茶赏月,吟诗做 对的理想所在。四照亭西有曲桥与回廊相连,桥为三孔拱桥,桥面平而曲,构造立墩起拱,弯曲成半圆形,平面形式较为怪异,不似江南园林的灵活轻盈。池北为龙墙,中间开八角洞门,门顶硬山檐压顶,上书“鸢飞鱼跃”,门与墙为青砖砌成,满墙拼砖漏窗图案。正对门口立一太湖石“镂云峰”,作为对景,透过洞门四照亭与春雨楼互成框景,
又互为因借,综合采用了园林中的框景法和借景法。
东北角筑有船形建筑名曰稳如舟,亭临水池如舟形,故名。此亭建筑巧妙,系六檩卷棚式顶,外形如船,恰似抛锚水中,引人遐想。稳如舟小亭,有对联为:山亭柳月多诗兴,水阁荷风入画图。
假山:水池东为假山,借用了墙壁,称为半壁假山,既可节约石材,也可缩小占地,山高约10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全山用湖石堆成,是依东轴线上院落的房屋山墙以太湖石而建。拾级登山,山径崎岖,怪石嶙峋,路随峰转,其势巍峨。间有水池、山洞、瀑布、山门之设,山间杂植松柏草木,四时常
青,经冬不凋。北峰有蔚秀亭,为六角攒尖有对联为:小亭山绝顶,独得夕阳多。亭内嵌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手绘的白描罗汉刻石一块,画面姿态妩媚,创意新奇。南岭有落霞亭,又名聊避风雨亭,对联为: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又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燮手书“聊避风雨”匾额,又名聊避风雨亭。
春雨楼:经回廊北向进入院内,院西二层小楼即春雨楼。此
楼为三开间七檩 殿式建筑,楼门抱厦出廊,铺以坐凳栏杆。取名春雨楼,系借宋代诗人陆游诗《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为。取宋代建筑特点,雨天登楼,窗外一望别有雅趣。
砚香楼:院中北楼为十笏园主体建筑,系明代所建,名砚香楼。其结构为二层,两开间五檩,硬山顶;楼前有月台,圆窗方台,古古香;楼上门窗外有前廊,砚香楼是原园主人藏书和读书之所。白昼书房温暖如春,研墨起花纹,墨汁发出阵阵松麝香味,楼上向前往去,“崖壁假山,飞瀑流泉,藕塘蓬蒲,莲叶田田”,十笏园全貌尽收眼底。书画家经常聚会于此进行交流。
静如山房:西轴线上一排西厢房共八开间,其院称作园中园。自南至北,第一为静如山房,取其安静闲雅、洁净之意,是比较高级的客房。院内有奇石——伴月凤峰,点置在花丛之中,意境深远。
秋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为客人下榻之处,前出抱厦并有坐凳栏杆。前奇石,栖云峰,似白云飘落,栖于堂前。
深柳读书堂:在园之西院的北过厅名叫深柳读书堂。唐诗人刘慎虚诗的《阙题》中有:“闭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句。因 借用为书塾名称,表示自己志趣在于读书,不好交往,深深柳荫中的堂屋里正好读书。清代贺国嶙、何日浩、钱向杲等,都曾用此作书斋名称。
颂芬书屋:过深柳读书堂,入小院,北厅即颂芬书屋,为园
【篇二:潍坊十笏园】
中国建筑史
  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
目录:
  第一章:居住
第二章:防御
第三章:休闲
第四章:私学
第五章:往来与集会
第六章:伦理与宗教
总结
  班级:10级建筑学理科一班
姓名:x  x  x
学号:2020202020202
指导老师:x  x  x
日期:2013.5.26
十笏园的传统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
前言
十笏园是中国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十笏园位于山东潍坊市胡家牌坊街中段,坐北向南,青砖灰瓦,主体是砖木结构,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较小,喻若十个板笏之大而得其名。
“笏”为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狭长形手板,多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丁善宝在他的《十笏园记》中对十笏园的命名作了解释:“以其小而易就也,署其名曰十笏园,亦以其小而名之也。”“十笏”一词,来自唐人所著《法苑珠林》,在此书的《感通篇》中说,印度吠舍哩国有维摩居士故宅基,唐显庆中王玄策出使西域,过其地,以笏量宅基,只有十笏,故号方丈之室。后人即以“十笏”来形容小面积的建筑物。此园面积仅二千余平方米,确是小园,丁善宝即取此意。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清朝末年地主丁善宅的私家花园,现在潍坊市的博物馆设在此花园,园内有十笏草堂、春雨楼、读书堂、碧云斋等建筑,还有郑板桥等名人的字画真迹。园主人丁善宝自撰的《十笏园记》不但介绍了建园的时间、经过、目的及建筑物的名称、用途,而且郑重声明与后代子孙的约定:即不能在此园中所做的事项。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后代子孙的殷殷期盼之情。文章写的平素、谨严,堪称一篇告子家训。下面是针对现场参观调查及搜集资料所做出的有关十笏园居住方式及传统礼仪的介绍.
  第一章 居住
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十笏园根据东、中、西三条轴线各布庭院。院内前部以水池为中心,四周配置四合式庭院。东路主体建筑碧云斋原为丁氏居室;西路主体建筑诵芬书屋、深柳读书堂、秋声馆与静如山房等,为丁氏私塾和客房;中路为花园中心,十笏草堂位于水池前,四照亭居于池中,砚香楼、北厅位于最后。水池东岸堆叠半壁假山,山顶、山脚配置蔚秀亭、落霞亭、漪岚亭和稳如舟等亭舍;水池西岸经矩形游廊南通西跨院,北达春雨楼和砚香楼庭院。
(1)姑娘房  (2)老人房 笏园古建筑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里面内含一个“井”字格局,对称、稳定、端
  庄、严肃。在四合院中,北屋是最适合人住的,但会客祭祀的厅堂都设在北屋。东西厢房和倒座、后堂真正居住人。这说明中国人把理性放在实用功能之上。越是格局讲究的民居越是体现这一点。
十笏园的居住功能主要体现在西向的轴线上。主题建筑(丁氏居室)处于西向轴线中心,向
南其居住院落为芙蓉居、展厅后区。碧云斋有碧云斋等4院。碧云斋为园主人之家居,取碧天空, 晴穹万里之意。东西有小廊,东廊内装有冯起震画竹刻石10块,分别由董其昌、邢侗、李晔题跋;西廊内嵌有招子庸画刻石。画上招子庸自题诗曰:“写竹当师竹,何须法古人,了然心眼手,下笔自通神。”园中其它石迹尚多。丁毓庚的第四位夫人孟氏居住于芙蓉居,孟氏是山东省首富章丘旧军镇孟家的女儿,是“亚圣”孟子的嫡传后裔。著名商号“瑞蚨祥”绸缎庄为其所有,其亲家为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之一。
十笏园中客人的住所也集中在西向轴线上,有静如山房与秋声馆。西
轴线上一排西厢房共八开间,静如山房所在的院子称作被园中园。自南至
北,第一为静如山房,取其安静闲雅、洁净之意,是比较高级的客房。秋
声馆取欧阳修《秋声赋》而名,为客人下榻之处,前出抱厦并有坐凳栏杆。
秋声馆、静如山房、深柳读书堂的院子位于十笏草堂北面,也就是说,客
人下榻需要经过石刻回廊,可以领略主人院子的主要景观,同时也会对主
人多加几分敬畏之情。个人认为,将客房与私学之处置于同一院落,也表
现了主人相交甚好的朋友、客人都是文人骚客。
除此之外,在十笏园展厅后区,芙蓉居南侧还有一个院子同样具有居住功能,包括少妇房、老人房、姑娘书房和姑娘卧房,我认为之所以把少妇、闺房放在整体园林的犄角的原因,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有序、嫡庶有别所影响的。
  第二章 防御
由于十笏园的地理位置处在华东地区的深内陆市区,生活稳定,建设目地也不是以军事化为主,所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