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诗歌鉴赏题】汇集练
2024届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歌风台
(明)祝允明①
掉臂②长安市,遥从日边来。因过芒砀③下,步上歌风台。
沛公善任使,猛士亡其骸。帝业袖手成,慷慨襟抱开。大风飞云亦壮哉。
韩彭英卢④相继死,寄命寺人髀股⑤间,未央⑥志气拉飒⑦摧。
相望千年余,安能为之哀。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⑧祠下亦徘徊。
【注释】①祝允明:明代书法家,号枝山,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②掉臂:自在行游貌。③芒砀:芒山、砀山的合称。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与河南省永城县接界。④韩彭英卢: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皆造反而死。⑤寺人髀股:古代宫中的近侍小臣。多以阉人充任。髀:大腿,音bì。刘邦曾居宫中不出,樊哙闯入见刘邦以宦官腿为枕躺着。⑥未央: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高帝七年建,常为朝见之处。⑦拉飒:如杂乱芜秽之物。⑧项王韩侯:项王:项羽;韩侯:韩信。
12. 出版社编辑准备为收录本诗的作品集拟制一个名称,你认为下列不妥当的是(   )
A. 《明清古体诗选粹》 B. 《吴中四才子律绝》
C. 《枝山歌行菁华录》 D. 《明人咏史诗大全》
13. 下面对于这首诗歌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邦能够轻松取得如大风飞云般伟大帝业,关键在于用人与杀伐。
B. 随着开国将帅们一个个地死去,留下的人奴颜婢膝,当初志气不再。
C. 借刘邦《大风歌》和汉初人物史事,深沉感慨,尽情抒发兴亡之感。
D. 这首诗歌从古人写到今人,由前朝写到今世,风格沉郁,语言顿挫。
14. 请联系诗歌内容与注释,鉴赏诗歌最后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案】12. B 13. C   
14. 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要乘坐小舟去凭吊一下项羽和韩信的祠堂。刘邦成功后杀掉了造反的开国元勋,躲在宫里与太监厮混,雄风志气丧失。诗人凭吊完记念刘邦事业的歌风台,再去凭吊被刘邦打败的项羽和韩信。此二句,意蕴含蓄而深远:帝业的成败在于既在于善于用人,也在于励精图治,应当认真总结那些王朝竞争失败者的教训。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根据句数和押韵看,这首诗的体裁为古体诗,不是近体诗,故收录本诗的作品集拟制为《吴中四才子律绝》不妥。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关键在于用与杀伐”错,应该是关键在于善于用人。
B.“留下的人奴颜婢膝,当初志气不再”错,应是刘邦曾躲在宫里与太监厮混,雄风志气丧失。
D.“从古人写到今人”错,应是由今人写到古人。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明朝放舟淮浦去,项王韩侯祠下亦徘徊”两句的意思是诗人要乘坐小舟去凭吊一下项羽和韩信的祠堂。诗人凭吊完记念刘邦事业的歌风台,再去凭吊被刘邦打败的项羽和韩信。刘邦成功后杀掉了造反的开国元勋,躲在宫里与太监厮混,雄风志气丧失。尽管那些已经死去一千八百年的豪杰无法引起诗人的悲哀,但那一段历史却是令人感伤、发人深思的。诗人想像,在离开歌风台,经过项羽的都城徐州和韩信的家乡淮阴时,自己仍会在他们的祠庙前久久徘徊。诗人登临的歌风台,徘徊流连的项羽和韩信祠庙,提供了成功与失败的重大范例。他不能不思考,在历史的深处,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奇怪法则?此二句,意蕴含蓄而深远:帝业的成败既在于善于用人,也在于励精图治,应当认真总结那些王朝竞争失败者的教训。
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卷
(三)(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___日再寄
【唐】晁采
珍簟生凉夜漏余,梦中恍惚觉来初。
魂离不得空成病,面见无由浪寄书。
窗外江村钟响绝,枕边梧叶雨声疏。
此时最是思君处,肠断寒猿定不如。
12. 标题空格处应填入的是(   )
A. 秋 B. 冬 C. 人 D. 元
13.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慷慨悲凉 B. 深沉幽怨 C. 清丽冲淡 D. 平实自然
14. 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念之情的,请加以分析。
【答案】12. A 13. B   
14. 标题用“再”字,首联用寒凉的席子衬托心情,并以深夜梦醒难眠表明思念萦绕不去。颔联直接写自己相思成病、不断寄书信,来表现没法见面魂牵梦绕的苦痛。颈联以窗外的寂静和雨打梧桐的声音衬托自己的心情,尾联将自己与肠断之猿对比,凸显自己的相思的苦痛。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诗中“珍簟生凉”与“梧叶雨声疏”都是秋天的特点,精美的竹席已生凉意,梧桐树叶点滴雨声。故题目中应是“秋”字。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
诗歌描写秋夜天凉,思妇刚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半夜过后,只听到雨打梧桐叶的声音,这正是思念对方的时候,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没有见面的机会,只好写此诗寄给对方。表现了思妇与所思念之人无法见面的痛苦的心情与难以排遣的愁思。故本诗情感是“深沉幽怨”的。
故选B。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标题“秋日再寄”用“再”字,表明情感之深沉,需要多次表达与抒发;首联写秋夜珍簟生凉,思妇刚刚入梦就醒了,想梦见对方的愿望落空了,她再也无法入睡。其中用寒凉的席子衬托心情,并以深夜梦醒难眠表明思念萦绕不去。
颔联直接写自己已相思成病,没有办法见面只能不断寄书信,以此来表现没法见面魂牵梦绕的苦痛。
颈联写夜已深,窗外江中那边传来的铜钟声已渐渐消失。绵绵的秋雨不使人夜不能眠,只听见秋雨敲着梧桐的树叶沙沙作响。此时相思之情又爬上心头,愈来愈烈,令人心肠欲断。诗人从环境气氛渲染绵绵不断的思夫之情。诗句以窗外的寂静和雨打梧桐的声音衬托自己的心情。
尾联说即使寒猿肠断,也远不如这相思之苦。将自己与肠断之猿对比,凸显自己的相思的苦痛。
2024届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___________①
(宋)秦观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②过,海棠开,春又添多少。
社瓮③酿成微笑。半缺瘿瓢④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
【乙】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①1096年,秦观被贬郴州;1098年,又被贬至离家更远的横州。据地方志记载,一位老书生邀请他来家中做客,第二天词人创作了这首词。②瘴雨:南方还有瘴气的雨。③社瓮:社日祭祀土地神用的酒瓮。④瘿瓢:以瘿木做成的酒瓢。
12. 请为甲词补上合适的词牌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B. 念奴娇 C. 醉乡春 D. 声声慢
13. 对甲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起首两句写清晨梦醒,“窗晓”表明词人看到明媚的春光。
B. 第三句“瘴雨”双关,暗寓处境,并以“海棠”体现词人心境。
C. 下片用倒叙,写老先生用酿好的社酒邀请作者同饮,尽兴畅快。
D. 全词以梦醒的愉悦起笔,以赏花共饮后的沉醉收笔,末句点睛。
14. 甲乙两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首词画线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2. C 13. D   
14. 两词都表达了因被贬而产生的孤寂、悲痛、哀伤之情(相同点)。但同中有异,甲词中词人借醉酒入梦来麻痹自己,排遣内心屡被贬谪的孤寂、痛苦,同时感受到“醉乡广大”可以超越人间,对人生有所顿悟与释怀,表现出超脱之情;乙词融情于景,“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意象表明词人完全陷入遭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写尽内心的孤苦凄凉(悲伤苦闷)。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词牌名是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一种词牌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故可根据所学的词来判断。
A.如《沁园春•长沙》,前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与“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句式不一致。
B.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句式不一致。
D.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与“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句式不一致。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全词以梦醒的愉悦起笔”错误,由原文“衾冷梦寒窗晓”可知,写刚做完梦,起来后感觉到被
子抵御不住寒气,感觉天气的寒冷,正是心情不佳的体现,所以不是以梦醒的愉悦起笔。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题分析意象特点,并结合写作背景进行分析和概括。
“醉乡广大人间小”写喝醉了急忙倒在床上,梦中广大而人间小;“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写怎能忍受得了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客馆的孤寂,斜阳西下,暮沉沉,杜鹃声声哀鸣!再结合他两次被贬的背景,可知两词都表达了因被贬而产生的孤寂、悲痛、哀伤之情;
甲词“醉乡广大人间小”,是全篇的点睛笔。作者将“醉乡”和“人间”进行对比,称现实生活中,自己屡遭排斥,屡受迫害,屡被贬谪,几无安身立命之地,故曰“人间小”,而一入“醉乡”,则会自由翱翔,“了不知南北”,谛听四野,睥睨八方,万事万物皆成空,故曰“醉乡广大”。中词
人借醉酒入梦来麻痹自己,排遣内心屡被贬谪的孤寂、痛苦,同时感受到“醉乡广大”可以超越人间,对人生有所顿悟与释怀,表现出超脱之情;
乙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独在异乡,偏听子规,子规子规,何时子归,融情于景,“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意象表明词人完全陷入遭贬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写尽内心的孤苦凄凉(悲伤苦闷)。
2024届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
(三)(7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初发夷陵①
【南宋】陆游
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